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辩论就辩论,骂我干什么! (第2/2页)
这和以往旧学不同,旧学重学识、诸艺,学成方可游学四方,而且并没有明确告诉学子游方的目的,毕竟目的就是出名立功,然后壮大师门。
如此一来,所学的用意自然也就落了下成,远不如许泽所说的知行合一。
再倒回去思考他之前的话,常人顾小家,贤才顾家国,其实便是在框定各阶人的使命,最终定义为知行皆为“世间”献力。
其实亦是追求本心,他想将“学”定得没那么神圣,而又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神圣,人人皆可得学,只需顾及本心所求即可,亦是“人欲”。
但,他们北方大儒的旧学,讲究的可是“天理”,这自然就形成了两方对立。
他们不知许泽想干什么,但是曹操知道。
所以曹操在旁默默的喝蜜水,神情自若,欣赏此论战。
以他的角度来看,这些幽州来的大儒,都是世间名士,至少往前推十年,他们全都是享誉大汉的名流清士。
现在居然还挺配合。
这样想着,曹操不禁嘴角扬了起来,因为他忽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华点:袁绍耗费前半生经营以及袁氏人脉招揽来的一堂名儒,今日在此都要给许子泓做了嫁衣?!
那这天理循环,当真是有意思。
太有意思了。
“许扬州所言,老朽不敢苟同,州牧方才细数功绩,以证所学,其实此话重行而非均重,世间万物不知其理,如何能称为知之?”
逢纪是南阳人,和审配不对付,也忌惮田丰的正直,但是此刻却不得不站在一起,反驳许子泓的言论。
许泽微笑道:“先生所言应为格物?格物致知也,追求无非是格天下物来知天下理,是否?”
“不错,”逢纪一愣,点了点头,“州牧既懂此理,便道法自然,格万物方可为圣。”
他心里是惊讶的,因为许泽这番话深谙儒学之理,还提及了“格物”二字,这话最早出自礼记,原话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这句话里的知至,就是预知的意思了,通过格物了解本质,因此推断事情的发展,这便是研究大势并且推论局势的能力所在。
许泽知道,但是却不推崇,甚至有些视若无睹,说明他已经走在更远之处了,那就太可怕了。
果然,许泽接下来便笑着道:“许某认为,格天下万物又如何?格万物而不知反求诸心,此知终是虚知。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天理即人欲,人欲即天理。”
“简单说,你学有所成若是为了杀人放火,那格尽天下万物便是祸害,你有经国之才,却引来恶首居于京师祸乱朝堂,那便是无良知。”
“格物,格的应当是私欲,致良知。”
“故此,许某所学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方是格物。”
寂静。
华贵大气的高台之上,上百名各地的儒生,此刻都陷入一片寂静深思之中,因为许泽又拿开了障目的一叶。
在左列偏中后的诸葛亮若有所悟,双眼越发的明亮,这一次跟着师父北来,收获实在是巨大。
只有袁绍在原位上气得捏紧了拳头。
什么叫……引恶首祸乱朝堂?
许子泓你辩论就辩论,为什么要骂我!!!
袁绍气得嗷嗷叫,两边都有录事的吏员,这些话可都是要记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