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自内向外的尚武。 (第1/2页)
统正历3年6月,在武家官方记载中,宣冲领军与该地区叛乱角人战于大坡。故称“大坡之战”。
随军史官记:“大坡一战,金角聚众来攻,不敌爻军;伏尸数十里,狼狈退于风暴城。”
沿途武棱带着骑兵部队一路衔尾攻击。这位从北边来的小伙子,现在是非常积极地在表现。他试验了几种自己过去在学堂上学到的骑兵战法,而现在他使用的是“狼袭”战法,
相对于墙式冲锋硬碰硬地击溃对手,狼袭战法是一种专门驱赶逃兵的战术,即不断黏在敌人后面,时不时进行两翼包抄,制造“围三缺一”的紧迫感,让敌人不断地丢下队友,快速逃跑。
武棱追袭了五公里后,已经不再使用弓箭了。箭太贵了,他直接带着部队利用马力,冲到敌人背后五米范围内投矛。
在马背上,武棱昂首,眯着眼睛以矛尖为点,对准目标,然后矛尖缓缓上抬。
一个五米高的巨型角人踉踉跄跄地在前方逃窜;该角人小腿上已经是一连串血窟窿,而随着马蹄临近,这个巨大角人恐惧地转身,胡乱挥舞着不知道从哪拆来的木板,试图阻挡后方发出破空声的长矛。
然而它并没有挡住,武棱臂力很强,投矛再次扎入它的小腿。它直接跪倒了。
一组骑兵分为两列绕到它的两侧,在恐惧的嘶吼中,五根长矛在他身上扎得透实。
没等角人吃痛报复,骑兵快马离开,角人甩出的武器砸在空处。紧接着角人奋力拔出身上长矛,鲜血如同矿泉水瓶子打开盖子倒出来一样流淌。
又走了一百步,倒下了,武棱让大家用长矛补刺了几下。然后吹口哨让后面宪兵来计数,而他带着骑兵继续强攻。
而在这样战功计数下,金角仓皇退回了风暴城。
…开通…
十天后,宣冲在狮鹫城会盟,大量从风暴城和狮鹫城逃走的羽族们,来到了狮鹫城。
一时间狮鹫城外围的码头上,堆满了大量来自海边的小船,就如同因为湖水富营养化而堆积在岸边的死鱼。
这些羽族平民们上岸,是需要淡水和柴火,所以只要一个城池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庇护,他们都会回来。这几日的海上漂泊,让他们浑身充满了鱼腥味。
大量羽族平民们对于狮鹫城现在被异族占领的情况,心里是有点忐忑。但是他们的淡水不多了,一些必须要吃嚼的树叶也不够了,不得不上岸。
牧云阔海,带着自己收拢起来的贵族队伍,在船舶桅杆上轻盈的跳跃,展开丝绸翅膀向着羽族同族们示意:各自把船舶停在码头区域,不要拥挤。
羽族平民们看到这可以独自悬空的翅膀,欢呼王者。他们并不知道牧云阔海的前身是什么,也不清楚狮鹫城和风暴城在混乱后,原本的王者家族到哪儿去了;只知道翅膀展开超过四丈且能自由悬空的就是王者。
这些羽族们纷纷欢呼,狮鹫城由一位新国王来带领大家前进。
随着牧云阔海激情昂扬的演讲,宣布大军要收复风暴城,这些羽族平民们也都纷纷表示要跟着凑场子。当然平民们也很好奇,为什么牧云阔海和贵族们,是和异族的军团在一起?
但是这有什么呢?只要能够收复风暴城,大家能回到自己的城市中居住,牧云阔海就是新王者。
…海港上翅膀们在扑腾,狮鹫城东边砖瓦正在搭建…
在狮鹫城中,一家砖瓦结构的商馆正在搭建。宣冲在打穿荆棘岭的一年内,乘坐机甲多次在农耕时返回北方,每一次露面都抛出来南边的物产消息。
北边的商人们听闻了极南方的情况。经过一年准备,商会们开始将准备的物资运到岭南然后缓缓地把丝绸陶瓷一路南下,带到这里。
现如今商人们出现在了羽族的地盘上,这些商人们在羽族城邦内东张西望的,然后小心翼翼踩着带齿木屐进入羽族城邦集市。
为什么要踩着木屐呢?羽族的聚集区是没有地砖的,其街道是用粗缆绳组成的一张大网,羽人们是踩在网上来回移动。至于垃圾什么的,都丢在网绳下;而每天羽族会通过涨潮放入海水,囤积在集市上游的水洼中,定期冲刷,街道上那些垃圾就会冲入海水中。
爻人商人们自然没有踩在网上稳定行走的能力,但是利用木屐可以在网格上不断抬起放下,慢慢行走。
对于爻人商人们来说,在外地做生意就入乡随俗啦。大家是为这里的“珠宝”“奇贝”“龙骨”而来的。
在红砖构建的二层商馆里,宣冲上楼,武棱在一旁陪同。
宣冲很偏爱这个家伙,因为他身材很高很壮汉,是个类似武恒羽的好苗子;宣冲为此给他取了字:宏光。
宣冲:“宏光,在这里还吃得惯吗?”
武棱:“回禀主公,这里虽然都是鱼食,吃还是吃得惯。”
宣冲:“能吃就行,吃好就行。对了,这次南来的商人中,有人走你的门路吗?”
武棱顿了顿,他在家里面听说,武飞是把军队和地方商业分离,并不喜欢二者搅和一起。
武棱:“主公,是有人来找我,但是我都回绝了。”
宣冲:“在这异国他乡,你不用举才避亲,推荐几个人给我,我在这缺几个常使。”
武棱挠了挠头:“主公,我没有识人之能。”
宣冲:“那就任人唯亲,你觉得哪个人看得顺眼,就告诉我,我来挑。”紧接着补了一句“总不能把你拽过来当总督吧,你家里人会把我骂死的。”
武棱:“嗯,我?我。”
宣冲:“过几个月我带你回北边。你呢,在这里挑一个狮鹫作为坐骑。说实在的,这里我最看得上的物资就是狮鹫,以及轻木(御风飞船和天舟的材料)”
对于这地方,击溃角人后,留下大使馆,整个南下战略的线条就算收尾了。
宣冲看着远处大爻商人昂起头有说有笑。而这样的昂首挺胸就是,此次南征最大的成果!
大爻那个地方,别看天下打得再烂,但是随着“逐鹿胜利者”的核心集团不断扩张,蛋糕在一点一点做大,赵诚那边集团心气是不断变高的。
相反自己这边,占据几州之地虽然积攒了大量人口,但是内部集团心气是要弱的。
宣冲:以一隅之地扛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一隅之地有敢于和天下争的心气!有这股子心气,才会不堕落。
为此宣冲不断向南扩张。通过对外推进战线,增加贸易规模,安排了大量的行政人员以及大量实质性挂靠土地的军事爵位,让自己麾下数百核心,数万中坚,几百万子民也感觉到己方“势”在增长。
简而言之,在东方的吃鸡圈内,单纯憋家等到各地两败俱伤,是不可能。
蹲守憋家的过程中,虽然能把一地经济搞上来;可因为你憋家时,集团内部可供开拓的职位缺少,进而行政和军事人才储备不足,原本作为“憋”方的储备干部,就会跑到别家去,准备通过投靠别家,来获取治理本地的“职位”。
也就是“打进长安”比“考入长安”要容易。
一个势力要确保己方人才储备“富庶”,只用经济养起来的,只是“绍兴师爷”这样的官场幕僚,只是应付官场上事情。真正的人才储备是“实事锻炼”。
宣冲是一路南下平推。别看现在到了推进极限,只剩下四百名兵丁随着自己看海。
但这沿途一路安排商栈,拓地增加耕作,牵涉几十万人的迁移,上百万人生路。西边多个州的寒门子弟,被绑定在相关工商产业的扩展上,而不是在作为酷吏“管教乡里”的务虚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