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四十八章:发展!

第四百四十八章:发展!

第四百四十八章:发展! (第2/2页)

朱元璋强忍着结束谈话,“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走了。”
  
  话罢,骤然转身,就往朱棣送他那艘改装后的大船走去。
  
  马秀英仔细看着朱棣一家五口,似乎深怕忘了,然后转身登船。
  
  朱标走到朱棣面前,拍了拍朱棣肩膀,点点头,牵着朱允炆上船。
  
  朱樉、朱棡、太子妃、观音奴……
  
  众人纷纷打招呼后,陆陆续续登船。
  
  蓝玉走到朱棣面前,看着朱棣,笑道:“临别前,咱叫你一声朱老四……”
  
  朱棣不由笑了。
  
  “以前敌视你的时候,私下里叫你朱四郎,后来,私下里,开始称呼你朱老四……”
  
  说着,蓝玉忽然不说了。
  
  只是郑重作揖一拜,转身大踏步离开。
  
  朱老四于他有再造之恩。
  
  要不是朱老四,恐怕他现在,要么成了冯胜,已经化作一堆白骨。
  
  要么变成胡惟庸。
  
  被赶出朝堂。
  
  方孝孺留在最后,走到朱棣面前,郑重一拜,“王爷于中原万民有擎天之恩,王爷也为如何治理天下,提出了一条,先贤从未想出的道路,下官坚信,无论这条路,在中原能否践行成功,都将深刻影响,往后数千年,普普通通的百姓,下官祝王爷借四海之风,扶摇直上,也期待在中原,能听到更多有关王爷在四海之上的传说,以及新风尚!”
  
  朱棣看着方孝孺。
  
  这家伙,历史上被‘他’夷十族。
  
  往后如何,说不好。
  
  但他的确没想过,彼此间,竟然还能有这样一种惺惺相惜。
  
  笑道:“你方希直这些年通过深入农村变了很多,临别前,我想送你一句话,读书,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希望你方希直,能成为中原革新之中流砥柱,造福万民,为万民敬仰,流芳百世!”
  
  方孝孺抬头,含笑点头,“王爷对希直期许,希直记下了,也一定会往这方面努力。”
  
  再次一拜,方孝孺转身离开。
  
  ……
  
  哼!
  
  百官所在大船上,吕本看着方孝孺和朱棣笑谈,微微冷哼,低语:“这个方希直走的太快、太偏了!”
  
  ……
  
  御船。
  
  徐宪昌来到朱元璋身边,低语询问:“陛下,是否出发?”
  
  他的舰队护送陛下、太子北归。
  
  同时,按照王爷的要求,护卫舰队回到大明后,就要把五十艘战船移交大明水师。
  
  同时,他们要留在大明水师,帮忙培训大明水师。
  
  然后乘坐转运俘虏的战船、商船返回鸡笼屿。
  
  朱元璋看着朱棣一家五口的方向,点头,“出发吧。”
  
  呜呜呜……
  
  徐宪昌领命离开不久后。
  
  号角声接连响起。
  
  风帆缓缓升起。
  
  五十艘战船组成的护卫舰队,缓缓往海湾外驶去。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送别的百姓山呼万岁。
  
  朱棣和徐妙云冲着御船招手。
  
  “皇祖父!皇祖母!”小祈婳跑向码头边缘,冲着御船大喊。
  
  ……
  
  御船上。
  
  朱允炆站在船尾,抓着栏杆,看着大喊的小祈婳,唇角不由露出笑容。
  
  这个疯丫头,特别受皇祖父喜爱又如何。
  
  往后她就不能经常见到皇祖父了!
  
  时间久了,皇祖父的喜爱,必然会变淡!
  
  就当朱允炆高兴之际。
  
  看到鸡笼屿深处,滚滚冲天而起的浓烟,笑容渐渐消失。
  
  那里,给他的冲击、震动太大了。
  
  直到现在,他都清晰记得。
  
  ‘那又如何,现在父亲也有这些技术了,胡惟庸和外公他们都说,大明有无穷尽的人力物力,只要得到这些技术,很快就会彻底超越四叔的燕藩,将来我再来燕藩,不但是皇子,而且还是各项技术都超越燕藩的大明皇子!’
  
  ……
  
  朱元璋走了。
  
  鸡笼屿渐渐平稳下来。
  
  数日后。
  
  朱棣再次动身前往吕宋的前一天。
  
  包含朱棣旗舰,以及五艘新造,畜力动力,中等战船也准备出发。
  
  由俞靖率领海军中,最为勇敢的一批,想要去冒险的将士,以及,王靳宓为首,几名朱棣的学生。
  
  朱棣、徐妙云亲自来送行。
  
  旗舰上。
  
  朱棣看着俞靖,笑问:“真不怕?”
  
  俞靖含笑摇头,“末将知道王爷的用意,咱们燕藩海军想要成为一支,真正的蓝水海军,就不能只局限于南海这个洗脚盆内,必须走出去,在蓝水深处,迎接风浪,在风浪中,磨练我们的意志,塑造我们的军魂兵魄,所有选择远航的兄弟们,都不怕……”
  
  ……
  
  朱棣拍了拍俞靖肩膀,叮嘱道:“这的确是我的用意,但我不是让你们不珍惜性命,这一次,我给你们定个目标,就当是一次远航适应训练,尽最大努力,但不要逞强,如果两个月内,发现不了岛屿陆地,无法得到淡水食物补充,就北返回来……”
  
  此番,俞靖这个探险队。
  
  带了四个月的生活所需。
  
  淡水、各种腌制的菜品,还有用蜜蜡密封,装在大缸内的水果罐头、药品……
  
  两个月之内,如果找不到补给,就必须北返。
  
  “记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尤其是这种探索,当你们两个月后,找到陆地岛屿,得到补充,再出发时,船上的补给,一定要足够你们返回这个补给点。”
  
  ……
  
  “王爷教诲,末将谨记于心!”
  
  ……
  
  最后,朱棣来到几个孩子们面前。
  
  伸手揉了揉几个小家伙小脑袋,“害怕吗,害怕就说出来,不要担心丢面子,师傅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做过很多丢脸的事情,还被你们师公,脱了裤子,光着腚揍呢!”
  
  这几个孩子,以靳宓为首,都是所有孩子中最调皮捣蛋的。
  
  好动。
  
  他支持他们。
  
  可真到节骨眼儿时。
  
  他希望孩子们说一句害怕,不想去了。
  
  那样,他会马上带孩子们下船!
  
  让他们做点更安全的事情。
  
  他朱棣,堂堂燕藩之主,关照一下自己的弟子,给自己弟子一点偏爱的权力,还是有的。
  
  可孩子们不提出来。
  
  如果他强行阻拦,和父皇给他强行规划人生,有什么区别?
  
  王靳宓为首几个孩子摇头,“师傅,我们不怕,我们想出去闯一闯。”
  
  朱棣无奈叹了口气,强装高兴道:“好!师傅支持你们,也以你们的勇敢为荣,但临行前,师傅在啰嗦一些,一定要记住,勇敢可以,这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但绝不能逞强!蛮干!蛮勇!”
  
  “师傅,我们会牢牢记在心里的。”
  
  ……
  
  这一日,朱棣送一批勇敢的海军将士,和自己的几名优秀学生。
  
  踏上了一段未知的征程。
  
  ……
  
  洪武十九年末。
  
  历经两年时间。
  
  动用将近两千船次。
  
  北征俘虏,及其家人,数十万人,全部迁徙燕藩治下东番及吕宋地区。
  
  ……
  
  洪武二十年开始。
  
  经过数年培育发展,在刘伯温这位左相,殚精竭虑筹划中。
  
  大明朝廷,终于在培养出足够多的乡土村社实干官员后,开启了轰轰烈烈,全覆盖的乡土村社进程。
  
  同时,朱元璋下令,全面开海,彻底解除海禁!
  
  一时间,早已按捺不住的江浙、河北、山东商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出海贸易。
  
  在此期间,朱元璋派李善长主持监督下。
  
  与朱棣燕藩设立在沿海各行省的迁民办事处进行全面对接。
  
  一批批已经完全丧失土地的百姓,携家带口,数十人、数百人或是搭乘频繁往来大明的海商商船。
  
  或是朱棣来接百姓的战船、运输船,乘船出海。
  
  漂洋过海,逐步迁居马尼拉。
  
  ……
  
  洪武二十年年末。
  
  金陵工业区。
  
  坐落于武定门外,秦淮河畔。
  
  “拜见太子!”
  
  工业区外,吕本之子吕兆为首,一群管理工业区的官员,在朱标到来时,纷纷下跪参拜。
  
  朱标带着朱雄英、朱允炆,蓝玉、方孝孺等人……
  
  朱标下令官员们平身后,一群人走入工业区内。
  
  吕兆陪在朱标身边,微微弯腰,略微带着一丝激动谄媚,笑问:“太子爷,咱们先从哪里开始参观?”
  
  “先去看看高炉吧。”
  
  一行人来到五座高炉前,滚滚浓烟从高炉升腾而起,朱标抬头看着两丈高的高炉。
  
  这是一座能产生铁或水泥,两吨多的标准高炉。
  
  还是洪武十九年。
  
  在老四派回那批匠人指导下,建造的。
  
  “听说老四燕藩的高炉,已经建设成,能一次产铁、产水泥十吨的高炉,咱们现在有这个技术实力吗?”
  
  吕兆脸上笑容不由微微凝滞。
  
  他父亲跟着太子北征失去了双腿,从此不能再为官,闲赋在家里面。
  
  太子随圣驾返回后,开始指导建设金陵工业区。
  
  调集了一批年轻人。
  
  他就是其中一员。
  
  因为在父亲和胡惟庸的指点下,以及有参观燕藩的经历,又加表现积极,很快脱颖而出。
  
  被任命为工业区的主管官员。
  
  官职不高。
  
  只是个从七品。
  
  连个上县县太爷都不如。
  
  要不是他考不中功名,这个主管官员,他真看不上。
  
  不过,父亲、胡惟庸他们说了。
  
  搞好工业区,封侯拜相,都未必不可能。
  
  而且,搞好工业区,也关乎着将来打垮朱四郎,为吕家报仇雪恨。
  
  他在这个位置上,真的兢兢业业努力了。
  
  可……
  
  “怎么,还造不出来?”朱标看着支支吾吾不说话的吕兆,微微皱眉。
  
  “太子爷,咱们没有必要追求那么大的产能,多了也卖不出去,尽浪费了……”
  
  呵呵……
  
  蓝玉冷笑,看向说话的官员,“浪费?我一介武夫都知道,批量生产,产量越大,成本就能压缩到越低……”
  
  朱老四的鸡笼屿工业区,虽然也是官办。
  
  可里面的管理层、匠人、小工都有身股。
  
  按理说,成本应该很高吧。
  
  可近几年。
  
  朱老四鸡笼屿生产的铁,一船一船往大明输送。
  
  满足大明境内,轰轰烈烈乡土村社推动中,对铁的需求。
  
  朱老四燕藩的铁,包含了原料费、人工费,海运费,即便如此,价格竟然都能和大明的售卖价格齐平!
  
  他甚至怀疑。
  
  这个价格,朱老四的利润还有很大。
  
  之所以和大明的价格齐平。
  
  其实是不想和朝廷太过竞争,给朝廷的这几座高炉留条活路!
  
  从这里,足可以看出。
  
  朱老四的十吨高炉,批量冶炼生产的成本肯定很低!
  
  一群负责工业区的官员,被蓝玉怼的,一时鸦雀无声。
  
  朱标失望的看了看这群人。
  
  老四燕藩到底什么情况,暂时还不清楚。
  
  但根据大明的统计。
  
  大明民间生铁消耗量,一半份额被老四燕藩占领!
  
  这还没算。
  
  老四为老二、老三他们藩王卫提供火炮、火铳用铁量。
  
  “说说你们遇到的技术难点吧。”
  
  话罢,朱标看了眼吕兆,要不是吕兆忙的都瘦了一圈,并且他派纪纲,让锦衣卫秘密调查,确定吕兆领导下的工业区官员,没有贪腐现象。
  
  他真的压不住火气了。
  
  “太子,主要是铁皮,十吨高炉,用建造两吨高炉的窄铁皮,高温情况下,强度不够,我们增加了铆钉,可依旧不行,最多烧制三四十炉,就会出现鼓胀、裂痕等情况……”
  
  “我们猜测,燕藩已经掌握了,制造更大铁皮的技术!”
  
  ……
  
  为什么燕藩能突破这项技术。
  
  而且,老四的燕藩,不止突破这一项技术。
  
  早些时候,提供给老二、老三的火炮是铜炮。
  
  可等到今年年底,据说,给老五送回来的火炮,已经是分量和铜炮差不多,射程与铜炮相似的铁炮了!
  
  据锦衣卫汇报。
  
  老四燕藩的匠人,掌握了小规模冶炼‘钢’的技术。
  
  钢是什么,他不清楚。
  
  但据说,这种被老四燕藩,称之为钢的铁,不用锻造,可以直接用来铸炮、铸火铳用的铁棍。
  
  为什么,老四燕藩技术突破这么快。
  
  大明这边,却这么慢?
  
  ……
  
  今天的细纲又没有写完,接下来的五年、十年不会过分详细写。
  
  不会让大家感觉水,今天晚了十分钟。
  
  抱歉抱歉……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