第268章 文化部专项课题 (第2/2页)
让刘一民写这个,就是让他把自己讲的内容,成体系化梳理一遍交给上面。
曹禹问道:“你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我打算写的详实一点!”
“那不就是写的慢嘛!”曹禹挑明道!
刘一民嘿嘿一笑,他就是这个意思。
文化侵略一直是一个研究课题,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入侵的很严重了。
例如西方用资本和影视,来污名化“同志”一词,诸如此类的还有“小姐、三八”等词语。
后来,我们国内的影视、甚至是军旅影视都很少用“同志”一词。
刘一民接过文化部的这个任务,至于两千块钱经费,审批下来的时候,刘一民估计已经写完了。
报纸上的一些杂乱的声音,刘一民狠狠地回击了一遍。一些被刘一民回击过的人,看着他们的惨状。
【谢宝庆啊,谢宝庆,你说你惹刘一民干嘛!】
燕京,老天桥的一角,八一电影厂正在拍摄《狼烟北平》。《狼烟北平》这部剧的开始就是在夏秋之际,这天气正好适合拍,演员穿着厚衣服也不觉得热。
场景此时也好找,根本不需要另外搭场景。找到之后,稍微整理一下,就能拍了。
李俊和卫廉两个人正在跟演员讲戏,刘一民和朱霖骑着自行车走了过去。
远远地随着剧组人员招手,自行车停到了一旁。
在拍电视剧的时候,并没有把周边给围起来,有不少的燕京居民正在旁边像是看杂耍一样,看的津津有味。
甚至不远处的房檐上还有小孩子趴着看,时不时地冲着这边吹个口哨,或者看到演员的表演,乐得嘿嘿直笑。
“一民,你来了!”李俊将目光看向朱霖,认真地打量了几眼,指着朱霖大声地说道:“周筠嘛!”
“李导,这是朱霖同志!”刘一民笑着说道。
李俊笑着说道:“要不是见到真人,都不知道周筠同志其实比电影里面更漂亮,也不知道周筠同志也开始做导演了!”
“李导,今天来是向您学习的。我们人艺排了一部话剧《纽扣》,希望您到时候过去看看并指点一二!”朱霖讲话大方又谦虚。
“朱霖同志排的?”
“我是副导!”
旁边的卫廉看了一下朱霖,心里面羡慕不已,我混了这么久才当上的副导演啊,这姑娘可已经是了。
“李导,我们就是来看的!”刘一民说道。
“行,一民同志,有什么觉得不妥的地方,及时跟我讲!”
李俊说完,对着卫廉使了一个眼色,开始了拍戏。
朱霖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刘一民在旁边欣赏着剧情,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
等到中午,一群人蹲在一个院子里拿着碗吃起了饭。
李俊问刘一民感觉怎么样,刘一民笑着夸奖了一句。
身旁的人对着旁边蹲着吃饭的冯恩和说道:“瞧瞧,文化人就是文化人,夸人都得用诗句!”
“是啊,这几句诗词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冯恩和大口地吞了一口米饭,笑着说道。
说完,又低头吃起了饭。
刘一民跟朱霖趁着周日在剧组待了一天,回去的路上,朱霖敲了敲泛酸的后背说道:“想起了当初拍电影的日子,在外面拍戏,累啊!”
“刘老师,你哼什么?”
“我记得你以前可不知道累啊,拉着我爬山吭哧吭哧的走,说健步如飞有点过了,可那也是如履平地!”
“哈哈哈,那时候不是要强嘛!”
“现在不要强了?”刘一民笑道。
朱霖笑道:“不要了!”
两个人傍晚在剧组没吃饱,又找了个地方吃饭。这次没有去国营饭店,去了燕京的一家个体餐馆。
开餐馆的是一对夫妇,是燕京第一家个体餐馆。夫妻两个看到刘一民和朱霖后,热情地将他们邀请了进去。
“同志,这么晚你们还不下班?”
“嗐,自家的生意,哪有什么下班不下班的,下班早了,那不是把自家的生意往外推嘛!您二位吃点什么?”
“麻辣鸭,八宝鸭!”
“好嘞,两位等着!”
“《纽扣》的首演时间已经定下来了,就在12月三十号!”朱霖笑着说道。
“朱霖导演,记得给我一张票!”
朱霖撇了撇嘴:“哪怕台下一个人都没有,刘老师,你也得到!”
“放心吧,到时候肯定是人满为患!”刘一民说道。
吃饭的时候,朱霖又问起刘一民一直在写的写的怎么样了。
“已经写的差不多了,明天你过来给你看看!”刘一民对朱霖说道。
“好!”
第二天,朱霖排练完,就骑着自行车朝院子里奔去。
刘一民在院子里扫着落叶,朱霖坐在书房里面看着。
朱霖一整个中午休息的时间,才把最后的三万字给看完。
“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豪迈,里面还伴随着铁血柔情,生死爱恋、兰勇看了吗?”朱霖冲着外面的刘一民问道。
“他还没有看,不得先交给你过过目!”刘一民调侃道。
“刘老师,你就嘴上说的好听!”
“哈!你个没良心的!”刘一民笑骂道。
这部十万字的是《凯旋在子夜》,八十年代最为经典的电视剧之一。
朱霖凭借着这部《凯旋在子夜》在国内获奖无数,也凭借着这部电视剧闻名国内。
同名的话剧在全军文艺汇演上拿奖拿到手软。
“我看你得拿给兰勇把把关,他对战场,比咱们更了解!”朱霖笑着提出了建议。
“好,等下午我就去学校。我要是不在投稿前将给兰勇看一看,他知道了,肯定得撕烂我!”
刘一民将饭端进了书房,朱霖看了看时间,喊了一声不好,匆匆地吃了几口,就朝着人艺跑去。
嘴里面还喊着完蛋,要迟到了之类的话。
“你慢点,路上别摔着!”
pS:端午安康,今天两更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