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后与熹贵妃的欢喜,厚赏弘历太子待遇!(二合一)

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后与熹贵妃的欢喜,厚赏弘历太子待遇!(二合一)

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后与熹贵妃的欢喜,厚赏弘历太子待遇!(二合一) (第2/2页)

因为,这样会导致该皇帝是被认为是养于妇人之手、无甚洞察力、容易相信近臣的无能天子,会让整个官僚集团对其统治能力更加怀疑。
  
  为此。
  
  文章还举出一些官员,在该皇子当皇帝后,将不利于自己党羽的皇命斥为是身边太监矫诏的例子。
  
  “这篇文章不错,发在期刊上,对该作者重赏!”
  
  弘历也就在看了后,对王景曾吩咐道。
  
  “嗻!”
  
  王景曾赶忙应下。
  
  弘历能看到这些文章,都是王景曾按照他的需求,去组织有才学的文人撰写的。
  
  因发文章者皆用笔名,所以弘历接着又问:“此作者本名是谁?”
  
  王景曾立即回道:“现在南书房行走的翰林编修刘统勋。”
  
  弘历听后微微失神,随后挥手让王景曾退了下去。
  
  刘统勋不久后就在王景曾这里拿到了三百两赏银的会票,且因此兴高采烈地回了翰林院。
  
  而在翰林院途中,因路过宝亲王府,他倒不由得瞅了一眼宝亲王府,且忍不住朝宝亲王府的大门作揖一拜。
  
  因为,弘历以发他的文章在《京师大学堂期刊》上的名义,给他的三百两赏银。
  
  对于只是一翰林的刘统勋而言,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够他在京师租个更好的地方了。
  
  同为翰林编修的黄祐见刘统勋精神奕奕的回来,就笑问着他:“可是得了四爷的赏银?”
  
  因以文章得赏赐不是什么丢人之事,所以刘统勋也就笑着点了点头。
  
  “我前个儿也得了一笔。”
  
  黄祐笑着回了一句,也同样神采奕奕。
  
  刘统勋听后,也就问黄祐写的什么文章。
  
  而黄祐在回答后就道:“这《京师大学堂期刊》和京师大学堂一样,都是圣谕准予四爷操办的,我们给《京师大学堂期刊》投文得赏银,也算是皇恩所赐。”
  
  “是啊!”
  
  “以往是官僚士绅请我们写这些杂文,现在变成四爷代表朝廷请我们写文章,而为朝廷写文章,无疑更合圣人之道!”
  
  刘统勋附和着就坐到了自己的案后,开始写家信。
  
  因为,他打算把银子寄一些回家。
  
  作为收入微薄的翰林官,他现在在京师很多时候都还需要家里给他送银子接济。
  
  但现在,因为弘历开办了《京师大学堂期刊》,给写期刊文章的文人发钱,也就让他总算可以接济家里了。
  
  刘统勋一想到自己总算可以接济家里,也一时不禁两眼红了起来。
  
  而弘历开办《京师大学堂期刊》的目的,就是夺士绅们在士林中的话语权!
  
  具体操作就是,收买一批地位较高的文官士子,让这些文官士子写符合自己主张的文章,进而把所谓的士林公论引导成符合自己目的的公论。
  
  即便一时不能引导成功,也能造出不同的声音来。
  
  由于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百姓都是文盲,所以士林公论很多时候就成为了主流民意。
  
  这也就导致,在民间,尤其是南方民间,东林的思想从明末到现在都是主流。
  
  历史上的清朝统治者,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只采取了严厉的文字狱方式来杜绝这种主流,而使得民间虽然没了东林思想,却也变成了空心麻木的状态。
  
  用龚自珍的话说就是“万马齐喑究可哀”,而文人们也大多只去沉醉于朴学。
  
  弘历可不想大清朝在自己当皇帝后就死气沉沉,缺乏对外进取的活力,而不利于他将来当皇帝时可以更加嚣张的做世界型霸道皇帝。
  
  毕竟,他可没打算学历史上的乾隆只满足稳定边疆,然后做个保守的皇帝。
  
  所以,弘历没打算只禁锢思想,而打算引导为主。
  
  总之,弘历主管礼部,除了利用汉人士绅的软弱性,让他们与满清宗室王公互生嫌隙外,依旧是用花钱的方式,来分裂汉人士绅和拉拢部分汉人士绅。
  
  弘历除了花钱让地位较高的文官士子做自己的口舌外,他也花钱,让大量更底层的寒酸文人以抄书的方式解决了温饱问题。
  
  反正就是花钱嘛,他也会!且打算比历史上的乾隆还要会。
  
  而且,由于现在他还没当皇帝,雍正也还在给他继续攒家底,所以,他其实在花钱方面还有些收敛。
  
  等将来雍正给他攒完家底,他当了皇帝,弘历是打算花更大的钱,办更大的事的!
  
  要不然,他也不会把弘昼、傅恒往那些路上引。
  
  而这样一来,弘历在主管礼部后,也不是所有文官士子都反对他管礼部,乃至否认他管礼部的实政能力,更不好再说统编史论教材不好。
  
  因为弘历创办《京师大学堂期刊》的名义就是,为修订统一史论的教材而启发人心。
  
  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越来越多的文官士子开始因此称赞弘历贤良仁厚,善于文治。
  
  “老师,很多文人士子都说四阿哥管部以来,虽然也不得不奉旨开办博学鸿儒科,为统编史论教材做准备,以达到禁锢士人言论的目的,但也礼士崇仁,主动办期刊以求文章抄书之名养士。”
  
  “所以,看得出来,很多文人士子不反对四阿哥管部,而且还很支持。”
  
  曾静的弟子张熙在跟着曾静一起进京后,就对曾静也说起了他近日听到的关于弘历的风评。
  
  曾静对此只是淡淡道:“那看来,这四阿哥的确非等闲之辈,只是可叹的是,我汉人士大夫太多伪君子,所以才会轻易被其一二恩惠就收买!”
  
  “老师说的是,像老师一样的真君子还是太少!”
  
  张熙为此附和道。
  
  曾静道:“当然,这也是夷狄当政之故,才使得虚伪奸猾小人甚嚣尘上!”
  
  ……
  
  ……
  
  紫禁城,永寿宫。
  
  “坊间现在,很多文人士子都说四爷是贤王,大力接济贫寒的文人士子不说,还照顾贫寒士子之尊严大义,而不直接施恩,故能让许多文人士子在感君父与四爷恩德之间,得以两全。”
  
  皇后和熹皇贵妃也从陈士顺这里,知道了弘历在外面汉人士绅中的风评,而因此颇为欢喜的都笑了起来。
  
  “这么说,你们四爷主管礼部,没有文官还说他管礼部管得不好,也没人不支持你们四爷管礼部了?”
  
  皇后还在这时主动问了起来。
  
  陈士顺则继续笑着回道:“主子圣明!现在谁要是说四爷管礼部管得不好,谁不支持四爷管礼部,那就会得罪京里很多文人士子了。”
  
  “这就好,看来也不各个都是陆生楠那种混蛋,为了阻止弘历在礼部历练,拿皇上的子嗣说事。”
  
  皇后为此说了起来,且又对熹皇贵妃笑着说:“按照规矩,弘历在礼部历练后,就可以加封议政王,帮着皇上分担更多的事务了。”
  
  熹皇贵妃笑着附和:“正是呢,多亏娘娘教导有方,才让他如今能为皇上分更多的忧!”
  
  ……
  
  ……
  
  而雍正在被陆生楠拿子嗣单薄的问题怼后,倒也很快就恢复了过来,且也看见了《京师大学堂期刊》上的文章。
  
  刘统勋的那篇论皇子要不要进行实政历练,要不要保持神秘性的文章,也得以被雍正看见。
  
  借着昏黄的烛光,雍正在看了后,心情好了不少。
  
  当然!
  
  雍正作为在康熙朝夺嫡成功的皇子,也不是不明白,专制王朝的集权皇帝是当吉祥物更有统治力,还是有过各种实政历练而更有统治力。
  
  但他看见了刘统勋这种符合他观点的文章后,至少让他有一种吾道不孤,不是所有文人士子都跟他作对的感觉。
  
  这让很在乎他人意见的雍正颇为舒服。
  
  雍正因而也连夜将弘历传了来,且问道:“议论前明皇子教育的作文者本人是谁?”
  
  “回阿玛,他就是在您南书房行走的编修刘统勋。”
  
  弘历为此回道。
  
  他就知道雍正会注意到刘统勋。
  
  雍正听后点头:“看来,也不是所有汉官都只想跟朕作对!”
  
  “你办的这个《京师大学堂期刊》还是不错的,让朕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还利于你在礼部管事。”
  
  此时,神情愉悦不少的雍正,因此也肯定起弘历来。
  
  弘历忙拱手作揖:“阿玛过奖!”
  
  雍正则又道:“《古今图书集成》已经刊印出来,有棉纸书十九部,朕赐你两部,一部陈于你王府自用,一部陈于咸安宫,而助你开办京师大学堂,因为朕打算将咸安宫作为你在宫内筹办大学堂之地。”
  
  “朕现在想了想,觉得你昔日说的对,要打破汉人士大夫对教化的垄断,还得由朝廷多办官学为妥。”
  
  “所以,朕决定把咸安宫给你,以后等你京师大学堂办好后,更要你在咸安宫办咸安宫官学,培养上三旗子弟与景山官学优秀者,作为输送到你所办京师大学堂的学员。”
  
  雍正接着又说了起来。
  
  弘历听后大喜:“儿臣领旨谢恩!”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朝仅次于《四库全书》的大型类书,而棉纸的,自然更为珍贵!
  
  关键是,他能得到两部,还掌咸安宫,被允许在咸安宫筹办大学堂,无疑是太子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