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英魂血,尚未冷 (第1/2页)
“不敢,属下绝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这些事向来由属下管理,大帅并无不满,监军大人若执意要过问此事,还请问过大帅。”
蒋清看到胡翊把事挑明了,暗骂了一声晦气,索性也就一口把话说死。
胡翊要是够胆,就去李文忠那儿当面过问此事。
否则的话,就继续在军营之中混军功,哪儿凉快上哪儿待着去,以后别插手他的事。
毕竟这监军一职,名义上是监督七万大军,从兵马、粮草到医疗、后勤,哪里有问题都可以行使监察之权,甚至还有一点生杀大权傍身。
但是李文忠的军中,那只能是李文忠说了算。
何况大家也都知道,胡翊是个过来混军功的关系户,对他客气是照顾李文忠的面子,可不是因为他的监军头衔。
真想在军营里管事,叫他去跟李文忠说去。
蒋清这么一搞,还真给胡翊出了个难题。
看到蒋清如此淡定,且还在怂恿胡翊去告状,胡翊心里明白,李文忠不可能不知道此事。
那么,李文忠对于这些事情的态度,至少是默认了的,他一直在放任自流。
至于胡翊,他确实是来混军功的,能在军中顺畅行事,全仗着李文忠给他站台。
结果初来乍到不到三天,就跑去跟李文忠对着干,质问三军主帅?
这也太没有规矩了!
先不论别的,就说胡翊在军中失去了李文忠的支持,又能蹦跶多久?
今早李文忠才送了他一把洪武迅雷铳,又是热情的为他站台,又是领着他巡视军营。
这份人情,其中还夹杂着李贞、朱元璋他们的这层关系。
胡翊碰到这种事,一时间脑子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互相打架。
一时间,他心中压抑,憋着怒火。
怎可如此对待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魂?
一时间,又想到了李文忠的人情。
想到朱元璋、李贞,和朱静端的婚事,以及胡家未来的命运牵连……
蒋清站在一旁暗暗看着,见胡翊沉默下来,知道胡翊被架在那儿进退两难,立即便拱手对胡翊说道:
“监军大人,此时已是深夜,属下该当休息了,明日大人需要的蒜,天明自当送去,还请大人体恤属下这几日劳心费神,属下感激不尽。”
在一道逐客令把胡翊送走后,蒋清得意地掸着袍袖,将大帐又拉上。
随后,看着儿子的绝笔信,忽然又悲从中来……
至于胡翊,今夜他过得十分憋屈。
军驿丞被放回去,于蒋清那里又占不到任何便宜。
陈龙望着他,既理解他的艰难和不易,又心有不甘。
胡翊自己也是如此。
他在伤兵营中巡视过一趟,才知道那里的疾苦。
为了大明,这些军卒们出生入死,为国捐躯。
反倒是死在战场上的还好些,死的早,来不及想身后这些烦心事。
那些身受重伤之人,多半是要死的,尤其是身患致死伤之人,九成多都要死去。
为大帅卖了多少次命,水里来、火里去。
最后的归宿,却是躺在几根树干捆绑成的简易木床上,没有医治,只有一点点金疮药可用。
然后默默等死。
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个断了气,被抬出去,扔进土坑。
叫天不应,入地无门,最后只能寄希望于一封绝笔书,把它交到家人至亲手里,做一个无奈的告别。
结果呢?
最后连如此卑微的请求都得不到满足。
蒋清平时根本就不进伤兵营,这些家信揣在身上也交不出。
好不容易来了个胡监军,接过了大伙儿的信,最后不是送到家人至亲的手里,只是在距离伤兵营几百米外的地方,一把柴火付之一炬。
那把火,烧掉的是忠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