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民国血包这回不供养家人了 (第1/2页)
上世纪二十年代,丁父带着全家人到海市讨生活。
他在书局上班,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家九口。
除了上班之外,丁父还打了几份工,最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家里顶梁柱没了,一家人的吃喝用度成了难题。
丁奶奶哭哭啼啼,丁母也寻死觅活。
原主当时16岁。
作为长女,看到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她不得不辍学,担负起养家的重担。
一个年轻漂亮却没学历的女孩子,在乱世要养活奶奶、母亲,外加5个弟弟妹妹,根本不现实。
不得已,原主去大舞厅当了舞女。
原本节省开支,一家人能活下来,可是弟弟妹妹要上学,家里开销很大。
最后原主一步步沦落,失去底线,靠出卖自己养活一大家人。
她以为这番付出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感激。
可现实是他们嫌她丢人,嫌她败坏了家里的名声。
等原主意识到自己是供养全家的血包,她已经年老色衰,还落胎几次,失去了生育力。
弟弟妹妹们大学毕业,有了体面的工作,成了文化人,都瞧不起大姐。
原主心生怨恨,想报复他们,还没动手就被发现。
她被至亲赶出家门,最后孤零零的死在江边。
……
“当家的,你走了让我们怎么活啊!”
丁母穿了一身白,一边烧纸一边哭诉。
“你怎么这么狠心,丢下我们!老大才16岁,老幺才5岁,你这是要逼死我啊……”
丁萱默不吭声地在旁边烧纸。
原主下面有两个妹妹,14岁的丁蔷,5岁的丁莎。
还有三个弟弟,分别是13岁的丁松,11岁的丁柏和8岁的丁桦。
年幼的丁莎还不知道没了父亲是什么意思,窝在丁奶奶怀里,一脸的懵懂。
另外几个年纪大的,都陪着丁妈小声抽泣。
按照丁爸的遗愿,他们回了老家,把他葬在家乡。
等丧事办完,丁萱瘦了一大圈。
丁妈收拾东西,要带着大家去海市,丁萱站出来反对。
“妈,咱家有田有地还有祖屋,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去海市?”
“海市开支大,爸走了,弟弟妹妹还小,去海市靠什么养活这一大家子?”
听了丁萱的话,丁母一顿。
“车到山前必有路,总是有办法的。”
“你们还要上学,总不能半途而废,中断了学业。”
丁母不愿意留在家乡,在海市生活那么多年,再看家乡,哪哪儿都土里土气的。
家里有房有地,那又如何?
县里有电车吗?有洋房吗?能看到黄浦江上的轮船吗?有那么多洋人和洋玩意吗?
这里什么都没有!
她可不要留下来。
“你说的办法是什么?是奶奶去浆洗衣服,还是你去当保姆?”
“就算你们从早忙到晚,能挣几个大洋?房租、生活、学费,哪样不需要钱?”
丁萱的话有些咄咄逼人。
丁母听了很不开心,直接问另外几个孩子,要去海市还是留在家乡。
“我要去海市,我要上学,还要考大学!”丁松第一个叫了起来。
“奶奶,等我大学毕业去洋行上班,一定好好孝敬您!”
“我也要上大学!”丁柏也嚷嚷着。
他们在海市生活了这么多年,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海市人。
家乡都是一群说土话的乡巴佬,他们才不要当乡下人呢!
几个孩子都要回去,丁奶奶抱了这个又抱了那个,嘴里连连说着“好好好,都去海市,都考大学!”
她也不想留在家乡。
丁奶奶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
要是留在老家,她会成为那些婆姨们嘴里的笑话。
“小萱你看,大家都同意去海市,你就不要再闹大小姐脾气了!”
丁母反过来指责丁萱,让她别搞特殊。
“那你们去海市吧!我要留在这里。”
丁萱一脸不在乎。
“初中毕业在海市找不到工作,在这边可以去学校当老师。”
“我就不给家里添麻烦了,我能养活自己。”
“少了我的开销,妈也能轻松一些。”
丁萱这么说,丁妈立刻炸毛。
“不行,我不同意!你必须跟我们一起回海市!”
大概是察觉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尖锐,丁妈又放缓了语气。
“小萱,别任性。你一个年轻的姑娘留在这里,我怎么放心呢?”
“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家’。”
丁母连忙打感情牌。
知道长女最疼小女儿,她还抱着小女儿,让丁莎对丁萱说“姐姐去海市”。
丁奶奶也劝丁萱别闹脾气,甚至搬出去世的丁父,说他也不希望她这样子。
到了这个时候,丁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打一开始,丁母和丁奶奶就决定舍弃原主,逼她养一大家子。
她们早就明白,一个没学历没文凭,只有一张年轻漂亮脸蛋的女孩子要赚钱,就那么几条路。
可两人还是狠下心,把原主推上了不归路,牺牲了她来供养全家。
既然家人无情无义,丁萱也不会当傻子。
她表面上顺从,等上了火车走了4个小时,丁萱借口去厕所,找机会下了车。
丁妈和丁奶奶一开始没察觉,一人搂着两个孩子睡得晕晕乎乎。
只等丁蔷把他们叫醒,惊慌地说姐姐不见了,丁妈才大吃一惊。
她带着丁蔷和丁松,从车头找到车尾,一路上问了所有人,没人见过丁萱。
这下,丁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丁萱逃跑了!
“妈,丁萱那个死丫头跑了!”
丁妈一边哭一边骂骂咧咧,说丁萱没良心,白养这么大了。
丁奶奶也很着急。
她们婆媳之前商量好了,回来后要让大孙女出去挣钱。
现在人没了,这一家人的吃喝拉撒怎么办?
“她以为跑得掉?一个漂亮丫头落了单,能有什么好下场!”
丁奶奶咬牙切齿,不像在说亲孙女,仿佛是说什么罪大恶极的犯人。
现在能养家的人不干了,他们能怎么办?
丁妈和丁奶奶还是带着孩子们到了海市。
一路上,丁蔷有些忐忑。
她隐约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
果不其然,等到了租的房子,睡了一觉起来,第二天丁妈就开始了前世的那一套。
丁蔷14岁,按照虚岁也15岁了,算得上是大姑娘。
家里把她养这么大,也该轮到她来帮忙养家了。
“可是妈,我初中都没毕业,哪里找的到工作?”
听了丁妈的话,丁蔷不乐意了。
“再说弟弟们年纪也不小了,也可以帮家里做事。”
“很多小孩子在街上卖报纸,一天下来也有几十个铜板。为什么别人家的男孩可以做,咱家不行呢?”
丁蔷的话让丁妈不乐意了。
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才去卖报纸,辛辛苦苦一整天就挣一点铜板。
报童挣钱不容易,不但风里来雨里去,还要被人欺负,有时候还会挨打。
她怎么舍得让宝贝儿子去做那样的事情?
要是他们卖报遇到了同学,被人嘲笑,以后岂不是在学校里抬不起头?
丁妈拍着腿坐地上哭,哭自己命不好,哭男人死的早,留下这么多孩子,是要逼死她。
丁奶奶也呜呜地哭,说她老了,活着也是连累家里人了,不如死了算了。
两人这么一唱一和,还真就把丁蔷给唬住了。
一想到妈妈和奶奶以前对自己很好,如今家里确实特别困难,最后丁蔷成功被pUa,走上了原主那条路。
她正是鲜嫩的年纪,又长得十分水灵,刚去大舞厅就像掉进狼窝的小白兔。
很多人买舞票让丁蔷陪舞,每天的小费多得不得了。
挣了钱,成了家里的有功之臣,全家老小都捧着丁蔷。
三个弟弟天天姐姐长姐姐短,姐姐好厉害。
丁奶奶一边夸丁蔷一边骂丁萱,说丁萱没有个长姐的样子,还是丁蔷有良心。
丁妈把二女儿当个宝,成日里嘘寒问暖。
她每天晚上都会炖一盅丁蔷爱吃的醪糟鸡蛋,等着她回来。
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后,丁蔷越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给家人提供最好的生活。
加上她现在赚钱容易,又天天被人追捧送礼物,小姑娘渐渐陷入泥潭里。
“一模一样啊——”
听系统汇报后,丁萱喝着咖啡,看着报纸。
当初原主刚入行,在家也是这个待遇。
为什么对她这么好呢?
因为她是家里的摇钱树,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租房念书生活,都要靠这个大姐挣钱。
头两年,原主的确在家里享受着大小姐的待遇。
她心里还感激家人。
真是笑死人了!
所谓的好待遇,其实是她自己挣的血汗钱!
是她整夜陪着那些男人喝酒跳舞,被揩油被咸猪手,挣来的卖身钱!
这一行吃的是青春饭!
后来原主年纪大了一点,哪怕才刚刚20,男人们就开始嫌她身上有了风尘味,立刻转移目标。
为了养家,原主不得不找有钱人依附,结果落胎几次,再也不能生育。
挣不到大钱,家里人的脸色变了。
丁妈埋怨她糟践了身子,不能生孩子。
弟弟妹妹嫌大姐丢了家里的脸,一边伸手要钱一边又嫌弃她的钱脏。
这回丁萱逃离了苦海,也不知道丁蔷会什么时候清醒。
如今,新旧文化碰撞,报纸上吵得十分激烈。
丁萱也拿起了自己的笔,投稿挣钱。
她文风犀利,经常一针见血,导致很多人受不了,在报刊杂志上骂丁萱。
“这个把老婆丢在老家照顾爹娘,自己和进步女青年打得火热的男人,还有脸骂我?”
“还有这家伙,又矮又丑又土气,给女学生写上千封情书,这是什么?这是性骚扰,他就是个恶心的流氓!”
“还有这人,打着新思潮的旗号休妻,还说什么文化解放?看我不骂死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