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没有巧算的死扛 (第1/2页)
统正历5年夏初,五月上旬,宣冲和赵诚对弈的棋盘已经拉开。“车马炮”依次排开。
在这上千里的棋盘上,赵诚先手,炮二平五。落子在了夏州,也就是浱州的西侧。
夏州本地鏖战数年早已疲惫,赵诚遣手下出身玉华州的将领“震浩”领兵三万跨泇水,进逼夏州西部三个城池。
震浩携带大量攻城火器,按照赵城谋士团预计,只要震浩赶到战场,这个“当头炮”就能从夏州中部战线打进去,“将宣冲的军”。
然而在山河社稷图上,夏州风沙遍地,宁和极差;震浩这颗“炮”棋,原本就在最前线,和“卒”迭在了一起。——粮草补给困难,军事损耗极大。
楚河汉界之间“棋子”博弈的地方,是真实的战场。赵诚的“炮”被宣冲插入的“马”给挡住了。
视角来到这个“插入”地方,震浩兵团在朝着夏州西部三城行军时,到了距城四十里的地方就停住了。
浱军修建的土垒早就等候多日了,仅仅是这个时代的炮击,还不够;昊军想要突破这一道道土垒,也需要一些时日。
…转圜到北边百公里…
面对赵诚这一手,宣冲非常自信地开始“马八进七”。
宣冲精心计算对方可以动的棋子就那么多,这边动,其他就动不了了。
雍州战场上,苏明作为主将,蔡、恒二人为副将,共守军一万三;他们在这局大棋中也是“卒”,依靠城池防守,在长途进军中,只能一步步向前拱。当然在没有确定战场前,“卒”是不会乱动的。
其中苏明掌握的五千机动部队是“马”。“马”要活跃在战场上。
当雍水北边忠诚于伪昊王庭,搬出攻城武器,想要跟风攻击雍州三城,撕扯掉宣冲一块地盘时,苏明如同“马走日”一般迅速跃到战场侧翼,猛然深入到昊国国境线中。
“马”走“日”字的进军:苏明这只有着大量马匹车辆的野战兵团,是迂回穿插。在三到四日内,苏明的骑兵团就进逼雍州重要城市的干道之间。
星州的昊国小朝廷,那个人来疯昊国国主宣布要动员五万大军,要求雍北和星州各个城池都要出兵;然而这些大部队在刚刚出城时,就遭遇了“风声鹤唳”,征召民夫硬生生在路上堵塞住了。
苏明没有下令部队攻击,而是在遇到昊军出城的部队时,派遣数百人于其侧翼十里处扬起了漫天沙尘,使得让昊军行军被“绊”。
雍州北部和星州这几年,被拖得疲惫了;昊军的炮兵在拉扯过程中,车轮被磨损,炮弹也不得不少带,乃至每炮只准备两三发。
…战场再度转到南边百公里…
面对雍,夏,星三州的兵马全部接战;玉州的赵诚,将手令发到南边的郴州,调动那儿部队集结朝着襄州(东华郡所在)进发,即“马二进三”。
五月中旬,赵诚再派遣了一名将领,王遇山。赵诚让他带领着三千精兵为先锋,去东华江水一道北面支流组织船舶,预备进入江河中作战。
棋子落下后,实地景象中;滚滚江水上,堵塞满了船舶。
赵诚倾泻半个国的匠人之力,打造的艨艟小船沿着江水进军。
水陆并进直取东华郡。
而这一次,宣冲却没有把最精锐的力量派出来,同样是五月中旬,在东南边推进了一个卒,即“卒7进1”,派出二线部队增援东华郡,这一路由文四亭带领。…
如此一来,战线在东部也打开了。
这几番落子后天下震惊。此时各路豪杰们也都纷纷把目光投射到他们绝对不看好的武源常浱国这儿。
…棋局之外,观棋者皆骇然…
整个天下都没想到,赵诚打偏安一隅的武源常能够打这么大。
因为在赵诚那些幕僚们预计中,己方这多路进攻,浱地各个方向的镇守们会因为大势已去,纷纷收缩。
届时各路大军齐进,汇聚乐浪城下,歼灭武源常最核心的主力部队后,就能传檄而定。
毕竟武源常这些年来,集齐了“众叛亲离”“穷兵黩武”“刚愎自用”等诸多亡国之相。
历史上所有偏安一隅的政权被灭,就像钉子戳气球。只要在一个点戳破,原本还地盘庞大的国家瞬间就没了。
蜀汉是这样,历史上南朝也是这样,甚至现代傻大木,亚述也是这样。
为什么呢?大国、强国打小国、弱国。由于“强弱”在战前已经分明了,小弱国的人心是不齐,所以只要干死死硬派系后,偌大国家立刻就投降了,到处都是投降主义谋士来领路。
大爻现在的诸多士人(大爻所有旧的文化阶层)眼里,现在浱国和昊国的强弱已分。战前南浱的诸多士人们都纷纷来投昊国,这岂不是强弱已定?
现在浱国内的百姓,最好结局就是迎接王师,乖乖的躺在砧板上做肉。
最终昊国的赵诚会根据此地多年财富积累情况,给浱国本土势力们一个能保全本地势力的机会。
“有识之士”也认为:武家也应该早点归降。且在赵诚大军发动前,现在投降是最好的机会。
“有识之士”的理由:赵诚会因为“武源常在乱世守住一方净土,颇得当地人心”的情况,给宣冲封侯,来安抚地方百姓。
…国战不单单在于财货,而在于有多少人相信能赢…
值得一提,宣冲刚穿越过来时,在开拓南疆时,也想着大爻被颠覆后,自己凭借功劳获得体面待遇。
但是现在,宣冲:“老子能赢,为啥要投降?!”
此战中不单单是宣冲一个人认为能赢,而是整个势力上下都认为自己能赢!
这不,双方隔着各个战线上互相交伐的场面,浱国上下完全不认为自己是“弱”的模样。宣冲聚集起来的“小愤青”们狠狠地抽这些大爻名士们的脸。
赵诚出一支兵马,宣冲这边就紧接着派出一路将领领军跟着交战。双方前期“进军”如同下棋一样,回合制,车马炮相互交错。
所以在赵诚麾下的谋士们感觉三观崩了,凭什么!凭什么一隅敢和整个天下争?
宣冲此时在历史作业本上,写下了答案:因为这是革命!
只要认为“本方治理更优秀”,哪怕只有边陲一省,都敢于对占据天下大部的中央亮刀子,例如蔡将军护国军。
宣冲:“这天下,治理模式太老旧了。现在我拿出来一个全新治理模式。这个模式在这么多年来,随着我南征北战;在岭南、南疆、东华郡、浱地、渤地一步步试验过。属于稳定可行的、时代进步的治理模式。”
也就是说,赵诚有半个天下的“自认为精华”的士子集群人才所支持;而宣冲现在有这十几年来习惯新模式的军政人才库。
且这些新人才,可都是经过了“又臭又长”的南征历练,敢以贵胄为刍狗!
宣冲在面对赵诚这样的老手时,拿出了自己作为穿越者能搬出来的一切时代优势,这是对对方段位高的尊重。
…旧派们在见证…
玉华州,草庐中,士子们对现在局势交相讨论。
前几日大家认为多路大军齐刷刷进攻,浱地顶不住一轮;接下来灭国后,就是后昊进来如何安抚百姓,他们该如何对接赵诚大将军?
但是现在武源常顶住了,不,不是顶住,宣冲的主力还没动呢,现在在和赵诚互掏,麾下多路兵马不是在防守,而是反过来讨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