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三百八十九章:沸腾!愈演愈烈!

第三百八十九章:沸腾!愈演愈烈!

第三百八十九章:沸腾!愈演愈烈! (第2/2页)

交代一句,朱棣笑着离开。
  
  等朱棣走远一些。
  
  春晓才抬头,眼睛红红看着朱棣背影。
  
  ……
  
  “王爷。”
  
  朱棣抵达王府前院时,叶茂已经在等着了。
  
  朱棣点点头,两人翻身上马,就往宫内而去。
  
  ……
  
  奉天殿外。
  
  群臣等着开朝同时,三三五五凑在一起,低语交谈。
  
  “听说,叶茂这个忘恩负义之辈,昨天回来,没有去东宫,直接住到了朱府。”
  
  “这就是摆明了告诉天下人,从今往后,他叶茂是燕王的人。”
  
  “恐怕,这是叶茂最后一次回朝述职了。”
  
  “爱回不回,我更在意,这个狼心狗肺之辈,带回什么成果,这般骄纵!”
  
  ……
  
  刘伯温站在百官序列前。
  
  听着后面窃窃私语声,余光看向站在前面的朱标,有些人,一副义愤填膺,恐怕更多是故意以忠臣之名,挑拨太子和燕王关系。
  
  太子的才智,应该能看得清楚。
  
  可这些声音。
  
  在太子心中,会不会产生影响?
  
  他不得而知。
  
  也无从判断。
  
  哎!
  
  刘伯温无奈叹了口气。
  
  天下间,很多事情,之所以变坏。
  
  就是这种搞破坏的人太多了。
  
  滴水穿石!
  
  大明的未来,以他的年纪,大概率是看不到了。
  
  但他不希望,这对兄弟手足相残。
  
  太子有大明的底蕴。
  
  燕王有出众优秀的才能。
  
  说实话,这对兄弟相争,胜负他无法判定。
  
  但一定是山河倾倒,日月变色!
  
  “朱四郎来了!”
  
  一声轻呼响起。
  
  刘伯温思绪被打断,与其他人一样,转身向后看去。
  
  两人,一前一后,亦步亦趋而来。
  
  “怎么来上朝,还穿着他们陆军第一镇的军服?他朱四郎想干什么!”
  
  “很明显呗,人家这次回来,时时刻刻穿着陆军第一镇军服,就是告诉天下所有人,人家自成一系!”
  
  ……
  
  刘伯温看着朱棣,身着一套完全有别于大明传统俯视的挺拔整洁军服。
  
  百官猜测没错。
  
  燕王此番回朝,时时刻刻穿陆军第一镇军服,就是告诉天下人。
  
  他和大明的区别。
  
  可百官的心态很有问题。
  
  燕王若是留在大明,他们忌惮痛恨。
  
  燕王现在摆出一副,要独立于大明之外的态度。
  
  这群人还不满意。
  
  酸溜溜。
  
  一副想要燕王对朝廷唯命是从的模样。
  
  这心态,让人又好笑又无奈。
  
  合着,人家燕王怎么做都不对?
  
  朱棣在群臣瞩目中,带着叶茂沿阶而上。
  
  叶茂来到对应他品级的位置停下,目视朱棣继续向上,‘在大明,王爷没办法继续向上,可出海后,王爷肯定会带着我们,这样一步步,一步步,走向最辉煌!未来,朝廷都得羡慕!’
  
  目视中,叶茂激动,暗暗握拳。
  
  朱棣经过徐达身边时,给徐达请安,和刘伯温、蓝玉、沐英等人简单交谈几句,来到朱标身边,含笑道:“大哥。”
  
  朱标含笑看着,指了指朱棣的军服,“不要总把自己当军人看待。”
  
  朱棣点头,笑着解释:“大哥,我们这种军服设计,是有意图的,四海之民,部落繁多,族群也多,每个族群都有不同的服饰、发饰……”
  
  想把这么一个散装的群体,统合成一个族群。
  
  是一个十分大的课题。
  
  除了夹杂在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理想中的中原文化。
  
  车同轨书同文。
  
  另外一件事,也必不可少。
  
  那就是统一服饰、发饰!
  
  历朝历代,新朝建立,都要对服饰、发饰做出一些改变。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现在的大明。
  
  中原的服侍、发饰经过了不断变迁迭代。
  
  为何?
  
  其实很简单。
  
  从肉眼可见的服侍、发饰,扫除前朝痕迹!
  
  “为何不用咱们大明服饰呢?”朱标看着朱棣,笑问:“你想在四海之上,扫除咱们大明的痕迹?”
  
  朱棣坦然笑着摇头,“强推大明服饰、发饰当然可以,可这种同化行为,太霸道,留下的后患太大……”
  
  太霸道的掘根。
  
  一定会把一些根系留在土壤中。
  
  留下太多隐患。
  
  他喜欢不动声色的掘根。
  
  直接在四海之上,通过他们这些精英层,引领一种服侍、发饰潮流,百姓必然效仿。
  
  将来,这种分体式服饰就会成为所有四海之民一种共同标识。
  
  一种共同身份认同的象征。
  
  现在是军中。
  
  未来,他会在文官中开始推行。
  
  带动商贾们。
  
  最终影响下面百姓。
  
  直到完成四海之民易俗的目的。
  
  ……
  
  说到最后,朱棣笑着摊手,“反正,就是件衣服,在服饰方面,我温和易俗,在文化方面,我强制性推行中原文化教育……”
  
  牺牲一下表象,温和掘了四海之根。
  
  完成不留隐患的同化。
  
  他不认为有什么不可。
  
  而且,随着工业化发展,大明现在的服饰,根本无法适应工业化。
  
  既然如此,为何不提前一步到位呢?
  
  朱标深深看了眼朱棣。
  
  ‘真阴险!’
  
  竖耳偷听的百官,听完后,很多人忍不住暗骂一句。
  
  一直以来,朱四郎给他们最深的印象,就是霸道!
  
  可这掘根谋划中。
  
  却让他们看到了朱四郎的阴险!
  
  ……
  
  “开朝!”
  
  殿内突然响起的尖细声,打断所有人思绪。
  
  吱呀!
  
  沉闷威严的开门声传出。
  
  朱标、朱棣领衔群臣鱼贯而入。
  
  待群臣在殿内站好后。
  
  朱元璋现身。
  
  群臣微微愣怔。
  
  余光纷纷看向朱棣。
  
  朱棣看着被朱元璋牵着手,走上龙庭的雍鸣。
  
  眼中愕然之色,也一闪而逝。
  
  昨晚老头子派人传旨参加今天早朝,顺便把两个孩子接到宫中。
  
  说是想孙子孙女了。
  
  可他没想到,老头子带雍鸣上朝。
  
  雍鸣不是祈婳!
  
  朱元璋落座,百官都未回神。
  
  朱元璋冲朱棣笑骂:“看什么,你家闺女是个懒虫,睡的不愿起来,好好着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回神,忙山呼万岁跪安。
  
  朱棣也忙跟着,低头暗暗苦笑。
  
  他倒是知道,之前小祈婳也只跟着老头子参加午朝,甚至还在午朝时间,在龙庭睡觉。
  
  对小祈婳来说,别说早朝了,就是午朝,都是折磨。
  
  可雍鸣是皇孙!
  
  和祈婳不同!
  
  “平身!”
  
  “谢万岁!”
  
  群臣起身,看着立于御案旁,小小的身影。
  
  朱元璋看向朱棣,继续刚才的话题,“接下来,你们北征这一年多,雍鸣和雄英跟在咱身边学习。”
  
  群臣松了口气。
  
  饶是如此,眼神依旧暗暗抵触看着朱棣。
  
  朱元璋懒得理会百官想什么。
  
  他就是想给老四带带小雍鸣。
  
  这次之后,恐怕他们爷孙相处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朱元璋收敛思绪,目光巡视,“福建布政使叶茂来了吗?”
  
  “臣在!”
  
  叶茂恭敬应了一声,从文臣序列中,跨列而出,抱拳躬身。
  
  朱元璋笑问:“所有人都等着你汇报福建今年情况,你先汇报吧,不然,今天早朝,众人也神不思属。”
  
  “臣遵命!”
  
  叶茂领命后,默默深吸一口气,微微握拳,又松开,从袖中拿出折子,双手高捧。
  
  小太监接过折子,小跑转交朱元璋。
  
  叶茂同时汇报道:“今年一年,福建商税、田税、海贸税……等所有税种,总收入……”
  
  叶茂停顿一下。
  
  群臣唇角抽抽,一边暗骂,一边竖起耳朵。
  
  生怕漏掉什么。
  
  “两百万两!”
  
  两百万两!
  
  两百万两!
  
  ……
  
  叶茂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所有人瞬间呆滞。
  
  朱元璋翻看详细内容的动作都微微顿住。
  
  下一秒,也顾不得看各税种详细罗列情况,径直翻到折子最后面。
  
  笑意浮现,唇角渐渐向耳根咧开。
  
  真的?!
  
  百官目睹朱元璋的神色变化,这才回神。
  
  殿内瞬间哗然。
  
  “这是真的?”
  
  “两百万两!两百万两啊!”
  
  “就算按照所有税种,均税,十税一,两百万两税赋,就意味着,一年之内,福建一地创造了相当于两千万两财富!”
  
  “不止两千万,这个十税一不准,至少三千万!”
  
  “就按三千万计算,福建四百多万人丁,也就意味着,今年一年,福建平均每人创造了将近八两银子的财富!”
  
  “这怎么可能!这可是相当于八两银子的财富!”
  
  ……
  
  叶茂悄悄看了眼朱棣。
  
  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他现在,特想在这些同僚面前,挺着胸膛,微微仰头。
  
  可惜,这是奉天殿。
  
  不能这么干。
  
  小雍鸣站在御案旁,抿唇、崇拜看着朱棣。
  
  他站在高处,能清晰看到,群臣看向阿爹眼神变化。
  
  能清晰感受到,气氛、情绪的变化。
  
  小家伙的小动作,没有逃脱朱元璋双眼。
  
  ‘有老四这个好榜样,雍鸣长不歪。’
  
  朱元璋笑笑,伸手揉揉小家伙小脑袋,“肃静!”
  
  声音响起。
  
  殿内瞬间安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全都隐晦看着朱棣。
  
  朱元璋拍了拍奏折,严肃看向叶茂:“叶茂,这份折子中内容属实?你们没有为了朱棣脸上有光,对福建百姓横征暴敛吧?”
  
  “陛下,臣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叶茂掷地有声保证。
  
  朱元璋笑笑看向朱棣。
  
  他这么一问,就是让百官闭嘴罢了。
  
  首先,老四的性格,绝不容许叶茂做这种事。
  
  若是换成老二,他到的确要好好查查。
  
  其次,若福建布政使衙门横征暴敛,锦衣卫早汇报了。
  
  毕竟,整个福建的锦衣卫体系,是直隶外,最完善的。
  
  说实话,他听到这个数字时,也头皮发麻。
  
  福建一地,四百万人口,给朝廷创造两百万税赋!
  
  福建一年之内,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
  
  “叶茂,百官刚才议论,福建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你们布政使衙门,有没有统计过,百姓一年到头,手里能拿住的粮食、钱货,合计多少银钱?”
  
  “禀陛下。”叶茂恭敬汇报道:“臣在折子内有详细记录,经过布政使衙门走访,一些土地条件较好的农村,百姓能拿到合计四两银子钱货,土地条件恶劣的农村,百姓合计能拿到将近三两银子,城内百姓多点,一年内,能拿到五两多点……”
  
  朱棣认真听着。
  
  这些,昨晚他也没有仔细问。
  
  这里的人均财富。
  
  是连百姓口粮计算在内的。
  
  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子。
  
  今年的情况,每家每户,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按照人均三两计算,也就勉强有一两银钱节余。
  
  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当初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
  
  乡亲们一年到头,也没有这么多节余。
  
  土桥村的自然条件,可比福建那些自然条件好的村子都好。
  
  人均创造八两银钱财富。
  
  按照布政使衙门走访调查的这个情况。
  
  就意味着,一年内创造出的财富价值,大约有四到五成,最终流向了百姓。
  
  这个民间财富流动比例,还算建康。
  
  未来,随着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百姓积极拓宽经营范围。
  
  像土桥村,开米铺、酒铺。
  
  充分与商贾竞争,财富会更多流向百姓。
  
  现在,福建乡土村社还处于,接海商订单的阶段。
  
  并未参与积极竞争。
  
  “叶大人。”朱标好奇询问:“为何,城内人口比建成乡土村社的百姓更富裕?”
  
  按照金陵建成乡土村社的县府情况。
  
  如今,农村百姓的情况,正在拉近和城内百姓的差距。
  
  根据方希直、练子宁等人估算,用不了几年,恐怕农村就会赶超城内百姓。
  
  土桥村联合周边十几个村子,据方希直说,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城内百姓。
  
  ‘太子恐怕不愿意听这个原因。’
  
  叶茂暗暗腹语,恭敬答道:“禀太子,城内百姓比农村百姓富裕,主要是因为,今年福建用经济挤兑的手段,迫使很多商贾,自行完成雇工身股制改造,如今,福建已经有七成商贾,施行了雇工身股制,明年,顽固不愿接受雇工身股制改造的,我们福建上上下下,将以经济手段,彻底将剩下这群顽固分子,铲除!这种顽固者,在福建没有立足之地!”
  
  叶茂想到福建的种种变化。
  
  情绪激昂。
  
  不自觉,就嘴瓢了。
  
  说到最后,杀意凛凛。
  
  丝毫没有意识到,百官脸色瞬间十分难堪。
  
  等叶茂意识到时,已经晚了。
  
  懊悔看向朱棣。
  
  朱棣微微点头。
  
  他不怕被人仇视。
  
  这些事情,叶茂不说,将来南巡,又或者其他时间点,也会完完整整传到朝中百官耳中。
  
  朱标沉默。
  
  还是雇工身股制。
  
  “好!”
  
  朱元璋大赞一声,打断百官各异的思绪。
  
  朱元璋含笑看着叶茂,“这些年,你配合朱棣做的不错,等北征结束,咱南巡看看你们福建,若真的有你们汇报的这般好,咱会下旨,提升福建为特别行省,归属朝廷直辖,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海贸构成的福建模式,将永久保留!”
  
  叶茂激动抬头。
  
  他昨晚听王爷隐晦提过。
  
  可到底只是陛下私底下许诺。
  
  今天陛下直接当着百官说出来,只要福建建设,让陛下满意,特别行省就板上钉钉了!
  
  “臣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陛下,福建的发展已经陷入瓶颈,昨天回朝后,臣请示王爷,准备,明年精细化发展福建乡土村社,突破现在的瓶颈!”
  
  朱元璋微微惊讶,看看叶茂,再看看朱棣。
  
  百官也是如此。
  
  朱元璋询问,“老四,福建还能比现在更富裕?更好?”
  
  朱棣抱拳,“短期内,受海贸体量、造船制约,由海贸提升福建建设,已经潜力不大,不过,福建面向咱们大明,精细化发展,只要成功,的确能让福建更上一个台阶。”
  
  他也不敢把话说满。
  
  毕竟,精细化发展不容易。
  
  “你还有谦虚的时候?”朱元璋打趣一句,手放在膝盖上,微微握拳。
  
  他激动啊!
  
  “叶茂!”
  
  “臣在!”
  
  “你们的精细化发展,咱准了,咱南巡时,希望看到一个,更好的福建!”
  
  “臣遵命!”
  
  百官暗暗看着叶茂、朱棣。
  
  ‘哼!吹得震天响,南巡倒要好好看看!’
  
  这一刻,许多官员,生出了一定要想办法,跟随朱元璋南巡的念头。
  
  他们要去挑刺!
  
  特别行省,福建模式成为定制,绝不能接受!
  
  留着这块毒瘤。
  
  将来有一天,极有可能让这个脓疮,蔓延整个大明!
  
  ……
  
  随后的早朝,百官开的也神不思属。
  
  随着早朝结束。
  
  消息迅速传开。
  
  吕本听闻消息后,咬牙道:“备车!”
  
  他要马上回北平,把朱棣和乌云琪格的消息散播到草原上。
  
  特别行省?
  
  朱四郎若是死在北征途中。
  
  或成了北元俘虏。
  
  他倒要看,朱皇帝还有没有心情南巡!
  
  ……
  
  “福建今年上交朝廷两百万总税赋!”
  
  “听说,福建今年人均创造八两财富!”
  
  “这是啥意思?”
  
  ……
  
  “什么,福建一直在搞雇工身股制?已经完成了七成改造?”
  
  “千真万确,据说,燕王和叶布政使承诺,明年,整个福建全都要改造成雇工身股制!”
  
  “还有呢!还有呢!陛下说了,南巡福建若是真有汇报的这么好,福建会列为特别行省,朝廷直辖,福建模式,永久保留!”
  
  “凭什么,福建都能搞雇工身股制,咱们金陵作为皇都却一直没动静!”
  
  “凭燕王主政福建呗!”
  
  ……
  
  整个金陵瞬间被点燃,沸腾……
  
  事关百姓自身直观、切身福祉,沸腾程度,超过朱棣回朝,超过陆军第一镇赢得对抗演练。
  
  议论愈演愈烈。
  
  朱棣没料到。
  
  朱元璋没料到。
  
  所有人都没料到,百姓反响会如此之大。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吕本离京,北征布局开始了,情节进入下一个高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