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从前慢》 (第2/2页)
整个燕京的报纸和杂志都加入了这场批评之中,甚至开始了外溢。尤其是一些朦胧诗人所在的省份,例如舒亭所在的闽省,闽省日报也开辟了专栏,邀请一些知名的诗人或者是文学评论家进行评论。
之前,《闽省日报》就是一个讨论的主阵地,现在更加的明显。
看到这个样子,启蒙诗社的人一看,真不行了,一篇篇报纸的评论,骂的他们抬不起头来。
乱放炮的人、愤怒的小鸟、啼叫的猴子、愤怒派诗人等等标签全部贴在了他们身上。
以前很多喜欢把“保持愤怒”挂在嘴边的诗人,也不敢轻易再说了,生怕别人反过来问候一句“愤怒派”。
这群人再也没有骂人的念头了,因为出去买报纸一看,几乎都是敌人,很少有同志。
就算有为他们说话的,也是在夸赞新诗,顺便讲几句声明似的句子,表明他们同样对无端的攻击和指责持批评态度。
燕大中文系的课堂上,谢冕教授正在讲课,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刘一民的时候,眼神里面尽是无奈。
等课堂休息的时候,谢冕找到了刘一民,谈及了最近的风波,担忧地说道:“一民,不能再这么闹下去了,这种争论会毁了新诗的!”
“谢冕教授,我也是被逼的啊,这您是知道的!”刘一民又说道:“现在这种情况,不是我能阻止的了的,再说了,新诗如果仅仅因此而毁的话,它的生命力实在是太脆弱了。
经典的诗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会流传下去!如果流传不下去,那说明他们是被时代抛弃了!”
“唉,怎么闹成这个样子!”谢冕叹了一口气,又说道:“不过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了!”
“其实读者的态度最能说明一切,大家喜欢真正、纯粹的诗歌嘛,也想让诗坛多一些经典的诗歌,而不是跑到大街上,大声地吼几句!”
“青出于蓝胜于蓝,一民,你觉得什么时候会结束?”谢冕问道。
“可能不取决于我!”
谢冕点了点头,跑到一边抽烟去了。谢冕一直为新诗奔走,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不愿意。
但看情况,至少目前刘一民没打算住手。
张曼凌看到谢冕走了,才走了过来,冲刘一民伸出了大拇指,将自己写的递给刘一民,让他帮忙看一看!
刘一民看了一眼上面的题目《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不是张曼凌的成名作嘛,后来被拍成了电影《青春祭》。
只不过现在写的很短,写他们刚开始下乡,坐在列车上跟欢送的人群告别,下乡的路上,有女生甚至说:翻车吧,我们不活了!
到了目的地后,一群人被马帮和当地的傣族人拉着来到了一处处陌生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将体会到与众不同的生活,并跟这里的傣族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
另外还有青春期男女对爱情的想象和对爱情的禁锢。
文笔故事性不强,不像,倒像是散文。文笔细腻,另外带着一种矫情。
不过即使如此,在这个年代也是顶好的文章,后来被人民出版社的社长韦君怡盛赞并且出版。
带着伤痕,但并没有着重描写伤痕,注重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对话和交融,还有他们的浪漫主义思想在现实面前肢解重构。
“不好吗?”张曼凌紧张地问道。
“我觉得还行!”
“那你皱什么眉头,吓我一跳。”这个滇省姑娘,立即松了一口气:“你觉得能发表?”
“肯定可以,发表不了你找我,我给你补一篇。用不用我给你介绍一个杂志社?”刘一民笑道。
张曼凌高兴地说道:“好啊,省的我寄信排队了,万一没被录稿,还得耽误许久!”
“等你写好了!”
张曼凌看着刘一民又说道:“你看到我那个选举书了吗?”言语间尽是得意。
“看了,群众工作做的不错!”
“还得请你这个人民同志多多支持!”
80年,燕大的学生是可以参加海淀的代表会议的,张曼凌很活跃,还写了一封告—选民——书,搞了个女生恳谈会。
刘振云想看张曼凌写的,被她打了一下手背,手立马吃痛缩了回去:“张曼凌同学,我也是人民同志!”
“嘿,刘振云同志、同学,等我写好了再让你看!”张曼凌笑着道。
“那行吧!”刘振云委屈地说道。
正当很多人在讨论“愤怒派诗人”的事情的时候,《星星》诗刊发表了刘一民的《从前慢》。
《星星》诗刊自从接到刘一民的投稿信时,就期待着刊印上市的这一天。白行亲自对《从前慢》进行拍板,并让川美的人给画了封面。
封面上,刘一民和《从前慢》这六个汉字,几乎要跟《星星》两个字的大小差不多了。
白行当时拿着这首《从前慢》,念了几句后,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以前的战斗生涯,他逢人对人说,读了这首诗,是“江州司马青衫湿”——差点哭湿了衣服。
固然是夸张,但白行确实感慨万分。尤其是当一个老人,开始想念自己从前的过往时,不管是辛酸苦辣还是载歌载舞的日子都能让他们动容。
整个《星星》诗刊编辑部,都对这一期的销量,寄予了厚望。其他的地方不说,燕京的销量必须比上个月翻三倍。
当得知整个燕京都吵成一锅粥了,加上舆论的中心又是刘一民的时候,白行得意地伸出四根手指,大声地告诉整个编辑部,这一次在燕京的销量,肯定能翻四倍不止!
于是首印的时候加印了二十万册,给燕京送去了多于上个月三倍销量的杂志。
燕京的人不要,生怕卖不完。白行信誓旦旦表示,卖不完我们编辑部自己拉回来,就怕你们到时候不够卖,还得求着我们运过去!
对此燕京的负责人嗤之以鼻,再畅销,也销不过上个月的三倍啊,翻一倍就行了,《星星》怎么能跟《诗刊》比,人家是大刊,上面的优秀诗歌多。
白行也不生气,只说了一句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