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五十三章:落后了!大明彻底落后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落后了!大明彻底落后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落后了!大明彻底落后了! (第2/2页)

俞靖惊讶看向朱棣,“王爷,臣知王爷不喜欢铺张浪费,可王爷现在是一国之主,也没必要如此节俭,咱们燕藩能人人吃的饱饭,恐怕还有节余,这样的天下,王爷就算是铺张一点,末将看,谁敢没良心说三道四!”
  
  他知道王爷、王妃并不追求物质上的奢靡享受。
  
  在鸡笼屿的王府时,人数更少。
  
  可现在,不管怎么说,王爷也是一方之主了。
  
  几年乡土村社执行下来,百姓恐怕也富裕了,他看王爷奢靡一点,谁敢说三道四!
  
  一百伺候的人?
  
  朱紫巷最差的权贵之家,伺候的仆从,恐怕也是王爷的几倍吧?
  
  谁家要是不养活几百仆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权贵!
  
  徐妙云笑笑,“我和王爷不喜欢太多人围在身边。”
  
  “俞靖你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朱棣笑道:“我们每个人身边,有一个人伺候足够了,再加上御膳房一些需要一直待在宫中的岗位,真正需要常驻宫内的人,用不了太多,再雇佣点妇女,每天入宫帮忙打扫一下,非禁止区域,洗洗衣服,就足够了。”
  
  或许是,从成婚后,他们就习惯了。
  
  反正现在特别不喜欢那种出入一堆人跟着。
  
  王宫内没有太监。
  
  常驻女官二十人。
  
  特定雇工妇女一般维持在八十人左右,军情司挑选招募,他和妙云亲自审核把关。
  
  再加上,这些人,只是打扫一下王宫内的公共区域。
  
  同时,都有宫内心腹女官盯着。
  
  至于涉及政务、王室隐私的区域,都是有常驻宫人负责。
  
  “将来的继承人怎么搞,我和王妃不管,但我们觉得这样自在舒服,人活一世,除了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剩下的,总得怎么自在舒服,怎么来吧。”
  
  朱棣打趣说着,指了指沈至:“你问问沈至这个咱们燕藩大富豪,他们家有多少仆从,我从来没有禁止仆从多寡,他们家的正式家丁也就二三十人,身下的都是雇工。”
  
  俞靖看去时,沈至点点头,笑着解释:“老俞,咱们燕藩和大明不一样,百姓种地、当工人都能过得好,基本没人愿意给别人当家丁,王爷身边肯定趋之若愚,像我们沈家这样的豪富之家,还真没有太多人愿意干这个活,毕竟,在外面也能活得很好,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别人脸色……”
  
  “现如今,常驻家丁都要给更高的月钱、至少要比当农民、当工人高才行,雇工更只是负责打扫、洗涮,主家对雇工没有掌控人家命运的权力。”
  
  “有些人,想给官员当家丁,为子弟谋一条出路,可这种风气,刚开始,就被蒋大人、叶大人、夏大人他们注意到,上书王爷,要对商贾、官员家丁出身读书人,在任用上,进行严苛的履历调查,做出了严苛规定,在咱们大明,宰相车夫的儿子,入了官场,可以受到很多照顾,可这一套严苛规定出来后,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就小之又小了。”
  
  ……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出路越来越多后,愿意给人干家丁,签订身契,失去自由决定命运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未来,可能只有雇工,而没有家丁一说,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俞靖认真听完后,感慨道:“原来,变得不只是建筑、技术,就连民间,人与人的关系,三年多时间,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朱棣笑笑。
  
  人类活动的一切,都是由经济决定。
  
  当小农经济时代,过渡到眼下,经营性农业以及工商业实现极大发展的新时代。
  
  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必然发生剧烈变化。
  
  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改变。
  
  不跟随时代,必然要出问题。
  
  一行人来到书房,落座后,几名宫女奉茶离开。
  
  小祈婳迫不及待询问:“俞叔,快给我们说说,你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俞靖笑笑,随即开始讲述,“这一路,我们没有遇到强大的国家,所遇族群,都是开化程度很低的族群,别说和咱们大明相比,就是与吕宋相比,都差十万八千里……”
  
  众人认真听着。
  
  小祈婳听到俞靖讲述,所遇族群,连衣服都没有,全都是用树叶遮挡,大眼睛瞪大,“俞叔,那你们有没有给他们衣服。”
  
  “祈婳!”徐妙云瞪了眼,“乱插话,不礼貌!”
  
  祈婳吐了吐舌头。
  
  俞靖笑笑,回答:“给了,我们离开时,王爷让我们带着布匹、绸缎,我们不但给了,还教他们怎么做衣服……”
  
  朱棣听闻后,点点头,“你们做得很好,咱们有绝对的武力,但是对于亲善咱们的,不要善动武力,以利与之相处,以德与之交心、以规矩,让他们明白咱们得底线……”
  
  对于这种完全几乎未开化的族群。
  
  他不想搞吕宋这一套,铲除精英层。
  
  没必要。
  
  对方根本就没有形成自身的文明。
  
  “今后,对于未开化的族群,以及咱们不会去征讨的国度,无论是海商、还是咱们得海军,都要坚持以利与之相处,大家一起赚钱,这赚钱才能长久,以德与之交心,才能交到真朋友,咱们出门在外,遇到困难,才有人肯帮你,以规矩,让他们明白咱们底线,彼此相处起来,才知道分寸,如此,咱们得海商事业、海上探索事业,塑造海洋文明才能持之以恒,始终保持领先。”
  
  沈至、俞靖不停点头。
  
  沈至看看认真听着的雍鸣,唇角露出笑意。
  
  燕王、世子两代人,足以奠定燕藩的海洋文明秩序了!
  
  ……
  
  俞靖继续讲述。
  
  “臣等经过一年多航行,终于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陆地,这次带回来,活下来的动物,大多来自这块陆地,这块陆地的面积不输咱们大明,一半是半干旱荒漠、草地,也有很大一部分土地,风调雨顺,十分肥沃……”
  
  ……
  
  “臣等抵达时,刚好遇到这片陆地上,十数个族群发生了特大瘟疫,我们小心翼翼靠岸后,一边探查这块陆地,一边小心翼翼派出人接触这些族群……”
  
  ……
  
  “太惨了,这些族群几乎不懂任何医疗手段,面对瘟疫,只能听天由命,我们试着隔离医治了一个被他们赶出族群的患者,医治好后,对方把我们当神仙看待,之所以三年多才回来,是因为我们在这片陌生大陆,待了一年多,帮助这些族群抵抗治疗瘟疫……”
  
  “最终,总计差不多八十万人口,虽然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帮忙及时遏制了瘟疫,可活下来的只有三十几万人。”
  
  ……
  
  朱棣从俞靖对登陆点地形地貌描述。
  
  基本猜测到,俞靖率领的探险队,率先在澳洲的堪培拉登陆。
  
  也不知,在太平洋上,受季风、洋流影响,怎么就先去了新西兰那块地方。
  
  而不是澳洲北部的新几内亚。
  
  对于俞靖帮本地土著族群治疗瘟疫,他是支持的。
  
  即便将来移民。
  
  他也不会对一个未开化的族群进行抹杀。
  
  这样可以交好的未开化族群,想要交好同化,并不难。
  
  中原百姓的质朴,面对弱者时,更愿意伸出手帮一把。
  
  同化并不难。
  
  这不是他妇人之仁,而是没必要。
  
  铲除吕宋精英层,是客观决定了,这群人对未来危害很大,必须如此。
  
  说到底,他做决定,也是以利益为导向罢了。
  
  “王爷,想要远航,咱们现在的畜力动力还不够,季风、洋流这些因素,畜力提供的那点动力,根本无法满足海船对抗这些因素造成的偏航问题……”
  
  畜力连续牵引两三个时辰,一天时间,剩下就得歇着。
  
  还得好好照顾。
  
  “这次远航,带在船上的牛,只回来三分之一,剩下的全都陆陆续续病死了,能提供的动力也越来越弱……”
  
  朱棣点点头,“畜力对于一走就是数年,漂浮海上,动辄数月,的确很难适应,不过,你说的更强劲的动力,已经有些眉目了,咱们的鸡笼屿造船厂和宜兰造船厂,一直联合一起攻关这个问题,刚开始,设想把风帆改为一个巨大的布制三幅风车,链接动力舱的转盘机括……”
  
  “为此,还制造了一艘小型试验船,可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几乎是做无用功,在有风的时候,甚至还跑不过巨幅风帆船。”
  
  他早知道这个结果了。
  
  不过,还是砸钱支持匠人们去实验。
  
  在这次实验中,因为可以转动的桅杆外面,需要厚度比较薄,重量轻,但十分长的铁制套筒。
  
  匠人们在攻坚克难中,攻克了长十几米铸铁管的制作工艺。
  
  现在,王宫内的通水管道就是用这种铸铁管做的。
  
  还有,转动的铸铁桅杆和套筒有了,在实验中,发现光有这两样东西,很容易因为剧烈摩擦,对套筒和桅杆造成损坏,而且风力在传输过程中,摩擦产生的浪费也很大。
  
  匠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阅古籍,受到战国时期滑动轴承的启发。
  
  发明了转动轴承。
  
  他设计的自行车内造出来。
  
  转动轴承的发明创造,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看,一个失败的研究,攻克的技术,创造出多少价值?
  
  他和宜兰造船厂砸进去的钱,未来都会成百倍赚回来。
  
  “此项实验失败后,匠人们就开始研究水,他们认为,水锤的动力是水提供的,农田灌溉水车的动力也是水提供的,他们认为,再想找出新的动力,风走不通,只能走水这一路,一个从示范区跑到咱们这里,在工厂打工,叫马大的工人提出,他们草原冬天用铜壶烧水,经常发生盖子被气弹飞的现象……”
  
  这个马大,他没见过。
  
  但这个人发挥了很大作用。
  
  已经为蒸汽机的诞生,提供了方向。
  
  “现在,匠人们正在研究烧开水,听说进展不错,已经用铆钉结构制作出密闭的锅炉,并且验证了,烧开水气体产生的力量很大,他们现在正在琢磨设计一种,气体带动机构转动的结构……”
  
  其实已经有了。
  
  就是现在冶铁厂到处可见的往复式风箱。
  
  西方人能发明蒸汽机,就是借鉴了中原往复式风箱的结构。
  
  往复式风箱就是中原传到西方的。
  
  第一次科技大爆发,本质是工匠经验。
  
  而中原经过几千年积累。
  
  各种技术工艺积累的底蕴已经十分深厚了。
  
  只是一直以来,技术被当做奇淫巧技,不重视技术,对从事技术者不尊重,无法促成技艺传承的匠人,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数千年,中原人坐拥宝山,却无法受益。
  
  最终,反倒是随着明清东西方文化交流,大量千年积累的技艺,传到西方。
  
  被一群没有文化包袱的蛮夷窃取。
  
  描绘成他们的文明!
  
  想想就令人心痛。
  
  看看他去东番,到现在,在吕宋建立王宫,才多久?
  
  他也没做什么。
  
  只是予以匠人支持,发挥匠人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这些从事技术的匠人,给了他多少惊喜!
  
  “我看,咱们使用的往复式风箱结构,就能解决气体带动机括转动的结构,我已经给匠人们提醒了,他们正在研究,正在攻坚克难。”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弄出来。
  
  蒸汽机中使用的连杆结构,凸轮结构,在搞手摇缝纫机的时候,就搞出来了。
  
  “最迟也就两三年之内,大概率,就能把所有技术难点都攻克了。”
  
  一旦掌握烧锅炉这项技术,未来,就光明了。
  
  其实,他可以直接推动,烧锅炉这项技术,只要他指明了,制作并不难。
  
  可他更希望,培养一批匠人的主观能动性。
  
  他总有一天会死。
  
  可研究精神,研究氛围,只要在这片土壤诞生了,他呵护几十年,长成一颗青壮大树后。
  
  就能持续很久!很久!
  
  “太好了!”
  
  俞靖激动跳起来,意识到失礼了,忙请罪,然后迫不及待道:“王爷,臣想去联合研究司看看?”
  
  朱棣笑笑,“去吧,不过你先回家洗洗,看看家人,这三年多,他们都很担心你。”
  
  ……
  
  洪武二十四年十月。
  
  一艘大明来的海船,驶入燕京湾。
  
  已经长成半大小子的杨荣,从船舱跑出来,难以置信盯着海湾两岸的建筑,喃喃道:“这就是师傅打造的燕京、燕京湾?”
  
  方孝孺抬头,看着海船缓缓驶过时,头顶黑压压的大铁桥,“是真的,都是真的!”
  
  朝廷收到过这方面的消息。
  
  可传回朝中。
  
  朝中同僚都说,这是夸大其词!
  
  还嘲笑,这是燕王为了蛊惑百姓出走大明的把戏。
  
  但现在,一切都是真的。
  
  燕京所有的一切,雄伟壮观,给人的震惊,远比锦衣卫密奏,文字描绘的多得多!
  
  “落后了!彻底落后了!那群坐井观天的混蛋,真该来亲自感受一下!”
  
  啪!
  
  方孝孺重重拍打栏杆。
  
  要不是代表太子,为太孙大婚送请帖,他争取这个机会,恐怕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燕王的燕京、燕京湾,是否还有更多,尚未看到,却令人骇然震惊之处?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