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三十一章:朱元璋哭了!未来!

第四百三十一章:朱元璋哭了!未来!

第四百三十一章:朱元璋哭了!未来! (第1/2页)

整个张北城外一片安静。
  
  所有人目光,看着朱棣,看着山呼‘燕王千岁’跪拜的百官。
  
  朱元璋余光暗暗观察朱棣。
  
  父子二人站在一起。
  
  他能清晰感觉到,老四极力压抑的杀意。
  
  许久后,朱棣转身,含笑道:“父皇,儿臣带你去见见愿意归化咱们的草原部落吧?”
  
  朱元璋微微愣怔。
  
  瞥了眼跪着的百官,没说什么,含笑点头:“好!”
  
  朱棣招了招手,有将士牵马走来。
  
  父子二人翻身上马,率先离开。
  
  马秀英、朱樉、朱棡等人纷纷上马车。
  
  留下跪着的朝臣,面面相觑。
  
  想起身,可朱棣没有同意,此番,大伙儿被迫无奈跟来,就怕朱棣找麻烦。
  
  万一没有朱棣的命令起身,会不会被朱棣抓住借口责难?
  
  朱老四还真是嚣张!狂妄!
  
  大伙儿都做到了这个份儿上,竟然还不愿给大伙儿一个台阶下。
  
  直到刘伯温、李善长起身上马车,百官才敢跟随而动。
  
  朱玉秀爬在车窗,看着百官上马车后,才放下帘子,扭头,看着王美人,“娘,百官怎么给四叔下跪?”
  
  她就从未见过。
  
  朝廷的官员,给藩王下跪。
  
  王美人怔怔出神,也不知在想什么,闻声回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有些人的权势、威望滔天,可威服天下,不能以身份来衡量……”
  
  这个小叔子,便是这样的人。
  
  北征力挽狂澜。
  
  料敌于前,早早洞察太子爷重伤,金陵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
  
  夺兵权,一声令下,百万异域草原牧民赢粮影从,跟随南下。
  
  陕西布政使不过是抓了他的学生。
  
  好吃好喝供着。
  
  可就因陕西布政使心怀不轨,就被朱四按了个罪名杀了。
  
  一杀就是三百六十八人!
  
  这是人!是精英权贵!
  
  不是牲口!
  
  可在朱四眼中,杀这些人,与杀畜生分明没有区别。
  
  桩桩件件事情,造就了朱四如今在大明的滔天威望。
  
  昔日那个老农式丘八。
  
  这才几年,成长如此迅速。
  
  令人难以置信。
  
  要她看,整个大明,能威胁到太子爷的,也只有这个小叔子了。
  
  ……
  
  “娘亲,祈婳什么时候才能和阿爹说说话?”徐妙云马车内,小祈婳抬头,不高兴道。
  
  徐妙云笑着捏了捏小丫头,撅着的小嘴,“这回,阿爹有些忙,等晚上,让阿爹给你讲故事好嘛?”
  
  话中,徐妙云眼中心疼一闪而逝。
  
  四郎这回消瘦了很多。
  
  四郎的身体一直都很好。
  
  一般的身体上的操劳辛苦,根本不可能让四郎短时间内,消瘦这么多。
  
  精神承担的压力、苦闷,才最累人。
  
  而此番,四郎内心的苦闷,肯定很大很大。
  
  ……
  
  所有人,下意识和朱棣、朱元璋保持着一段距离,给二人留出谈话空间。
  
  父子二人,骑马慢悠悠往城东蒙古诸部扎营地方向走去。
  
  沉默中。
  
  朱棣率先开口,“父皇,长城以北、阴山以南示范区,我泰山和父皇说过了吧?儿臣善做主张,先把此事做了起来……”
  
  “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难道爹连自己的亲子都信不过?”朱元璋打断朱棣的话。
  
  开口后。
  
  朱元璋唇角动动,声音略微有些哀求道:“带着爹好好看看伱的示范区后,跟爹回朝,等年后,陪爹南下南巡……”
  
  他担心老四一走了之。
  
  还想和老四一起过个年。
  
  可也知道,此番北征种种,给老四的打击多么大。
  
  ……
  
  朱棣握马缰的手不由紧了紧,含笑摇头,“父皇,儿臣离开东番也一年多了,大量俘虏转运回去,安置俘虏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征讨吕宋也要提上日程了,父皇南巡时,给儿臣传个消息……”
  
  哎!
  
  朱元璋默默叹了口气,眼睛有些酸涩。
  
  老四真的是一刻也不想在大明停留了。
  
  当然,老四的为难之处,他也明白。
  
  “好,到时爹派人通知你。”
  
  话落,父子二人突然不知该说什么了。
  
  “可汗!”
  
  当二人靠近蒙古部落,一个正在营地边缘,洗衣服的蒙古大姑娘看到朱棣时,远远高兴笑着大喊招手。
  
  朱元璋微微愣怔。
  
  顺着热情姑娘视线,瞬间明白,这声可汗不是喊他。
  
  这是对他家老四的尊称!
  
  很快,营地内的蒙古诸部全都被惊动。
  
  朱棣看着营地内,乌泱泱的人群涌来,忙解释:“父皇,当初南下,为了便于管理,我让他们尊奉我,原本让他们称呼我燕王或者将军,可他们蒙古人,习惯用可汗这个称呼,这群人也粗鄙,不懂那么多规矩……”
  
  这百万牧民,是跟随他南下。
  
  他不能给这群人留下隐患。
  
  因为称呼他可汗,而被朝廷忌惮猜忌。
  
  他们帮过他,临走之前,他也希望给他们扫清隐患,帮他们一把。
  
  建设示范区。
  
  很多人都在猜,他主要目的是为大明做最后一件事。
  
  不排除,有这种想法。
  
  可其实,主要还是想把这群人安顿好。
  
  示范区建设好。
  
  未来,阴山以北的草原杀得血流成河,他们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总之,示范区这件事,是一举数得。
  
  “行了!”朱元璋没好气瞪了眼:“你不用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父皇不会让朝廷,因为他们尊奉你为可汗,而敌视他们。”
  
  老四汇报这群牧民的心思,他岂能不知。
  
  他也很欣赏这群跟随老四南下的牧民。
  
  “拜见可汗!”
  
  “拜见可汗!”
  
  ……
  
  嘈杂的参拜声响起。
  
  很快,汇聚成一道声浪,冲霄而起。
  
  后面众人,纷纷撩起车窗帘子,惊讶看着……
  
  目视所及,密密麻麻,无数草原人,或站着,或坐于马背,纷纷抚胸,冲着朱棣鞠躬。
  
  百官震惊。
  
  “这……这……”
  
  连话都说不出来,眼前一幕,映入眼中,令人骨子发寒。
  
  “四哥好厉害!”
  
  杨妃听闻朱权惊叹,看了眼朱权,叮嘱道:“趁着这段时间,好好亲近亲近你四哥,将来你很有可能被封在北边……”
  
  凭借老四在蒙古人中的影响力。
  
  只要权儿和老四关系好。
  
  这群人如此尊奉老四,肯定会给权儿几分面子!
  
  ……
  
  朱元璋看着面前一幕,默默点头。
  
  看得出来,这群蒙古人尊奉老四,并不单纯因为老四的滔天威望,威服这群蒙古人。
  
  至于原因,他也能猜到一些。
  
  人心换人心!
  
  老四和这群蒙古人相处中,肯定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四的善意。
  
  威望加善意,才有眼前心悦诚服的一幕。
  
  尤其是底层百姓,无论是草原,还是中原,其实都一样。
  
  可相较于草原这些部落上层。
  
  大明的上层精英,就有些不识好歹!
  
  这些人,肯定对眼前一幕感到恐惧。
  
  可这些年,老四对大明精英层没有释放善意吗?
  
  乡土村社只利用百姓自己的土地,挖掘百姓自身土地潜力,创造财富。
  
  不碰触士绅精英层的土地。
  
  其实就是最大的善意!
  
  可这些人,贪得无厌,根本感受不到老四的善意。
  
  其人性之卑劣,令人发指,连百姓也不如!
  
  连这些草原外人都不如!
  
  “诸位首领……”朱元璋思绪被朱棣打断,朱棣看着赶来的诸部首领,大声介绍道:“这是我父皇,大明皇帝,天可汗!”
  
  “拜见天可汗,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拜见天可汗,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诸部首领带头,无数牧民百姓跟着山呼。
  
  朱元璋笑着瞪了眼,压低声道:“用不着你给咱戴高帽!”
  
  还天可汗!
  
  朱棣笑笑,催促:“父皇,大伙儿还等着你给讲话呢。”
  
  朱元璋笑笑。
  
  他明白老四给他创造这个氛围的目的,随即爽朗道:“平身!”
  
  “谢可汗!”
  
  众人起身后,朱元璋开始讲话。
  
  主要内容,集中在他将一视同仁对待中原和草原百姓。
  
  同时,重申朝廷对阴山以南、长城以北蒙汉杂居示范区的支持。
  
  “十年!十年之内,朝廷不会向示范区收取税赋!”
  
  诸部首领以及周围牧民,听闻十年之内,朝廷免赋,微微愣怔,随即爆发出雷鸣般欢呼。
  
  “谢天可汗!谢可汗!”
  
  “谢天可汗!谢可汗!”
  
  ……
  
  朱元璋脸上笑容更胜。
  
  老四保守谨慎提议五年免赋。
  
  他觉,若真能建设成这个示范区,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这片相当于大明两三个省的疆土,纳入有效统治中。
  
  别说十年。
  
  更长时间的免赋也不是不行。
  
  反正以朝廷现在的财税状况,只要他这个当皇帝的勤俭一点,这一区域免赋十年,产生的额外开支,朝廷也完全能负担得起。
  
  而且,等这一区域在数年后开发出来。
  
  促使北方经济繁荣。
  
  北方数省的税收增加量,或许就能弥补产生的额外开支。
  
  老四想报答这群人。
  
  他这个做父亲的,替老四来报答!
  
  朱棣知晓朱元璋,免赋十年的用意,低声感谢:“儿臣谢父皇。”
  
  “走吧,休息一下,下午带父皇转转,好好说说你的示范区计划,你走了,这个计划如何执行,就得爹来操作,爹总得好好了解一下,你的构想吧?”
  
  ……
  
  午后。
  
  朱棣带着朱元璋一直介绍到天黑。
  
  晚上,才回到张北城。
  
  晚膳后。
  
  朱元璋带着朱棣来到书房。
  
  进入书房,朱棣微微错愕。
  
  不但母后在。
  
  就连妙云也在。
  
  朱元璋转头,看着跟在身后,掌灯的毛骧,“毛骧,把门关上,你在外面守着,任何人都不能靠近!”
  
  “是!”
  
  毛骧领命后,看了眼朱棣,带上门。
  
  宛若门神站在外面值守。
  
  一家四口人落座后。
  
  马秀英眼睛微微发红,审视着,明显消瘦很多的朱棣。
  
  “老四,跟爹说说,当初,领六十五万大军南下时,你有没有想过,用更激烈的方式,比如控制你大哥,然后回朝,逼着爹改立你为太子。”
  
  闻言,徐妙云手指交织在一起,下意识紧张抿唇。
  
  朱棣察觉,伸手拍了拍徐妙云的手,看着朱元璋,点头,掷地有声道:“父皇,儿臣之前情绪烦躁时,的确产生过这种想法……”
  
  朱元璋毫不恼怒,点点头,耐心听着。
  
  “这一战,儿臣陆军第一镇战损六千多,这段时间,陆陆续续伤好归建的大概三千多,一万三千人的精锐新军,损失了将近四千,这都是儿臣的心血,军中每一个兄弟,都是因为信任儿臣,所以才跟着儿臣回朝助战……”
  
  本来,可以少牺牲很多兄弟。
  
  “战争进行时,大哥对太子系以及敌视派的纵容……”
  
  “分兵后,我让大哥在困难时,或者战略决战时,再使用步炮协同战术,可大哥首战便用了,导致新军最犀利的一张底牌被脱古思帖木儿看透……总之,这一战中,因为大哥,原本的军事利益中,被增加太多太多的政治利益,这是战争,不是大哥在朝中为政,处理政务……”
  
  在朝中时。
  
  大哥对乡土村社的态度是,父皇推行,他顺从。
  
  然后派出方孝孺等一批有能力的青年官员去地方上打开局面。
  
  在乡土村社新政中,大哥本质角色,并不是革新的急先锋,只是一个依令执行者的角色。
  
  雇工身股制,大哥更是摆明态度,反对全面推及天下。
  
  就连方孝孺提出的皇商雇工身股制,也一直没有表态。
  
  这样做的目的。
  
  其实他早看清楚了。
  
  这种故意表露出,偏向于‘保守’的态度。
  
  给了很多反对者希望。
  
  好处很多。
  
  首先,反对者不会闹得太凶。
  
  因为大哥给他们一种,大哥登基当皇帝,一切还能改回来的错觉。
  
  其次,这种错觉,造就了,大明顽固保守,死抱着自己那点利益,不肯放手的庞大精英阶层,对大哥的鼎力支持!
  
  这就是为什么。
  
  这些年,大明精英层越发强烈支持大哥的原因。
  
  大哥在朝中,这种出于政治利益的模棱两可做法,他并不反对。
  
  可……
  
  战争和政治不同!
  
  虽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但战争进行中,就不能添加那么多政治利益!
  
  搞什么模棱两可!
  
  “因为大哥的缘故,我麾下更多兄弟无辜牺牲,还让妙云他们身陷险境……”
  
  哎!
  
  朱元璋叹了口气,老四的愤怒可想而知。
  
  “那你为何没做呢?”
  
  其实,在他心里准备中,老四若是真这样做了。
  
  他会废了标儿,把皇位传给老四。
  
  朱棣摇摇头,“父皇,我若是真的要这样做,蓝玉、乃至二哥、三哥他们都会反对我,我要先打垮他们……”
  
  ……
  
  “四十万北元军,虽然已经归顺我,可他们到底是外族之兵,我不可能带着一群没有汉化的外族之兵,进攻大明……”
  
  “其次,我若进攻大明,就等于完全不顾妙云他们。”
  
  一旦他的兵锋越过长城。
  
  或者海军战舰炮轰金陵。
  
  金陵城内的敌视者,一定会毫不犹豫对妙云他们动手。
  
  即便瞒着父皇先斩后奏。
  
  这群人也理由充分。
  
  依着这群人对他的仇视,完全能做得出来。
  
  他不可能为了一个皇位,把自己这么多年经营的家都舍弃。
  
  这也是最主要原因。
  
  “再次,即便父皇把储君之位交给儿臣,儿臣想坐稳也不容易……”
  
  大哥这二十几年,父皇帮助,以及大哥自己经营的太子系多么庞大?
  
  地方势力也仇视他。
  
  难道,他学太宗皇帝李世民,把大哥一脉杀绝?
  
  其他人还好。
  
  他能对雄英下得了手吗?
  
  “最后,儿臣本来对储君之位也没什么想法,当然,若是当时妙云他们出事,儿臣会不择一切代价的,哪怕把咱们大明打的四分五裂,儿臣背负万世骂名,都在所不惜。”
  
  ……
  
  朱棣毫无保留,将他当时的各种想法,以及应对各种变化的安排,全盘托出。
  
  ……
  
  朱元璋和马秀英相互对视。
  
  全都松了口气。
  
  他们不是怀疑老四。
  
  也并非想试探老四。
  
  就是想让老四把心中郁结说出来。
  
  说出来,发泄出来,对身体好。
  
  这种话,他们不倾听,老四还能向谁述说。
  
  “对于示范区的人员安排,你有什么想法?”朱元璋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
  
  仿佛,刚才一切都没发生过。
  
  朱棣略微沉吟,抬头,说道:“朝廷对示范区的终极目的,就是让这百万人,最终放下手中的刀,认同大明人的身份,通过教育,最终使之认同炎黄子孙的身份……”
  
  ……
  
  “儿臣建议,治理示范区,以蒙汉官员搭配为主,儿臣推荐,蓝玉主管示范区军事,张玉主管示范区民事,朝廷只在中原迁民聚居区派遣汉官,这些官员,也最好是熟悉蒙古人的汉官……”
  
  蓝玉是大哥的妻舅。
  
  大哥肯定放心。
  
  张老大则救过大哥,想来会成为大哥的心腹。
  
  这段时间,他刻意和张老大疏远,就是希望,张老大能承担起这个重任。
  
  帮他把这百万追随他南下的蒙古百姓安置好。
  
  至于给张老大请功封爵这件事。
  
  他也不准备插手。
  
  大哥为了笼络张老大,肯定会给张老大请功。
  
  他若多此一举,反而对张老大不利。
  
  ……
  
  这一夜。
  
  一家四口谈到很晚很晚……
  
  翌日,朱标抵达。
  
  众人纷纷去看望朱标。
  
  朱棣去后,所有人主动给兄弟二人腾出空间。
  
  朱标一路南下,虽然速度不快,可对于现在的身体,负担还很重。
  
  躺在床上,脸苍白看着朱棣。
  
  “老四……”朱标开口,打破沉寂,“这次,大哥对不住你。”
  
  朱棣摇了摇头,“大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就不要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