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零九章:暗夜轰鸣!

第四百零九章:暗夜轰鸣!

第四百零九章:暗夜轰鸣! (第1/2页)

“海童,有必要这么紧张吗?”
  
  当海童提出,今晚城内所有步军精锐,全都登城值守后,一名万夫长便提出异议。
  
  其他几位万夫长,也纷纷看向海童。
  
  大家都是万夫长。
  
  海童只不过是被王爷,任命为守城主帅罢了。
  
  海童环视袍泽,严肃道:“诸位,当初辽阳被明四皇子千里奔袭攻破的教训,大家已经忘记了吗?”
  
  几位万夫长神色渐变凝重。
  
  当然记得了!
  
  十分惨痛的教训!
  
  “我们任何人小觑、轻视明四皇子,都是对我们自身不负责任,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明四皇子恰恰有可能这样做,并且做成!我想,大家都不想成为明四皇子的俘虏吧?”
  
  “好了,海童别说了,我现在就调兵去北门。”
  
  “对,我会亲自坐镇!”
  
  “他明四皇子只要敢来,这和林,定是他折戟沉沙之地!”
  
  ……
  
  万夫长们纷纷表态起身离开。
  
  海童带着回来报讯的千夫长,亲自登上南城瓮城城头。
  
  和林是蒙古人过去的政治、经济中心。
  
  虽然蒙古人没有建城的传统。
  
  但却在和林,修建了一座城墙高达四五丈,同时配有瓮城,双层防御体系的坚城。
  
  这是脱古思帖木儿,捕鱼儿海都不曾有的。
  
  海童赶到城头时。
  
  麾下两万步卒精锐已经全部登城。
  
  站在城头边缘,凝视远处黑暗,片刻后,视线收拢,落在城外,围坐在篝火堆旁,吆喝痛饮的斥候队将士。
  
  微微皱眉,扭头,吩咐斥候队千夫长,“你下城,约束好斥候队,率领斥候队去城西隐藏起来,若今夜明四皇子的陆军第一镇真的攻城,就在他们攻城最为激烈时,予以雷霆打击!”
  
  千夫长唇角抽抽。
  
  虽说,现在的天气,气温暖和,去城外也无妨。
  
  可他们赶得着急。
  
  并未带任何扎营辎重。
  
  而且海童万夫长的意思很明白。
  
  大伙儿连篝火都不能点,要秘密隐藏在城西。
  
  至于这么紧张吗?
  
  他不信。
  
  明四皇子真的今晚攻城。
  
  陆军第一镇短短几天时间,奔袭千里。
  
  还有战斗力?
  
  他们骑在马背上,人歇马不歇,都累得够呛。
  
  何况,陆军第一镇都是一群汉民组成的军队。
  
  他们的耐力,还能比得上他们草原人?
  
  ……
  
  千夫长满腹牢骚,最后,在海童越发严厉的眼神注视中,再次悻悻乘坐吊篮下城,带着麾下千余骑,骂骂咧咧中前往城西隐藏。
  
  海童目视斥候队隐藏起来,才收回视线。
  
  目光再次,投向远处黑暗中。
  
  他是洪武九年,从辽东逃回辽阳王麾下的。
  
  那年正月,刚好发生了明四皇子被贬之事。
  
  他之所以叛逃大明。
  
  说实话,是因冯胜。
  
  朱皇帝把他们这些蒙古归降将领,配属给前线明军将领。
  
  希望用他们在大明受到的优待,劝降更多元军将领。
  
  当初,他也积极为大明朝奔走联络,说服很多对北元未来,感到绝望的将领归降大明。
  
  可冯胜却屡屡把他的功劳,据为己有。
  
  又加,他看出冯胜想当辽东王的野心。
  
  归降大明后,他也深知,大明勋贵和朱皇帝之间的矛盾。
  
  没有上升希望。
  
  又加看到大明内部斗争矛盾极为激烈。
  
  他就琢磨,若是大明类似冯胜这些拥有兵权的勋贵,纷纷和朱皇帝对着干。
  
  一统中原,新生的明王朝会不会分崩离析?
  
  毕竟,朱皇帝出身太寒微了。
  
  没有任何底蕴。
  
  若是麾下这些勋贵造反。
  
  朱皇帝的大明江山,真有可能昙花一现。
  
  若真如此。
  
  他们蒙古人痛定思痛,或许还能卷土重来。
  
  若是再次卷土重来。
  
  他们蒙古人应该能吸取上一次统一中原的教训。
  
  想要统一中原,就必须坚定不移的把自身变为汉人,接受中原的汉化。
  
  这种观点,整个草原精英层,在从大都撤退后,就都如此反思过。
  
  多重因素促使下。
  
  他最终逃回辽阳。
  
  没想到,后面事态发展,与他所判断的完全不同。
  
  并未出现,朱皇帝与勋贵间,尖锐不可调和的矛盾!
  
  现在看来。
  
  明四皇子发挥了很大作用。
  
  据说,明四皇子纵横草原凯旋后,明朝骄纵的武将就老实了。
  
  带回传国玉玺,朱皇帝天命所归更是被中原百姓认同。
  
  再后来,就传出,明王朝全面推行明四皇子提出的乡土村社。
  
  民心进一步凝聚。
  
  朱皇帝的皇权更加稳固。
  
  若无明四皇子的巨大贡献,他可以十分肯定,以他降明后,对大明局势观察。
  
  朱皇帝和武勋之间的关系。
  
  断然不可能如此稳固!
  
  “明四皇子,你们大明的君臣,可曾全盘梳理过,你对大明局势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童失笑摇头。
  
  恐怕没有吧?
  
  若有,大明内部,就不该有那么多人,容不下明四皇子。
  
  他可听说,大明很多人都特别恨明四皇子。
  
  ……
  
  临近子时。
  
  一辆辆马车,靠近距城五里左右。
  
  每一个将士深陷的眼眶内,一对明亮坚毅的眼睛,盯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头。
  
  余光,则全都崇拜、激动,暗暗看着前方,伫立马背的背影。
  
  朱棣拧眉盯着灯火通明的城头。
  
  守军有些多啊!
  
  而且城墙也十分高大。
  
  哪怕在五里之外。
  
  都能借着城头火光,感受到这座塞上第一城的雄伟。
  
  元世祖忽必烈没有定都大都前。
  
  这里就是整个天下的政治、经济中心。
  
  每逢皇权更迭的忽里台大会,就在这里召开。
  
  元朝无与伦比庞大疆域内,无数的部落首领,在忽里台大会召开时,都会齐聚这里。
  
  各种肤色的贵族人种,都以能参加忽里台大会为荣。
  
  蒙古人统治下的所有教派,这一天,都要派出重要人物,前来恭贺新的草原共主登基。
  
  他想要父皇支持兄弟们走出去。
  
  就是希望。
  
  有一天。
  
  大哥在大明召开,属于他们大明的‘忽里台大会’时,重现这般境况。
  
  蒙古人不善经营和统治。
  
  他们的统治,即便是元朝统治整个中原时期。
  
  其实本质上,还是草原那一套。
  
  除了收税。
  
  对地方的管理根本没有一套严谨有序的逻辑。
  
  所以,蒙古人的忽里台大会,还不够隆重,还不够让天地日月,黯然失色。
  
  若是大明拥有蒙古人那般庞大的疆域。
  
  大明召开的‘忽里台大会’,那一定时亘古未有的空前盛况!
  
  大明的君主。
  
  大哥!
  
  将会是天下间,最为耀眼的。
  
  大明!
  
  中原!
  
  也将是整个天下,真正的中心!
  
  如今已经洪武十七年了。
  
  大明内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继续推进乡土村社、父皇还要更改相制。
  
  也不知,会废相,还是听取他的建议,增相,扩充为内阁。
  
  ……
  
  总之,父皇还有很多未办完的事情。
  
  也不知,父皇能不能等到,支持兄弟们走出去。
  
  大哥登基后,会不会改削藩为支持兄弟们走出去。
  
  这一切,他都无法去掌控,充其量只能建议罢了。
  
  往后,就是建议,有多少人听,能执行到位多少,恐怕也是个未知数。
  
  ……
  
  朱棣摇了摇头,收起心中遗憾。
  
  开始认真打量远处城防。
  
  距离太远,看不清晰。
  
  但火光映照中,还是能看到,城头人影绰绰。
  
  纳哈出的步军提前撤入和林城内,并不奇怪。
  
  ……
  
  众人一边观察城头,一边余光紧盯朱棣。
  
  等着朱棣下达指示。
  
  “不好打啊!”
  
  某刻,朱棣沉凝声响起,众人纷纷转头看去。
  
  朱棣收回视线,看向谭渊,“让兄弟们全都下马车休息,在等等……”
  
  眼下,整个城头灯火通明。
  
  他们只要再靠近,就会被元军第一时间发觉。
  
  不如等到四更天时。
  
  人最是疲倦时,再行动。
  
  很快,兄弟们细微的呼噜声响起。
  
  朱棣翻身下马,揉了揉脸,让脑子清醒些。
  
  “王爷,伱也休息会儿吧?”谭渊提醒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