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哥,用不用我帮你认识认识她们? (第1/2页)
“他们单位建房,不应该批地么,找你干嘛?”
“咳,这不是咱们的位置好么?”
“不用理他们,想什么呢,自己有地,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啊。”
“我也是这么想的。”
“赶紧洗手吃饭吧。”
“好。”
几天后,95号院来了访客,是街道办的副主任,姓黄,脸上堆着笑。
“何老板,何总,打扰了。”黄主任寒暄两句,便切入正题,“有个事儿,区里有个重点引进的项目,看中了咱们胡同口靠西边那套空着的两进院子,托我来问问,何家有没有意愿转让?价格好商量,肯定比市价高。”
那套院子是何家早年置下的,一直空着。
何雨柱还没开口,来做客的老赵先咂摸出味来:“黄主任,你说的市价,是个什么价?”
黄主任伸出两根手指,又翻了一下:“这个数起谈。”
“多少,两万?”
“赵书记,是二十万。”
“啊,二十万?”老方吸了口凉气。
那院子是不小,但搁以前,能卖上一万就算顶天了。
黄主任笑着点头:“主要是位置好,符合规划要求。何老板考虑考虑?”
何雨柱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才不紧不慢地说:“黄主任,劳您跑一趟。那院子,我还有别的用处,暂时没打算动。再说了,我怎么没听到又规划规划道那片地了?不会是有人想私人买吧?”
“这何总真是慧眼如炬,怎么不考虑考虑。”
“你看我像是缺那二十万的人么?”何雨柱笑道。
“好吧!”话说到这份上,黄主任也不说什么,又客套几句便走了。
院里一时安静下来。
老赵看着黄主任的背影,摇头叹道:“好家伙,二十万我这辈子攒的那点家底,还不够买个厢房。”
老方若有所思地敲着石桌:“老赵,这么一看,咱们两家那院子,要是也.”
他话没说完,何雨柱就摆了摆手:“方叔,赵叔,您二老可别动这心思。”
“怎么?”老赵看向他,“我们俩老骨头,就不能换点钱?”
“你们缺钱花么?”何雨柱没好气道。
“不缺。”
“那急什么,这房价还要涨价呢,还有方叔你单位分给你的房子你不会退了吧?”
“好像还在呢,怎么那个以后也是自己的?”
“有可能。”
“那个便宜我可不占。”老方道。
“您老高风亮节!”何雨柱笑道。
“那本来就不是我的。”
“行,您说不是就不是吧。”何雨柱接着笑。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赵盛丽提着两盒点心来了九十五号院。
她没直接找何雨柱,而是先去了看陈兰香。
“大娘,您好点儿了吗?”赵盛丽把点心放在桌上,挨着炕沿坐下。
陈兰香靠着被垛,脸色比前阵子好了些:“好多了,就是心里空落落的。”
“我,那我让我妈多过来陪陪您。”
“她可没少来,倒是你是稀客,最近忙什么呢?”
“没忙什么。”
“单位上遇到事情了?”
“那倒是没。”
“哦,你这上门提着东西,看来是有事求大娘我啊!”
赵盛丽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大娘,我,我想从单位出来,跟着柱子哥他们干,可我爹不同意。”
“这事你直接找你柱子哥啊,你家赵老头我可劝不动。”陈兰香道。
“我就是来找柱子哥的,这不是得先来看看您么。”赵盛丽道。
“行了,看也看过了,我挺好的,看你那心不在焉的样子,赶紧去找你柱子哥吧。”
“哦,我跟柱子哥聊完了再过来找您说话。”赵盛丽道。
“去吧。”
赵盛丽起身去了何雨柱的书房,敲响房门。
“进!”
“柱子哥!”赵盛丽推门而入。
何雨柱抬头看了眼赵盛丽:“盛丽来了?有事?”
赵盛丽道:“柱子哥,我想辞职,来黄河上班。我们单位现在也是自负盈亏,效益不好,干着也没意思。”
“你这念头好几年前就有了,一直犹犹豫豫的,今个怎么了,想开了?”
“嗯,之前不是我爸还在位么,总说影响不好。”赵盛丽道。
“现在他不说了?”
“那就好了,我来找你就是这个事,帮我劝劝我爸,我妈都同意了,他就是不同意。”赵盛丽道。
“为啥?”
“他觉得公家单位好呗,我跟哥哥们又不一样,我就是个小会计。”赵盛丽道。
“你想好了?”
“我想好了!”赵盛丽道。
“行,那我就帮你说说。”
“谢谢柱子哥!我嫂子呢,我去找她说说话。”赵盛丽道。
“你这真是用人朝前啊,她在她自己的书房呢,你去吧。”何雨柱笑着打趣道。
“嘿嘿。”赵盛丽讪笑道。
第二天何雨柱做东请老赵和老方吃饭。
老赵一进门就喊道:“今天我来赴鸿门宴!”
“柱子请你吃饭,你就乐吧,还鸿门宴。”老方后脚进了门。
“你瞅着吧。”
“真的假的?”
“哼哼!”
饭桌之上酒过三巡,何雨柱递给老赵一支烟,“赵叔,听盛丽说,她想换个环境?”
老赵一听这话,眉头就皱起来了:“这丫头,还是来找你了?我就知道!柱子,你别听她瞎咧咧,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折腾什么地产,那玩意儿是她能干的?”
“赵叔,话不能这么说。”何雨柱给他点上烟,“盛丽有想法是好事,现在政策放开,房地产这行刚起步,机会多。让她去试试,闯不出来,再回头也不迟。”
“回头?说得轻巧!那铁饭碗是她说扔就扔,想捡就能捡回来的?她都四十了,还有不是二十岁。”
“瞧你这话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啊!”
“柱子说的对。”老方帮腔。
“柱子在那你千好万好,啥都对。”老赵没好气道。
“诶,你这人,咋还急眼了。”老方道。
“哼。”
“赵叔,你先听我分析分析,你自己琢磨琢磨。”
“行,你说,我听着呢。”
何雨柱给老赵斟满酒,语气平缓:“赵叔,我不是唱衰。您看看现在,多少厂子还在吃大锅饭?设备是老掉牙的,产品是几十年不变的。外面世界变成什么样了?再这么下去,别说发展,生存都难。”
老赵抿了口酒,没吭声。
何雨柱继续道:“就说纺织行业,南方不少小厂,机制灵活,成本低,款式新。咱们这边一些大厂,包袱重,转产慢,库存积压得像山一样。银行还能一直给它们输血吗?”
老方插话:“我听说有的厂子,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这才只是开始。”何雨柱放下筷子,“有些行业,比如普通机械制造、部分轻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效率低下、不适应市场的,被淘汰是迟早的事。这不是谁心狠,是规律。”
老赵眉头紧锁:“照你这么说,那么多工人怎么办?国家能看着不管?”
“管,但管法会变。”何雨柱道,“可能会让效益好的企业兼并差的,或者引入外资、民资改制。工人也得转变观念,靠本事吃饭。就像盛丽,她觉得自己在单位学不到新东西,收入也一般,为什么不能出来闯闯?黄河下面新成立的房地产公司,正需要她这样懂财务、又知根知底的人。”
老方若有所思:“我最近看文件,也提到‘转换经营机制’、‘打破铁饭碗’。看来,这风真的要刮起来了。”
老赵叹了口气:“道理我也懂点,可一想到那些老厂子、老伙计我这心里不是滋味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