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迷茫 (第2/2页)
“卧槽!什么鬼东西?!”
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扒拉自己的腿,凌晨下意识的就要一膝盖顶上去,还好借着一抹月光,勉强认出是个矮……
小孩???
片刻后,凌晨坐在摆放了土地公泥像的破旧香案下,单手撑腮,望着屋子中央点起来的篝火,怀疑人生。
背上趴着的小屁孩连话都说不完整,揪着他的头发当玩具扯;左边用七八条长凳并在一起架立起来的大通铺上,坐着两个小女孩;地上还有三个男娃和那个女孩围坐在一起,盯着老人的遗体一言不发。
整整七个葫芦娃,年纪从幼儿园大班到女大学生不等。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全是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儿,被老人捡回来才勉强活到了现在。
没错,这里是座小型的民办福利院。
现在的问题是,院长为了能让他们填饱肚子,所以像往常一样跑出去挖野菜,结果被蛇咬到小腿,不幸毒发身亡了。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陪着老人进城的女孩姓华,名萤,是最早被老人救助的孩子,也是这里年龄最长、资历最老的大姐大,可也不过才十八岁。
未来的路究竟该怎么走,他们自己根本没有概念。
“噼啪~”
黑砖围起来的篝火里,木柴烧裂爆燃的声音响起,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响亮,年纪最小的家伙终于玩累,顺势躺在凌晨怀里睡着了。
床上的两个女孩盖着破旧的衣服发出轻微的鼾声,坐在遗体旁的三个男孩也昏昏欲睡,点着头打盹。
凌晨抱的胳膊有些僵硬,实在扛不住了,就蹑手蹑脚的站起身来,把怀里的小屁孩放到大通铺上,又扯来破衣服给他盖上,看了地上的老人一眼后,背起手走出了庙屋外。
望着远处树梢上的叶子和云层散开后的夜空,感受着拂过脸庞的晚风,凌晨此刻的心情是比较沉重的。
应开疆起兵造反大概是……七年前的事情了吧,没想到过去了这么久,那场战争遗留下来的伤疤依旧在大郑的体内隐隐作痛。
这些孩子原本可能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长大以后或许会生活困顿,或许会幸福美满;会遇见很多人,会经历很多事,会体验到很多奇妙的感觉,有着无限的机遇和可能。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长大都成了奢望。
那些叱咤风云、纵横天下的英雄人物,哪怕是大郑开国皇帝文训,也不过是在日后的教科书上留下纸半张、字两行。
而这座山神庙里的七个孩子,甚至都不会被算进史官笔下、记录周末郑初时期死亡人口的那串冰冷数字里。
望明月,心悲凉。
千古恨,轮回尝。
正当凌晨思索接下来大郑该怎么处理这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际,华萤缓缓走到他身旁,抬头看了一眼他的侧脸,低声道谢:“今天……谢谢你了。”
凌晨看了看她,笑着说道:“举手之劳而已,不用客气。”
华萤轻轻叹了一口气,随即也将目光移向夜幕下的远方。
“你是个好人,跟爷爷一样的好人。可惜老天不长眼,让他这样的好人遇到这种事情。他辛苦了一辈子,没怎么享过福,再过些年,小三小四他们几个就可以和我一样出去做工养着爷爷了,没想到却……”
说着说着,她一把捂住嘴巴,歪过头去,声音又哽咽了起来。
凌晨无奈的伸出手,按在小姑娘的肩膀上宽慰道:“人已经去了,就不想那些如果和可能了。不过你想哭就哭吧,不用强撑着,你也还是个孩子。”
“吭……呜呜呜……”
破音哭了两声后,华萤又生生的止住了眼泪,屋子里还有弟弟妹妹们,不能让他们听到自己哭,会让他们害怕的。
很多人都不理解凌晨为何要离开汴京去游历四方,在他们看来,凌晨圣眷正隆,位高权重,年少有为,正是努力精进的时候。
甚至就连左相杜宣和那些看不惯凌晨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日后若是由凌晨来坐镇中书门下,再加上文若成熟稳重、英明神武,大郑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甚至完全有可能与汉唐盛世并列。
可他们站的太高了,只看到了天上楼宇熠熠生辉,万丈蟾宫映照桂阙,却看不到脚下的蚂蚁奔波匆忙。
乾元殿上,有的是冠冕堂皇,缺我一个又何妨?
总要有人去感受,去欣赏,
这庙堂之外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