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厌倦了 (第2/2页)
怀里的腰果一只手揪着凌晨的衣服,一只手将手指嗦在嘴里,好奇的看着满街繁华,有时候看到亮晶晶的烟花或者路上的稚童,还会露出欢喜开心的笑容。
只有看到宝贝女儿的憨笑,才能让凌晨稍微平息一下狂躁的内心。贴在腰果软软的脸蛋上,闻着婴孩身上特有的奶香味,“吧唧”上一口,盘踞在殿帅脑袋顶上的冲天怨气才消散了点。
冬雪消融,春江水暖,又是一年枯木发新芽。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吕齐坐在凌晨家的二楼暖阁窗边,仔仔细细的研读,一直读到“炎郑兴,受周禅”才停下。
“哥哥,这《三字经》几乎囊括了古往今来的一切前人遗宝,像孟母三迁、孔融让梨这类的诸多先贤事迹;三光三纲、四时四方等道理常识;自上古之今时的皇朝史历,读起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实在是孩童启蒙的……”
“平云啊,你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了?”
吕齐正为凌晨作出《三字经》的巨大贡献而高兴喝彩呢,冷不丁被他打断来了这么一句,顿时就愣住了。
他顺着凌晨的目光看向春雨淅沥、云雾遮蔽的天空,眉头微微一皱,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哥哥不说,我都不曾察觉,应该也有好久了吧……”
“你每天都穿梭在侯府和工部衙门,整日埋头案牍,神龙大道两侧建筑林立,人潮汹涌,有没有那么一刻,心底厌烦过?”
听到凌晨这么问,吕齐的目光也有些游离:“有啊……怎么没有?只是愚弟既然被陛下看重,纵使乏味枯燥、事物冗杂,也要咬牙坚持。一则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利,二来……也为自己和家人能够维持眼下的生活,为了孩子将来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
“那你自己呢?”
“我……”
凌晨的话把吕齐给干沉默了。
“你有多久没有吹过来自燕山旷野的风了?”
先前还因为得到《三字经》印刷任务而略有一点激动的吕齐,此刻已经彻底耷拉下了脑袋,目光晦暗,emO了。
窗外还下着雨。
“哥哥今日怎么突然说这些?我是男人,一大家子等着我养活呢,工部每天都有重要的事情亟待解决。哥哥更是位高权重,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都不是当初混迹江湖、游历四方的少年了……”
凌晨单手扶着窗边,将一只手伸出去,接住从房檐上滑落的雨水珠帘,感受着手心处传来的冰凉,喃喃说道:
“我记得当年在鸡城城外,也是这样一个雨天,你一身的衣服都湿透了,脚上的靴子也沾满了泥,那时候应开疆正在邺城和陛下开战,天下不知所向何方,人人前途未卜,可你却笑的很开心。”
吕齐回忆着笑道:“哥哥当时虽说面露愁容,却没有一丝灰败之色,反而是在想方设法的想要毁掉囤积在鸡城的粮草。那时候的哥哥,给弟弟的感觉就像是……一柄锋芒毕露的宝剑。”
“时间久了,再锋利的剑也会生锈~”
凌晨将手伸了回来,甩掉水珠后随意的在身上擦了擦,背靠着窗边,微微皱眉,不着痕迹的叹了一口气,看着薄雾朦胧一言不发。
吕齐也盯着院子里的假山和碎石小径,若有所思。
良久之后,凌晨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你回去后把《三字经》成批印刷出来,分付给上林苑和国子监,叫他们分发到各地州府官学,另外……现在唐国灭亡已成定局,活字印刷术差不多可以公开面世了。
你去跟中书门下上疏,看看他们是什么意思,再问过陛下,若是得到允许,就将印刷作坊里培养出来的骨干都调拨到全国各地吧!尤其是长安、成都、冀州、晋阳、江陵这些大城市,安排的人一定要可靠妥贴、认真负责,不要整些半调子过去。”
“嗯。”
又商量了一些琐事后,吕齐便向凌晨道别,回印刷作坊去做事了。
只是走到楼梯边时,吕齐扶着扶手停住了脚步,扭头看了一眼立在窗边望着外面天空一言不发的凌晨。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感觉今天凌晨说的话像是在交付一般,好像接下来他就不管或者…管不到了一样。
应该是错觉吧,哥哥圣眷正隆,又刚刚筹划指挥了建隆观武,让大郑国威震慑四方,怎么也跟失势或者被贬沾不到一点关系。
摇了摇头后,吕齐便收回心思,“噔噔噔”的下楼去了。
细雨绵绵,春意绿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