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墙内开花墙外香 (第2/2页)
方强用三指伸直比划了下,“省城房子不好找,竹竿也很费了不少力气,我让他也拿一套,毕竟从富平一起过来的兄弟,他也跟了我这么长时间。”
“三套也不少了,以后有商品房再慢慢留意吧。”杨一木自己到现在也才八套,方强搞了三套也是不少了。
方强道,“哥,生意上咱们到底怎么处理,停了那可是损失不少钱啊?”
杨一木想了想,道,“确实也没必要停,老客户继续供货,新客户暂时不开发,总归稳当点。”
两人商量好了,方强骑上摩托车一起往南京走。
到了省城看了下,房子面积挺大,就是租户太多。
想着记忆里这里将来也肯定是拆的,拆迁的话,怎么也有三四套房子,算是不吃亏的。
给房主数好钱,去房管所过完房契,杨一木心里又是一阵自鸣得意。
顺路又去校办厂销售处看了下,罗阳听了杨一木的话,已经搬到了鼓楼这边,这边教育资源多,十分方便。
罗阳一家一家地跟化工商店谈,已经把货全部铺下去了,虽然条件苛刻。
要负责把货给人家送到地头,定价十五的烧杯,地头价人家只能给十三块五,而且还要压款三个月,爱送不送。
报也登了,商店经理收礼了,开始摆上货架了,只是销量一直没有上来。
这阶段,刁青松在沪市倒是打开了市场,拿了华师、复旦四所大学和六所中学的直销订单,一万二千多件货。
虽然前面压了一批现货,但缺口比较大,经过杨一木同意,方老头在老家找了三个老伙计,每人带三四个徒弟,一边现场教学,一边马力全开,全力生产。
按照杨一木的最初想法,他的第一步是花一到两个月时间先把安州地区以及相邻的几个地市的市场先吃下来,短平快地让厂子先运作起来,毕竟去强攻沪市、浙省这种大市场,觉得会很吃力,一旦长时间打不开局面,会让校办厂处于迟迟都无法开工的窘境。
没想到的是刁青松这种草莽人物,做起销售来也异常激进,一上来就猛冲猛打,毫无顾忌,反而迅速打开了局面,也算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现在回过头想想,其实也不奇怪,虽说国内不少省都有这么一两家玻璃厂,甚至一些航母级大学内部就有专门对内供应的玻璃仪器加工厂,但很多厂子运营困难,不光本身产品质量差,一上酒精厂不是炸就是裂,还有一帮爷爷奶奶蹲在厂里吃喝拉撒,养不起。
突然一家外来户,人家产品好,价格也便宜,就有点扛不住,打不过了。
这也为杨一木在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晚上,杨一木回到汶河,刁青松正大声吆喝,“再清点一下货箱,该贴标签的别漏了!干完活,再开饭。都听好了啊,我提前就让人买了猪肉,今晚一人一碗猪肉烩白菜,包子管够。”
“好。”
“谢谢松哥。”
……
手下小弟群起相应,一时间倒是热闹非凡。
杨一木笑着认真看了一眼意气风发的刁青松。还别说,刁青松在这帮工人面前,也的确是有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