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 第435章 这年头还有特务?

第435章 这年头还有特务?

第435章 这年头还有特务? (第1/2页)

年初的时候,北斗联合实验室,也正迎来一段极为关键的攻坚时期。
  
  何雨柱弄回来的那颗GLONASS卫星的拆解与分析工作,经过黄河的团队与国内多家顶尖科研单位长达数月的联合攻关,开始结出硕果。
  
  北斗联合实验室里,灯火通明。
  
  负责人怀星瀚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正主持一场关键的技术研讨会。他面前的黑板上画满了复杂的信号流程图和电路简图。
  
  “同志们,老毛子这颗星上的星载原子钟,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怀星瀚指着投影屏幕上放大的结构图,“它的小型化、稳定性和抗辐射能力,确实比我们现有的产品高出一大截。尤其是它的氢原子钟简化设计思路,让我们看到了在保证精度前提下,大幅降低体积和功耗的可能性。”
  
  一位负责原子钟研发的中年研究员接着汇报:“怀总,我们联合中科院电子所、航天504所,已经基本吃透了它的设计精髓。难点主要在于工艺。它采用的某些特殊镀膜技术和真空封装工艺,我们的产线暂时还无法完全复制,成品率很低。”
  
  “工艺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怀星瀚沉声道,“我们不能等。两条腿走路:一是继续攻关工艺,争取早日实现完全国产化;二是基于我们理解的设计原理,结合国内现有的、最成熟的工艺进行再设计和优化,先拿出性能达标、可靠性有保障的工程样机!北斗一号组网,等不起!”
  
  会议室里众人纷纷点头。时间不等人,必须在借鉴和自主创新之间找到最快的路径。
  
  “信号接收和处理模块呢?”怀星瀚看向另一边。
  
  “进展相对顺利。”负责信号处理的团队负责人回答,“对方的核心处理单元架构,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实验室设计的‘龙芯’一号原型,在吸收了其部分优点后,数据处理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目前正在加紧进行抗辐射加固测试。预计下一颗北斗试验星,就可以搭载我们的初版国产化处理单元上天验证。”
  
  怀星瀚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好!就是要拿出这股劲头。导航卫星,时钟是心脏,处理单元是大脑。这两个关键瓶颈一旦突破,我们北斗系统的自主可控,才算真正迈出了坚实一步。”
  
  他环视众人,语气凝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把导航定位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中心那边催得很紧,下一发长三乙火箭的载荷,就是我们的新一代试验星,各项测试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数月后,川西大山深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夜晚的山谷被巨大的照明系统映照得如同白昼,远处发射架上,一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巍然矗立,箭体上的国旗和“中国航天”字样在强光下格外醒目。
  
  它即将托举一颗具有特殊意义的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指挥控制大厅内,气氛肃穆而紧张。
  
  巨大的屏幕上不断刷新着各项最终测试数据。
  
  “遥测信号正常。”
  
  “推进剂加注完成。”
  
  “平台姿态控制系统自检通过。”
  
  “有效载荷……北斗试验星一号,最后一次加电检查,各分系统报告状态。”
  
  怀星瀚和几名核心骨干紧盯着面前的数块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卫星上各类仪器,尤其是那台经过适应性改造的国产化星载原子钟和北斗芯处理器的关键参数。
  
  “原子钟真空度稳定。”
  
  “锁频环工作正常。”
  
  “处理器核心电压、温度均在绿区。”
  
  “数据注入完成,固件启动成功”
  
  一系列“正常”、“就绪”的汇报声,卫星研究人员松了口气。
  
  怀星瀚深吸一口气,对着麦克风沉声道:“总指挥,北斗试验星一号,状态确认,满足发射条件。”
  
  他的声音通过专线,清晰地传回西昌指挥大厅。
  
  总指挥闻华宇站在指挥席前,目光扫过大厅前方巨大的倒计时显示屏。
  
  他拿起面前的直通电话,声音沉稳有力:“各位置注意,我是零一号。根据最终检测结果和气象会商意见,现决定,发射程序进入负一小时准备。按计划流程执行。”
  
  “明白!”
  
  “明白!”
  
  指令迅速传达到发射场各个岗位。
  
  塔架最后一层工作平台缓缓收回,露出火箭完整的雄姿。
  
  燃料补给管道脱离,发射塔上用于固定的摆杆依次打开。
  
  控制大厅里,只剩下倒计时读秒和关键系统状态汇报的声音,显得格外空旷而凝重。
  
  “……十、九、八、七……三、二、一,点火!”
  
  伴随着点火指令,长征三号乙火箭底部喷吐出桔红色的巨大火焰,浓烈的白烟瞬间笼罩发射台。
  
  巨大的轰鸣声隔着厚厚的观察窗,依然沉闷地撼动着大厅。
  
  火箭拔地而起,拖着明亮的尾焰,如同一条撕裂夜幕的火龙,坚定地刺向苍穹。
  
  “程序转弯正常。”
  
  “助推器分离。”
  
  “一二级分离。”
  
  “二级主机点火成功。”
  
  “整流罩分离……”
  
  每一步关键动作的成功,都让指挥大厅里的气氛为之一松。
  
  当“星箭分离”的确认信号最终传回,屏幕上代表卫星的图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参数范围时,大厅里终于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是更为精细的轨道控制和卫星在轨测试。
  
  卫星太阳翼成功展开,能源系统供电正常。
  
  各有效载荷按指令依次加电开机。
  
  地面站成功捕获卫星下行信号,信号质量优良。
  
  ……
  
  当最终确认卫星已在预定轨道稳定运行,并且搭载的由华高科参与攻关的新型信号单元和原子钟模块初步工作状态符合预期时,控制大厅内爆发了长时间的、由衷的掌声和欢呼。
  
  许多老专家相互握手、拥抱,眼角闪烁着泪光。
  
  北斗试验星的成功入轨及在轨测试的初步顺利,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国内航天和电子领域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都倍感振奋。
  
  但这仅仅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漫长建设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后续的组网发射和系统稳定性验证,才是真正的挑战。
  
  接下来北斗卫星生产中心和西昌、太原等卫星发射中心,随即进入了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状态。
  
  为了尽快形成区域服务能力,“一箭多星”的发射任务被提上日程,发射密度显著增加。
  
  最多一次居然发射了七颗,被戏称发射了一个‘勺子’。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夜以继日的汗水。
  
  卫星生产线上,对元器件筛选、部件组装、整星测试的要求近乎苛刻。发射场上,火箭的吊装、测试、加注,每一个环节都需精益求精,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就在北斗系统按计划稳步推进时,无形的压力从海外悄然迫近。
  
  国际上某些势力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自主化的决心和速度。
  
  他们不愿看到一个潜在的、不受控制的全球性导航系统崛起,开始采取行动。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北斗系统所需的高端、特种元器件的国际采购渠道。
  
  几家长期为黄河集团海外分公司及国内合作研究所提供宇航级芯片、高性能抗辐射元器件、特殊频率源的核心供应商,几乎在同一时间段,以“产能不足”、“生产线调整”或“需要额外出口许可审批”等各式理由,延迟或暂停了部分关键产品的供货。
  
  “怀总,刚收到‘新科电子’(海外公司)的正式通知,他们原定下季度交付的那批用于导航信号生成单元的宇航级DSP芯片,被无限期推迟了。”一位负责供应链的副主任拿着传真,匆匆走进怀星瀚在西昌临时办公室,脸色难看。
  
  怀星瀚正在审阅下一颗组网星的技术状态文件,闻言抬起头,花白的眉毛拧在一起:“理由?”
  
  “说是他们总公司接到了新的规定,涉及某些特定性能指标的芯片,需要额外的、极其复杂的许可,预计审批周期会很长。”
  
  “哼,欲加之罪。”怀星瀚冷哼一声,放下文件,“这已经不是第一家了。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顺顺利利地把星星送上天。”
  
  几乎与此同时,在四九城何雨柱的书房里,顾元亨也从香江发来了紧急汇报。
  
  “老板,情况不太对劲。我们通过几家离岸公司长期订购的几款高纯度特种气体和用于制造星载原子钟的某种稀有金属靶材,供应商突然要求重新签订合同,价格上调了百分之五十,并且要求提前支付全款,交货期却延长了三个月。我怀疑,是有人在背后系统性施压。”
  
  何雨柱听着电话,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
  
  他语气平静:“意料之中。我们搞北斗,动了别人的奶酪。他们能用商业间谍偷药方,能用粮食当武器,自然也会在高科技领域卡我们的脖子。”
  
  “那我们怎么办?这些材料短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来源,尤其是满足宇航级纯度和稳定性要求的。”
  
  “两条腿走路。”何雨柱转过身,语气果断,“第一,让元亨你动用所有商业关系和渠道,哪怕价格高一些,也要想办法从非主流渠道,分散、小批量地弄到足够的应急物资,确保眼前的生产和研发不停。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立刻将情况通报给怀老和相关部门,请他们协调国内的材料和化工单位,不惜代价,加速国产替代方案的研发和认证。”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他们,黄河愿意提供全部所需的技术参数和资金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北斗的‘心脏’和‘血液’,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顾元亨立刻领会:“明白,老板。我这就去办,同时会把您的意思转达给怀总。”
  
  压力很快传导至华高科和其关联的研发体系。
  
  陆书怡刚刚应付完各军工单位的催货,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北斗项目的紧急需求。
  
  “陆总,这是北斗联合实验室刚发来的紧急技术协助请求清单。”助理将一份新的文件放在她桌上,“主要是关于导航信号抗干扰模块的芯片设计迭代,以及几种特种封装材料的替代方案验证。那边说,原定的进口料渠道可能随时中断。”
  
  陆书怡揉了揉眉心,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纳入‘X项目’优先级处理。通知芯片设计部和材料所,成立北斗专项保障组,与怀总那边的人对接,需求直接对口,流程一切从简。还是那句话,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瓶颈,直接报给我,我去协调资源。”
  
  华高科内部刚刚因为军工任务而绷紧的弦,此刻又被北斗项目拧得更紧了。实验室和厂房的灯光,彻夜长明。
  
  而在更高的层面,相关的协调机制也已启动。
  
  由主管部门牵头,多次召开专项会议,协调中科院、各大军工集团旗下的材料研究所、有实力的高校实验室,集中力量对北斗系统受制于人的“卡脖子”环节进行攻关。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
  
  一方面,要利用尚存的国际渠道窗口期,尽可能多地储备关键物资;另一方面,要争分夺秒地实现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替代。
  
  何雨柱也没有闲着。
  
  他通过白毅峰在北美的网络,以及半岛泰山集团,不断地小批量买入限制品类。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电子产品追踪,芯片追踪,所以东西流向哪里,还真查不到。
  
  当然,这东西何雨柱也没挣什么钱,只是加了点运费和风险费,毕竟真出了问题,实操的人总要有补偿和用来救人的钱吧。
  
  北斗系统首批区域组网卫星的相继成功发射,标志着系统初步具备了区域导航定位能力。
  
  消息在内部传达时,怀星瀚和北斗团队的成员们只是短暂地松了口气,随即投入了更繁重的工作——地面应用段的建设。
  
  在西昌和BJ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开始攻关首批民用级北斗信号接收机和授时模块的样机。
  
  与军用的高精度、高可靠性要求不同,民用产品需要在成本、功耗和体积上找到平衡。
  
  “怀总,这是根据卫星下行信号特性设计的首款民用双模(北斗/GPS)接收芯片的架构图。”一位年轻工程师在投影幕布上展示着设计,“我们采用了软件无线电的思想,用一套硬件架构兼容两种信号体制,这样可以显著降低终端成本和开发难度。”
  
  怀星瀚戴着老花镜,仔细审视着图纸上的每一个模块:“思路是对的。但要考虑清楚,两种系统的信号强度、编码方式、频点都有差异,射频前端和基带处理如何优化?功耗控制是关键,尤其是便携设备。”
  
  “我们正在做联合仿真。射频部分计划采用.”工程师详细解释着技术细节。
  
  与此同时,在四九城,何雨柱的书房里,他正与刚刚从特区赶回来的何耀宗谈话。
  
  “爸,您上次提到的,关于基于位置服务的电子地图,我们内部讨论了几次,觉得市场前景很大,但技术门槛和资金投入也非常高。”何耀宗递上一份初步的市场分析报告,“尤其是地图数据采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实地测绘,或者购买昂贵的国外数据授权,而且更新维护是个无底洞。”
  
  何雨柱没有立刻看报告,他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积年的青砖:“地图是未来数字世界的底图。GPS现在一家独大,它的民用标准、电子地图格式,几乎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标准。如果我们现在不跟进,等市场被完全占领,再想插进去就难了。”
  
  “可是,我们现在”
  
  “国外有现成的啊,不用实景的,用放大的地图就可以的。”
  
  “啊?”
  
  “诶,你小子光弄通讯就不关注别的,你让陈胜帮你去在北美那边问问,克莱斯勒的导航地图。”
  
  “哦,哦!”
  
  几天后,何雨柱的书房里,何耀宗再次坐在了父亲对面,脸上带着兴奋和一丝恍然。
  
  “爸,我问过陈胜叔了。”何耀宗语速很快,“北美那边,车载导航确实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基于CD-ROM存储地图数据,配合GPS接收机。克莱斯勒等高端车型已有选配。他们的地图数据供应商,比如NavTech,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道路网络信息。”
  
  何雨柱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陈胜叔已经通过我们在北美的投资公司,接触了NavTech和一些规模较小的地图数据公司。初步反馈是,他们对于授权其北美乃至全球地图数据给一家香江背景的公司,用于亚洲市场开发,态度是开放的,当然,价格不菲。而且他们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完全是围绕GPS建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