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五百一十章:朱标喊出战争之声!

第五百一十章:朱标喊出战争之声!

第五百一十章:朱标喊出战争之声! (第1/2页)

蓝玉不远千里,从北境边疆地区,风尘仆仆,不辞辛劳赶回来。
  
  第一时间去了东宫。
  
  连太子朱标的面都没见上,又径直前往诏狱。
  
  从诏狱出来后,竟然躲到府中,闭门不出?
  
  所有人都被蓝玉的行动搞迷糊了。
  
  ……
  
  朱紫巷。
  
  胡惟庸、吕本同乘一辆擦拭锃光瓦亮的燕华新式马车,从城外回来,驶入朱紫巷。
  
  马车内。
  
  沈家姑爷顾学文,乖巧顺从的坐在角落,双手放在膝盖上。
  
  在吕本和胡惟庸面前,大气都不敢喘。
  
  当初,燕王朱棣履任福建建安县令时,他和侄子沈至一起随行。
  
  当时,瞧着朱棣被福建军政双方冷落。
  
  并且还有倭患来袭。
  
  他就认定,燕王朱棣在福建搞不出什么名堂。
  
  而朱棣对他们所描绘的所谓两个理念、两个主张,他也十分反感。
  
  于是就在抵达建安的第二天,悄悄离开,北上金陵。
  
  刚开始,在金陵也没混出什么名堂。
  
  沈家姑爷的身份,在江浙、南方等地区,影响力是不小。
  
  可在金陵这种地方。
  
  沈家姑爷,什么都不算!
  
  金陵的七品芝麻官,都没把他当回事。
  
  很是潦倒窘迫几年,才找机会,搭上了纨绔子弟胡大虎和吕兆,慢慢进入胡惟庸和吕本的法眼。
  
  刚开始,他帮着胡惟庸打理胡氏商行。
  
  他虽然是个读书人。
  
  可做沈家姑爷这么些年,耳濡目染也学到了不少营商技巧。
  
  因此,在胡氏商行干了一段时间,表现出色很快得到胡惟庸的青睐。
  
  地位渐渐升高。
  
  胡惟庸到底是前宰相。
  
  即便十几年前就被朱四郎赶出朝堂。
  
  可人脉网络还在。
  
  他因受胡惟庸赏识,总算在这金陵城有些地位了。
  
  洪武二十七年。
  
  他曾受胡惟庸指派,秘密前往福建,鼓动福建一些,被压制,无法伸张,志同道合的同仁,搞牙行。
  
  准备搞垮朱四郎的福建模式。
  
  原本他信誓旦旦。
  
  认为必成。
  
  可最终,策动起来的人,竟然被福建官方、商人、工人、农民、读书人集体抵制。
  
  最终,狼狈至极逃回金陵。
  
  原以为没有完成任务,会被胡相冷落。
  
  没想到,胡相宽宏雅量,依然重用他。
  
  随着燕华的技术被盗取盗用。
  
  胡相和吕大人也想借助燕华技术,开办工厂。
  
  可又不想亲自出面。
  
  需要一个白手套角色。
  
  于是,就相中了他。
  
  现在,他已经是直隶境内,十分有名的工厂主了!
  
  名下有十座工厂,依托金陵工业区廉价铁建立的手摇缝纫机工厂、燕华第一代畜力联合收割机工厂、海贸所需竹篾编织工厂、麻袋编织工厂等等。
  
  总计雇员两千七百人!
  
  金陵最大工厂主!
  
  因为规模原因,还得到太子召见。
  
  ……
  
  他承认,当初看走眼了。
  
  他现在这点规模,和沈家三房,侄子沈至在燕京的工厂相比,根本什么都不是。
  
  据周庄岳丈家传来的消息。
  
  沈至麾下,光一个钟表工厂,就有一千五百人!
  
  而且,人家的技术含量,他更是没法儿与之相比。
  
  同时,他就是个白手套,明面上的十家工厂,百分之八十的股份,都是胡家吕家的。
  
  剩下还有百分之八的股份,按照胡吕两家的安排,分润给金陵城内一些权贵大人物们。
  
  而他这个明面上,直隶最大工厂主。
  
  其实只有百分之十二的股份罢了。
  
  可那又如何!
  
  沈至有他有钱吗?
  
  那种雇工身股制的商业模式,沈至要把很大一部分利润分红给卑贱的工人。
  
  而且还不能压榨那些卑贱工人。
  
  恐怕,最终落在沈至手里的利润,还没有他多吧?
  
  若说,沈至能让他羡慕的,也就只有一点。
  
  沈至和朱四郎的关系十分好。
  
  据说,沈至家的大小子,也被安排到燕华陆军服役,不久前,大舅哥、二舅哥写信来提及。
  
  这小子,在攻打陈朝中,勇立战功,已经升任燕华陆军最低一级的副棚正官。
  
  沈至明显想要他家大小子,往燕华军界发展。
  
  可按照燕华的规定。
  
  商人子弟,如果进入军政两界,军人在升任队官后,就必须和本家分家。
  
  军政界的子女,如果从商,也必须和本家分家。
  
  并且,还要在燕华新成立的纪律督查部进行登记备案。
  
  这个新成立的纪律督查部,会时时刻刻,重点关注这些人的行为。
  
  可以说,沈至家大小子,即便优秀,他的军旅生涯,别说和燕华那些军人后代相比,就是与普通百姓子弟相比,都要困难。
  
  每一次升迁。
  
  都要接受纪律督查部,用放大镜式督查审核。
  
  分家更狠。
  
  燕华的分家,可不像中原那些世家大族。
  
  分大房、二房、三房……
  
  在分家时,也会有主从关系。
  
  燕华的分家,那是真正分!
  
  就好似沈至家大小子。
  
  将来如果升到管带级别,还想继续在军旅中,就必须分家。
  
  并且,燕华纪律督察处会介入监督。
  
  分家后,祖先祠堂都得另立。
  
  沈至家大小子立的祖先祠堂,和沈至留在民间这一脉是平等的。
  
  大家族,祖先祠堂,就是维系亲情最重要的纽带。
  
  可沈家大小子,在沈至死后,都不需要,也不能回本家祭祀祖先祠堂。
  
  总之,纪律监督处用放大镜监督,以及分家。
  
  再配合燕华那些得到政经权力的diao民监督。
  
  即便沈至家大小子将来在军界中出人头地,也无法予以,沈至其他后代什么帮助。
  
  当然,即便如此。
  
  他也羡慕。
  
  他认为,就像燕华放开工商业主子女进入军政两界。
  
  朝廷就应该效仿嘛!
  
  对待燕华,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
  
  不过,这种事情,他没资格议论,现在焦头烂额,也没有精力去推动。
  
  一年前,朱皇帝短暂回朝后。
  
  一道命令下达。
  
  福建商人,带着雄厚的资本、技术、得到燕华教授的完善工业管理技术,如同一群恶狼般,红着眼睛冲出福建。
  
  率先在革新派主政的地盘扎根。
  
  开办雇工身股制工厂。
  
  廉价且质量好的各类产品,对他们这些私营工厂主,很快就造成了剧烈冲击。
  
  早些时候,朱皇帝下达这道皇命时,说实话,他们根本不在意。
  
  他们和福建商贾,使用的都是同一代技术。
  
  也就是燕华第一代,落后技术!
  
  他们通过大量分析,判断,技术相同的情况下,福建商人搞雇工身股制工厂,人工成本比他们高。
  
  毕竟,又要给工人开薪酬。
  
  还要分红。
  
  生产成本肯定不小。
  
  货品售卖价格就高。
  
  即便质量好,也不可能与他们抢占市场。
  
  销售上不去,利润就上不去,就无法用于再扩大生产。
  
  可万万没想到,事实情况,与他们判断完全相反。
  
  这些雇工身股制工厂,工人生产效率十分高。
  
  编织一个麻袋,使用相同工具,雇工身股制工厂的工人,一天能编织五个。
  
  而他们的工厂,一个工人,一天只能编织两个!
  
  雇工身股制工厂的工人,生产积极性很高,并且,主动学习技能,提高自身技能的积极性也很高。
  
  这就导致。
  
  这些福建商人工厂内,生产效率高,质量好。
  
  用效率压低了成本!
  
  并且,这些王八蛋不讲武德!
  
  经过一年培养发展了一批所谓技术标兵后,竟然扶持这些技术标兵,自己开办规模较小,五六个工人,最多不超过二十个工人的小型工厂。
  
  也搞雇工身股制。
  
  福建商人,在其中出资入股,占据一部分股份。
  
  同时,负责这些麻雀型小工厂,生产产品的销路。
  
  这些出身不高,没有人脉,不懂做生意的小型雇工身股制工厂,只需要负责认真生产货品就行了。
  
  短短一年时间。
  
  福建这群不讲武德的家伙,只要在一个革新派主政的地区立足后,利用这种模式,好似野猪一窝一窝下崽一样。
  
  很快形成,以中央工厂为主,无数麻雀工厂在周围遍地开花的模式。
  
  生产出无数的货品。
  
  不断冲击鲸吞他们的传统市场。
  
  他们这次出城,就是集中金陵本地所有商人、工厂主,一起商量如何应对这种局势。
  
  商量来,商量去。
  
  最终决定,学习部分福建工厂主的模式。
  
  比如计件!
  
  往后,他们工厂内的工人,没有固定酬劳,每做出一件成品货品,按件算钱。
  
  做的越多挣得越多。
  
  至于,没有照搬福建工厂的身股,以及底薪模式,自己工厂的工人会不会闹事?
  
  这倒不必担心。
  
  这些工人与他的工厂,签订的是身契!
  
  类似士绅家佃农那种身契。
  
  他们没有自由身,就算想跳槽跑去福建人开办的工厂也不行!
  
  只要有人敢跑,他一纸告状,就能用大明官府的力量,把这些卑贱工人抓回来,打个半死,继续给他干活!
  
  除此之外。
  
  就是扩大生产规模。
  
  用不断烧钱,扩大规模的方式,和福建商人打价格战,最终搞垮福建商人。
  
  只是,他很担心。
  
  这场烧钱扩大规模,大打价格战的计划,能不能成功?
  
  这些福建土鳖,这些年与燕华紧密合作,可都积攒起了不菲身家。
  
  最主要,这群土鳖背后,有整个燕华商界支持。
  
  烧钱打价格战中,一旦燕华商界加入,他们这些人,能否打垮福建土鳖?
  
  双方财力,谁更雄厚?
  
  若是钱烧光了,没有打垮福建土鳖。
  
  那可就真的要倾家荡产!
  
  没想到,燕华和大明的第一仗,每发生在军政界,倒是率先发生在商界。
  
  ……
  
  马车驶过蓝府。
  
  顾学文看着蓝府紧闭的大门。
  
  脑海灵光一闪,回神,忙追问:“胡相、吕大人,这位梁国公到底什么意思,不远千里赶回来,怎么突然闭门不出?冷眼旁观起来?”
  
  “若是朱四郎采取报复手段,会不会引发大明和燕华的政局对峙、军事对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