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145章 研讨会捧臭脚

第145章 研讨会捧臭脚

第145章 研讨会捧臭脚 (第1/2页)

周燕如站在《燕京文艺》的门口,看到崔道逸后,立马就黑了脸。
  
  笑着看向刘一民将他带进了《燕京文艺》的编辑部,狭窄的红柱青瓦走廊显得有点拥挤。
  
  上次是在《燕京文艺》编辑部的办公室召开,但是《燕京文艺》的办公室小,是低矮的一层平房。
  
  不过他们编辑部在燕京文化局里面,于是就借用了燕京文化局的会议室。
  
  这里原本是燕京文联和文化局共有的,《燕京文艺》是燕京文联的刊物。现在文联走了,但是编辑部一直在这儿。
  
  走进会议室,会议室内侧墙壁上贴着“《狼烟北平》和燕京历史文学发展研讨会”,里面稀稀拉拉的已经坐着不少人了。
  
  走进去就看到了汪曾琦正在跟人聊着天,刘一民进去后,汪曾琦的目光就放到了刘一民身上,冲着他招了招手。
  
  刘一民走了过去,低声问道:“您不是不参加研讨会了?”
  
  汪曾琦的目光闪过一丝狡黠,握着手说道:“别人的我不来,你的我得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濛同志。”
  
  王濛身穿着劳动布大棉袄,戴着前进帽将自己捂的严严实实,乍一看还以为是一位老大爷。
  
  “王濛同志你好,你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我非常喜欢。”
  
  “这部可让我终身难忘,刘一民同志,你写的作品也很好。我作为一名老北平长大的老北平人,读你的《狼烟北平》犹如让我回到了过去。《燕京文艺》没有请我,是我自己积极要求来的。”
  
  王濛可谓是成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部让他名声大噪,轰动一时。但也让他吃足了苦头,年纪轻轻就被成了佑派。
  
  目前是燕京作协的副主席,最高做到过文化部的掌门人。
  
  “官僚主义要不得,勇敢的揭露内部的矛盾,这是改进工作的前提,这也是为人民写作。”刘一民笑道。
  
  王濛在团里工作过,偏偏写的是团里年轻人对官僚的不满。刘一民甚至觉得,这是王濛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了。
  
  刚开始发表后,王濛看着大讨论乐不可支,转眼他就笑不出来了。
  
  “你说得对,你说的对!”王濛拍了拍刘一民的手背,对他的理解表示感谢。
  
  参会的除了王濛、汪曾琦之外,还有冯友兰的女儿宗谱、艾清和李记也都过来了。加上《燕京文艺》的人,得有二十多人。
  
  此外,燕京文化局的一些领导也都坐在旁边进行了旁听。
  
  崔道逸低声说道:“周燕如还真没吹牛,规格确实不低,李记主编和艾清都来了,相当于国家作协召开了一次研讨会。”
  
  研讨会都是捧臭脚的,可这次捧的是刘一民的臭脚,又是别有一番感觉。
  
  刘一民甚至在想,要不要学贾小姐坐在会议室中间,听着四周呼啸而来的吹捧声,再略带娇羞的说一句不敢当,还没那么好。
  
  喝完茶再出去到厕所里面,尿一条线。
  
  随着李轻泉话音落下,李记率先发声:“一民,我老乡!”李记介绍刘一民的时候,总是会带着一句我老乡。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豫省人,从他的作品里面能看到他是一个从土里走出来的作家。对底层和乡土的描写都非常的真实。《高考1977》里面的农村社员,再到《狼烟北平》里面的人力车夫。
  
  ‘狼烟’两个字就带着战火和残酷的味道,‘北平’两个字能看出厚重的历史感。只要有翔实的资料,我们豫省人也能写出地道的燕京文学作品”
  
  李记的话像是抛砖引玉,他说完,艾清就立马接话说道:
  
  “一民,我们去年认识,第一次见到这个年轻人,就感觉到他身上的朴实和乡土气息,仔细听他讲话,就会发现他谈吐非常好。第一面就聊了聊目前的诗坛,他对诗坛的预测,看来已经成为了现实。
  
  这个年轻人,不仅写得好,想的也深,胸中有丘壑,有天地。我经常批评年轻人,有些年轻人就听不得批评。我虽然没批评过一民,但从《狼烟北平》刚开始引发的争议看,他是能扛得住批评的人。”
  
  艾清所说的预测,讲的是“归来派”诗人和年轻一代诗人的碰撞。艾清就是艾清,夸的刘一民都有点不好意思。
  
  艾清说完,王濛接过话题:
  
  “文三儿这个人物很典型,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在时代的大潮下挣扎存活,也想喊一声壮怀激烈,但现实的炮弹终究是炸碎了他的英雄梦。他没受过教育,他刚开始不知道什么叫做国家,叫做民族,所以没有民族意识。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历史的变迁和小人物的经历相结合,又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确实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狼烟北平》大家聊了一个多小时,话题开始慢慢地转向燕京文学的发展上面来。
  
  中间休息过后,研讨会继续开始。
  
  “如何写出真正的老北平作品来,写出像《狼烟北平》这样好的作品出来?北平有什么能写?在老舍先生去世以后,如何继续发展以北平为基调的燕京文学。”
  
  李轻泉作为主持人,提出了三个问题。
  
  李记看向刘一民,说道:“谈起老舍先生,一民,你的《狼烟北平》什么时候演出?”
  
  “万老师将首演的时间定在了1980年的一月一号。”
  
  “嘶,看来万院长很看好这部剧,到时候我一定得去看一看。你们想看的也记着买票,一民可是把卖票的时间都透露给你们了!”
  
  李记指了指在场的众人,一句话就让气氛轻松了下来,逗笑了一群人。大家都很识趣,也没人问刘一民要票。
  
  王濛和宗谱作为两个老燕京人儿,讲了不少的老北平的事情以及燕京的习俗。
  
  “燕京发生过的大事儿大家都知道,但不是燕京人,小事儿大家肯定也不懂。另外,燕京人的衣食住行都非常讲究,在皇城根儿活了几百年,身上的那股子气不知不觉就给养了出来。
  
  他给你说话劲儿劲儿的,端着架子,提着嗓子,这叫京味儿。老燕京人身上,还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感觉,在皇城根儿生活了几百年,见惯了各种各样的大事儿,似乎就比别的地方人看的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