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第204章 爻都兵变。

第204章 爻都兵变。

第204章 爻都兵变。 (第1/2页)

统正历2年,在玉华州内,赵诚端详着一个纯白质感的瓷瓶。这是一瓶草还液,是本方谋士花费大价钱弄来的。
  
  话说现在浱主(宣冲)这几年对地方上的治理,已经是让天下眼红的地步。
  
  浱地物阜民丰,铁器,粮食价格都比大爻其他地界要低,以至于不少憎恶宣冲暴虐的士子们给宣冲加上了一个妇人之仁的口号。
  
  浱地处于变法状态下,宣冲薄当地世家,没有收士人们的心。“总之就是不对滴!”,虽然宣冲麾下治理的非常好,但仍然有不少世家子弟都来投效赵诚。以至于赵诚这儿,能够深刻的从世家的角度上了解浱地的变法。
  
  但是仅限于此,当赵诚想用金银珠宝换宝贵的战略物资时,浱地这边却实施了战略物资管控。
  
  雀嘴儿如同当年顾首关之战一样,不落一点食。
  
  这对于赵诚来说是细思极恐的问题,武源常麾下世家们都是异心,但是战略物资管控却是滴水不漏!宣冲搞出来了让赵诚难以理解的现象。
  
  在赵诚认知中商人是趋利无信之辈,天然就是为了利益“互通有无”。
  
  宣冲治理区域,粮食铁器价格非常低贱,益于百姓,百姓感恩宣冲。但商人们要更多收益,就会和外界势力暗中搭线。更何况还有宣冲麾下本土士人牵线。
  
  注:大明一朝都禁止不了本方晋地这样的稳定区域朝着外部掠夺集团输送铁器粮草。而清也断绝不了东南区域与郑氏的互通有无。于是乎直接来了一个狠的,迁界禁海。
  
  凡是能够做到“彻底封锁边境线贸易”,控制力都是近代国家级别了。
  
  这几个月,赵诚这边下方谋士在联系宣冲麾下的世家时,谈论到粮草和铁器这类生意的时候。一个个世家纷纷摇头表示不敢做。
  
  因为啊,武小雀太暴虐了。粮食收购是划给专门片区商人收购、专卖,而铁器也是一样。
  
  这些片区商人们能开拓渠道,都是要有自己家族作保后,浱地商业部门才给渠道。
  
  如果有片区商人的大宗物资流出片区,其他片区商人是可以举报这批片区的份额。
  
  而且一个家族只能作保一家商人,不能作保多家。这就导致片区商人在地方上的势力也是泾渭分明!
  
  当然仅仅是这样还没用!因为明代也都是有路引政策,但仍然逃不过官商勾结。然而武小雀在执行过程中很暴力!
  
  …堪比美帝查税的烈度…
  
  哐当一声响,刘家大门被踹开了。
  
  酷吏上门后,大喊道:“你家事发了,准备,准备,收拾行李上路。”
  
  刘家太爷惊慌道:“大人我家冤枉,冤枉。”
  
  酷吏:“你家家仆走私粮食被逮个正着,军队那边正在要人。”
  
  刘家太爷:“那个杀才不是我家人,我已经在三日前,就将其逐出家门!”
  
  酷吏哈哈一笑:“太爷,你把家仆逐出家门可没有和我们说啊!”
  
  刘家老大立刻走过来,朝着酷吏袖子中塞了一笔钱。赔笑:“通融通融。”
  
  酷吏笑了笑,然后把钱甩给了他。冷然道:“太爷!不是我不帮你办事,而是抓走私的人是军队的人。他们是有指标的,如果不带走一百个,十五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的男丁,咱自家兄弟们就要去南疆走一趟了。你们还是老实点,去南疆也没什么不好,有地种。”
  
  随后酷吏看着拿着棒子的家丁:“来来,朝爷爷头上来,打一下,爷爷服你们,不过告诉你们,抗法是全家为奴的。奴籍带上去容易,脱籍可就难了。”
  
  这一幅欠打的样子,让会使枪棒的刘家少爷气得如同青面兽,而一旁仆役们也都拉着他,别让他冲动。
  
  几个月后,这一家集体都上路了,房屋地契都卖给了武家军。
  
  而惹上事的,不只是刘家,一个县十五个大户被迁走了五家。
  
  …雀儿的算计…
  
  南疆缺人啊!走私这个事情如果真的查不清楚,宣冲是以“夷十里地”的架势,将所有人员全部挪移到南疆!
  
  即使是有功之辈也难以幸免。给上“议罪贷”然后安排地方维持会爵位,全家迁移到灵江以南的垦拓区域内,充实当地户口。
  
  赵诚那儿在收拢自己这儿的投机客,宣冲顺势而为!目的就是大清洗。
  
  宣冲在南疆熬的这段时间,麾下的各个酷吏集团就在抓人,以至于浱地各个世家宗族们风声鹤唳。
  
  当然了,宣冲还是给世家们留了一条路,那就是把族中的识字青年送出来为吏,便可以分家。且这些吏必须要绑定二十亩族田。
  
  人和田都得记录在案,如果族里因为某些人触犯了里通外国这样的连坐大罪,十个吏可以担保暂不追究(这是刺激所有大族把青年全部供奉出来)。
  
  当然如果吏不愿意保本家,吏也不会被连坐(这就是确保大族上交的一定是家族能干事的核心。)
  
  大批的世家为了不让自己被“清洗掉”,被动参与合作。开始将家中的弟子们送到地方官府中为吏。
  
  而过去这些世家子弟们,对这些为朝廷州官效命的吏都是看不上的。他们协调地方,宣扬自己贤名,都是以自家家族名义来做的。
  
  至于朝廷不满意?朝廷还能为了权威下乡,硬生生砍死掉各地世家吗?
  
  宣冲:我不会乱砍人头,只是希望诸位为南疆大好事业奉献。
  
  于是乎,这些地方豪强们纷纷觉得水太凉,需要靠近太阳才能温暖。——汉武帝就是这么干的,将各地豪强从传统六国精华区域,挪移到蛮荒地方。
  
  当然宣冲干的比汉武帝还要精细化一点。充边的罚酒摆在这的同时,也给了他们送子弟来当公务员的坦途。
  
  但是公务员都不是白当,送来的每个子弟都要从族里面带着二十亩地出来,成为县衙的集资土地。这个集资土地就就是县衙每一个公务员的薪酬。
  
  而空降的县官,以及招募书办等没编制的人不能领。甚至每个人领的份额都是和自己土地亩数直接挂钩,县官都不能违规挪用;且带来的土地超过二十亩,只要不到四十亩的,州府这边按照公积金模式,年终会补充百分之三十酬劳。
  
  集资土地只会记录每个人带来地的总数,但具体哪一块地是他的,在退休前都是不能定的。每年州府统一丈量一次公田,确保地块绝对正确,来发公积金。
  
  也就是说每一笔多汇入公田的土地,账目要绝对正确,不能不带土地来骗公积金。宣冲发公积金的目的,就是让更上层州府时刻掌握公田的数量。
  
  注:这套集资土地保障基层公务员福利的体系,参考了范仲淹搞出来的地方族田,来保障家中出读书人;而这被宣冲空手套白狼,挪移到公务员体系,变成地方行政养人的财政。
  
  武俱往牢记当年在渤地宣冲的教诲。开始了拆分豪强的工作。宣冲:每个好汉都有被一文钱难倒的缺,不能让地方豪强来补这个缺。
  
  各地世家子弟们再也不能没事干就待在地方上草庐中清谈了,而是忙着打卡上班。开始对领导颁布的工作任务耳提面命!
  
  但让他们倍感欣慰的是,他们的公务员土地,强行找各个大族交换整合成标准化一大片后,是不上税的,每年统一打印工资单,都是均分。
  
  公务员们的公地地块,是最终由当地公务员们整体讨论后定下来,他们是不会让自己吃亏。武小雀的军队刚抓过一些世家,威慑力摆在那儿!
  
  至于与公务员们的公地相邻的那些地方豪强的地!地相邻,就要面对抢水,水渠地界变迁的事情!这都是牵涉到“职工福利”的大事,公务员得在这个事上上心。
  
  武俱往派出去的县令们,纷纷靠着全新的吏治操作系统开始猛烧三把火。
  
  县官:“查,给我狠狠地查,不能本家查本家,让公务员交叉查!”
  
  就这样,宣冲在地方上获取了一支前所未有的高素质吏源队伍,且养吏的财政也脱离传统对小民吃拿卡要。
  
  最终需要抓人的军方满意,派去的治理官僚也满意,甚至公务员们也都满意,毕竟他们了解到编制规章制度后,发现自己领的财货是不能有任何克扣的,而自己也不是随便可以踢走的;这个比在家里看伯伯大爷们的面子领奉米要轻松得多。
  
  只是,苦一苦世家了。
  
  宣冲:世家为啥不哈气呢?为什么只在外面,喊家家皆净,为什么不起事,反抗暴政呢,好奇怪啊。
  
  …刮地之净,史无前例…
  
  视角回到赵诚这里,他在统正历2年之前,还偶尔能从宣冲这里走私粮食,都是化整为零来的,在没有大规模车队运输的情况下,赵诚采买来的粮食,不比他本地粮价便宜多少。
  
  但在统正历2年后,随着宣冲强大吏制体系搭建后,赵诚只能见到有世家弟子跑过来,但是就没法从宣冲地盘上搞一批粮。
  
  而在2年下半年,又出现一批愿意“冒风险卖粮食”的商人,只是这帮商人显然不正常。赵诚看得出是宣冲故意派来的人。
  
  而且这都特么是奸商,送来的粮掺着水和沙子,这大米让赵诚麾下士兵们吃得硌牙。赵诚也和士卒同甘共苦,嚼过这些米,一口就品尝出“武小雀”的坏(宣冲是把陈粮处理了,送去的)
  
  而这帮走私犯都倾向于不要金银财宝,而是直接要人丁。
  
  走私犯们解释政策:浱主鼓励人丁去南疆,官府们这里都是有引入新丁指标,为了指标到户,是可以不查这些带着粮包的小商贩行为。
  
  赵诚这边金银财货不缺,大军攻城破开城池后缴获众多,人丁也有一点,用来交换粮食也不是不行。
  
  但是赵诚感觉到浱地现在这样的贸易倾向,是武小雀刻意干的!包藏自己暂时没发现的祸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