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议罪(一更) (第1/2页)
宫城紫宸殿内,金砖墁地,穹顶高深。
端坐于九龙金漆宝座上的天德皇帝将面容隐于十二旒玉藻后,唯有一双眸子锐利如鹰,扫视着下方众人。
殿中气氛凝肃,落针可闻。
司礼监掌印太监萧烈宛如一道沉默的影子,静立于御座龙椅之旁,眼帘低垂,气息与这深宫大殿几乎融为一体。
东厂厂公屠千秋身着猩红蟒袍,面白无须,眼神阴鸷,站在御阶下左侧,周身散发着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都知监掌印太监曹谨则侍立在另一侧,低眉顺目。御用监掌印太监沈八达身着御赐蟒袍,神色恭谨坦然,立于曹谨下首。
而在御阶前方,气氛则截然不同。
前御马监掌印太监孙德海,以及魏郡王、燕郡王的两位王府总管太监,皆身着灰白囚服,发髻散乱,跪伏于冰冷的金砖之上,身形微微颤抖。
魏郡王姬穆阳与燕郡王姬玄阳虽未着囚服,却也站在一旁,脸色都不太自然,尤其是看到那两名身着囚服的心腹时,二人眼神复杂,既有愧疚,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惧。
北镇抚司都镇抚使司马极身着玄黑色蟒袍,腰佩绣春刀。
他身形挺拔如松,沉声禀报:“回禀陛下,经臣连日严查,多方取证,现已查明,腾骧右卫指挥佥事赵猛、腾骧右卫镇抚孙吉、神策军左营参将胡彪、武骧左卫监粮使周明,以及神武军后军司械官郑泽等人,皆曾参与造谣,煽动兵变。
属下查实此五人乃所有谣言之源头,军中皆有大量人证指认,彼此口供亦能相互印证,罪证确凿,无从抵赖。”
他话语一顿,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魏郡王与燕郡王,那目光虽淡,却让两人心头皆是一凛。
司马极依旧声音洪亮,字句清晰:“根据赵猛、周明、郑泽等人招认,彼等乃是奉魏郡王府中采办管事王顺之命,欲借丹俸发放受阻之机,煽动禁军士卒前往御马监衙门闹事,意图以此攻讦沈八达沈公公,挑拨军心,煽动众怒,迫使陛下罢免沈公公,其心可诛!
而孙吉与胡彪二人,则供认是奉燕郡王府前任总管太监郑禄之命,在事态初起时便暗中添油加醋,传风搧火,务求将事态扩大,其行恶劣。”
闻听此言,魏郡王与燕郡王脸色都是微微一白。
两位跪伏在地的王府总管太监,则是面如死灰。
燕郡王姬玄阳反应极快,当即出列,躬身道:“父皇明鉴!儿臣对郑禄胆大妄为、私下授意之事,实不知情!定是这奴才揣摩上意,行事乖张,才酿出此等祸事!儿臣御下不严,甘领父皇责罚!”
魏郡王姬穆阳则猛地抬头,急声辩驳:“父皇!儿臣冤枉!那王顺虽在儿臣府中任职,但儿臣绝未指使他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此必是有人栽赃陷害,请父皇明察!”
“够了。”
御座之上的天德皇帝淡淡开口,与此同时,一股浩瀚如海、沉重如山的帝威轰然降临,精准地压在两位郡王身上。
姬穆阳和姬玄阳顿觉周身一沉,仿佛有无形山岳压顶,膝盖一软,‘噗通’一声齐齐跪倒在地,张口欲言,却发现连声音都难以发出,只能惊恐地抬头望向天子冕旒之后的模糊面容。
天德皇帝懒得怒斥,也懒得质问。
他随手端起旁边内侍奉上的温茶,轻轻拨弄着茶盏,拂去了上面的茶沫:“爱卿继续说。”
司马极面色不变,继续禀道:“除此之外,臣在追查中还发现,确有其他势力参与其中的痕迹;
有人暗中推波助澜,以各种隐秘渠道扩大谣言传播范围,甚至编造‘陛下欲裁撤京营,重整禁军’、‘沈公公有火龙烧仓之举’等不实之言,刻意制造恐慌,其手段老练,绝非寻常军吏所能为。
只是,当时谣言传播范围已极广,参与之人甚众,鱼龙混杂,线索繁杂,若要彻查到底,牵连恐极广,臣只能依据现有迹象推测,或有楚国细作混迹其中,趁机兴风作浪。”
天德皇帝目光转向跪在地上的孙德海,声音依旧平稳:“孙德海,这些你可都知情?是否参与其中?”
孙德海脸色苍白如纸,闻言重重叩首,语声哽咽:“陛下!奴婢~奴婢确实隐约知晓军中有人暗中串联,寻机闹事,要针对沈公公,但奴婢绝未参与其中,也不敢参与其中啊!奴婢深知此事乃大不敬,岂敢参与?”
“所以你知情,但坐视不理?”天德皇帝冷笑了笑,打断了他的话,转而问司马极:“那丹俸又是怎么回事?为何有四成劣质丹药,下发到了将士手中?”
司马极沉声道:“回陛下,经查,是被腾骧左卫监军太监李福、神策军度支司主事赵谦、武骧右卫仓廪使钱有财等人层层克扣,以次充好,中饱私囊。
约在半年前,彼等尚只克扣约两成半的份额,然自沈公公接手御马监提督,严查账目,坚持按实有兵额足量发放钱粮后,这些人收入减少,便变本加厉,将劣丹比例提高至四成,以填补其贪墨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