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 找自信 (第1/2页)
中医还是有很多传世之作的。
张仲景的《伤寒论》,还有《本草纲目》,包括《黄帝内经》等等,都是经典之作。
但是,有关病例的记载很少,大多是一些有关名人的病例。
不过,中医不只为名人服务,陈平安觉得中医给人治病的经典案例,都有必要记录下来。
甚至一些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给治好了,哪怕只是“凑巧”地治好了,那也要大力宣传,要狠狠打西医的脸。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伤害一下西医,怎么显得中医牛逼呢?
要知道,二十多年前,大夏国京都那场人传人的病毒,就是从欧洲传回来的,全世界都没什么好法子,最后是中医发力,助力全世界度过难关。
却偏偏有人看不清,不知道中医的牛逼。
讲真,有点丢人!
如果把这些病例记载下来,印刷成册,搞好宣传,不也能慢慢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吗?
干中医,首先就得让中医人自己有信心。
“师傅,还得是你啊。”
华文雄眼睛一红,冲陈平安竖起了大大拇指,由衷赞道。
这可不是拍马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虽然病例整理很麻烦,但成就感很足。
举个例子,同样一个病例,十名中医能开出十个不同的方子,因为中医用药有“君辅”之分,“君”药可能相差不大,但“辅”药区别就大了。
所以,这就需要华文雄找更多的权威中医人,参考病例,给出不同的解法。
就像是小学生做数学题一样,同一样的题,解答方法不一样。
华文雄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他还能拼,还能干!
“多给年轻人一点机会,你啊,负责审核就行。”
陈平安也有点心疼这个老宝贝儿徒弟了,华文雄医术可能不如自己,但对中医,对中医人这份儿心。
“年轻人一定要多上手,敢上手,敢于论证。”
这是陈平安的来时路。
当年陈平安在医学院主要是研学西医,中医是跟着爷爷在老医馆学的,白天的时候,爷爷总会让自己上手。
陈平安给人把脉开药之后,这还不算完,还得接受老爷子的考核。
首先病是如何确诊的,凭的是什么,这得说清楚。
开的药方依据是什么,最后还得问一句有没有别的法子。
就在不断辩证的过程中,陈平安的医术大涨,同时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陈平安在华文雄面前,在被无数人嘲讽这么年轻不懂中医的时候,陈平安能够镇定自若的原因。
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自己的路子,陈平安不确定,但至少陈平安认为这是个法子,可以尝试一下。
中医要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法子都得试一试。
“嗯。我都记下了。”
华文雄眼里有些浑浊,“师傅,中医庆幸有你啊。”
“扯淡,别给我戴高帽子了。”
陈平安摆摆手,这些吹捧他可不乐意听,他更愿意干点实际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