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曹禺文学奖? (第2/2页)
为什么后来中国的文学奖,中规中矩名字的大奖都改成了以人名命名,除了所谓的表彰文学贡献外,也有靠着人名提高名气的想法。
国外的文学奖,也是如此。例如:雨果奖、龚古尔文学奖、卡夫卡奖、安徒生奖等等。
刘一民趁机再次以国外文学奖为例解释了解释,坐在椅子上,曹禹神色不断变换,刘一民的解释他听进去了,但是眉眼间的顾虑是有增无减。
国内目前还没有第一个以人名为命名的奖项,这帽子不好戴啊!
“想了想,还是不妥!”曹禹低声说道。
走出曹禹的办公室,刘一民叹了一口气,最后还是没说动曹禹。既然说不动曹禹,那就由自己这个学生来想点办法吧!
当然,他是曹禹的学生,也不能直接写封信给周杨或者是夏言这种级别的领导,说设立一个由我老师名字命名的剧本奖吧!
与其后来改名字,还不如一开始就这样做,何必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刘一民站在人艺门口思考片刻,就拿定了主意。骑着自行车辨明了一下方向,朝着北边的《中青报》编辑部骑去。
《中青报》编辑部在东直门海运仓胡同,离人艺也就三公里左右的距离,骑个自行车二十分钟就到了。这是刘一民第一次来《中青报》的编辑部,门口一位老门卫坐在传达室昏昏欲睡。
“你好,老同志,我找于佳佳!”刘一民连着喊了几次,门卫才勉强将眼皮支起来一条缝,打量了刘一民一下后,又闭上了眼睛。
刘一民再次说道:“老同志,我找于佳佳,《中青报》的记者同志。”
“于什么佳?”门卫将手放在耳朵后边大声地问道。
“于佳佳!”
“过家家?”
刘一民:
从口袋里面掏出一根烟递了过去,还没点着,门卫就说道:“哦,是于佳佳啊!佳佳是个好同志,我给你打电话。”
老门卫拿起旁边的电话,摇了几下,冲着电话那边喊道:“佳佳啊,有个叫你叫什么来着?”
“刘一民!”
“有个叫刘什么民的找你,你认不认识,我感觉这个家伙有点像认识啊,嘿,我就说,这小同志长得倍精神,我让他在这里等着你!”老门卫挂断电话,坐在旁边美美地抽起了烟,顺便打探起来刘一民是干什么的。
“我告诉你,这是《中青报》,年纪轻轻可别乱来,别看我上了年纪,可有的是力气!”老门卫警告了一句,就不再搭理刘一民了。
于佳佳从楼下快步的跑了下来,看到刘一民后,高兴地问道:“刘一民同志,真的是你啊。我就说嘛,也没有其他什么民来找我,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儿?”
看于佳佳这么热情,老门卫彻底放下了戒备心,再次打起盹来,双腿不停地晃着屁股下的藤椅。
“《驴得水》要首演了,人艺给了我几张话剧票,我在燕京也没几个好朋友,送你一张票,到时候去捧捧场!”刘一民从挎包里面将话剧票递给了于佳佳。
于佳佳先是诧异接着是惊喜:“刘一民同志,这怎么好意思?这太珍贵了,我们编辑部只有一名同志有票,徐主编想看都没票。”
“那你可拿好了,别让徐主编看到喽!可惜没多的,要不然给你一张,让你送给主编。”刘一民笑道。
两人聊了一阵,刘一民忽然问道:“于佳佳同志,上次的采访准备刊发了吗?”
“没有,这篇报道主编非常重视,说这是文学界难得的成就,一直让我改稿,昨天才改好,还要送到文联和部里面过一遍,估计见报还要三四天,怎么了?”于佳佳说道。
刘一民松了一口气,高深叵测地说道:“没事,我就是忽然想起来,我在采访的时候有些点遗忘了,不写出来的话,这篇报道就会显得单薄!”
于佳佳一听,顿时着急了起来,准备上去拿笔记本让刘一民再讲一讲。
刘一民没进去,而是在传达室里面,用自己的笔记本记下了以名字命名文学奖的建议并给出了原因,到时候以问答的形式上在报道上体现。
“麻烦你了于佳佳同志,害得你还得改稿子。”
“太客气了,这是我的工作,我巴不得报道越精彩越好。就算是看在话剧票的份上,今天我也得把稿子给改出来。”
十几个青涩的面孔从报社里面走了出来,经过两人旁边的时候还跟于佳佳打起了招呼,刘一民一问才知,这群人都是燕京广播学院的学生,也就是后来的中传。
“来实习的!”于佳佳挑了挑眉毛,给了刘一民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离开《中青报》后,老门卫探头看了一眼刘一民的背影,一根烟啊,下次来大爷可不认识你了!
“佳佳,这谁啊?”
“刘一民,现在非常有名气的作家!”于佳佳说完,将话剧票揣在兜里,蹦蹦跳跳的跑回去改稿去了。
老门卫听到后快步走出传达室,望着刘一民消失的拐角,“哎呀”了一声,带着几分懊悔。
刘一民啊,这不是家里大孙子最常念叨的人名吗?下次还得来啊!
剩下的几张话剧票,路过《人民文艺》的时候,给了张广年和崔道逸各一张,毕竟是《驴得水》的首发刊物。
顺便提了提中篇小说文学奖的事情,
“老张同志,不如把中篇和短篇合起来,以‘鲁迅’先生命名,你看国外”
翻来覆去,还是刘一民跟曹禹说的那一套。对于张广年来说,这个建议他更能听进去。
“一民,你小子说的有几分道理,我会跟文联的同志交换下意见的。你走的时候,顺便去一下出版社,你的单行本稿费出来了,先去把稿费给领了。”
张广年提醒道,人就在燕京,汇款麻烦。出版社知道《人民文艺》编辑部的人时不时要跟刘一民碰个头,所以就给张广年他们打了电话,让他们传个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