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三百六十八章:胡惟庸需要朱允炆!杨东旭的抉择!

第三百六十八章:胡惟庸需要朱允炆!杨东旭的抉择!

第三百六十八章:胡惟庸需要朱允炆!杨东旭的抉择! (第2/2页)

他兵力本来就少。
  
  第一混成协虽然暂时是支守备军。
  
  但战斗力也必须保证。
  
  通过不断和第一镇,营与营对调,让第一混成协逐步经过实战洗礼。
  
  最终,无论是第一镇,还是第一混成协。
  
  都要拿出去,就能一战!
  
  当然,轮训对调,得等北征之后。
  
  呼!
  
  孙元楚暗暗松了口气,往后的事情往后再说。
  
  总之,北征之前别调入第一混成协就成。
  
  当即立正,铿锵道:“卑职一定不让王爷失望,守好巴拉望岛,给王爷编练出一个营!”
  
  ……
  
  安排好孙元楚后。
  
  朱棣率军启程。
  
  回程中,除了没走的商贾豪强外。
  
  还多了几个人。
  
  民都洛岛以刘江河为首的族长们。
  
  这部分人,想去鸡笼屿和福建参观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
  
  最终,民都洛岛的万余汉民,舍不得离开民都洛岛。
  
  对此,朱棣也能理解。
  
  毕竟,多少年拼搏建立的房舍,开垦出来的良田,全都在民都洛岛。
  
  迁徙巴拉望岛,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再来。
  
  非逼入绝境,很难舍弃。
  
  最终,他请梁道明吕珍帮忙,三方组成两百艘战船舰队,迫近吕宋国都马尼拉。
  
  打着为中原被压迫汉人遗民主持公道的旗号。
  
  迫使拉干王做出让步。
  
  对民都洛岛汉人遗民征收赋税,由以前三倍于当地原住民,降低为一点五倍。
  
  对这个结果,刘江河为首的民都洛岛汉民十分高兴兴奋。
  
  朱棣也很高兴。
  
  吕宋朝这种区别对待。
  
  注定了,民都洛岛汉民不可能真正认可拉干王。
  
  而现在的好处,也是他为民都洛岛汉民争取的。
  
  民都洛岛势必和他为首的势力走的更近。
  
  这有利于将来征讨吞并吕宋。
  
  同时,经过他的说服,刘江河为首的当地大族族长,愿意去考察观摩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
  
  朱棣对这些大族族长提出的条件很简单。
  
  只要他们答应帮助族中百姓搞乡土村社。
  
  作为他们不入股参与的交换,他会扶持这些当地大族,经营海贸。
  
  他们的钱财,没资格直接进行福建到南海的海贸。
  
  但福建海商们,把货物运送到吕宋,可以售卖给他们。
  
  他们作为吕宋本地人,虽然是汉民,可在吕宋到底也有不少人脉,可以拿着货物,在吕宋贩卖。
  
  利润也十分可观。
  
  不过,必须推行雇工身股制。
  
  在这一点上,朱棣展示了十分强硬的态度。
  
  海外无论原住民还是汉民。
  
  不以族群划分。
  
  以对他理想支持来划分。
  
  无论是什么人,谁反对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就是他的敌人!
  
  谁如果不改变思想,站在对立面,他都会毫不留情铲除。
  
  在四海之上做事,他不会如在大明那般,处处谨慎。
  
  在这里。
  
  他定下规矩,必须执行!
  
  强硬的态度一定要表达。
  
  做事的手段又要另当别论了。
  
  刘江河等人上了战船后,朱棣就把福建已经开始搞雇工身股制的商贾豪强,与这群人安排在了一起。
  
  让这部分人现身说法。
  
  这些人,与刘江河等人身份差不多,很多人都是一族之长。
  
  他们对乡土村社、对雇工身股制的反思,现身说法讲给刘江河等人,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触动对方。
  
  毕竟,双方的阶级立场是一样的。
  
  与生俱来,有同一阶级的情感。
  
  ……
  
  除了刘江河等人外。
  
  还有一个人,陈忠。
  
  陈忠命挺硬。
  
  竟然奇迹般活下来。
  
  朱棣曾提出,可以送陈忠回马六甲。
  
  对此,陈忠直接婉拒,言称:“我已经报了陈家之恩,如今只想隐姓埋名去燕王的鸡笼屿,去燕王主导施政的福建看看……”
  
  对此,朱棣当然欣然同意了。
  
  陈忠的想法,他也猜到了。
  
  无外乎,希望给其家族留一条后路。
  
  朱棣并不介意。
  
  创业,就要有足够的胸怀,容纳形形色色的人。
  
  只要有利于创业就行。
  
  待创业成功,如果大家还能走在一起,能奔着下一个目标努力,那就一起努力。
  
  如果大家走不到一起,好聚好散便是。
  
  根据其出力多寡,给其一份富贵荣华。
  
  如果有人不满足,想对他做点什么,想对他推行的理念做点什么。
  
  直接清洗掉便是。
  
  古往今来。
  
  小到个人发展。
  
  大到帝王创业,都是如此。
  
  历史评价老头子心狠手辣。
  
  可笑!
  
  俗人眼光罢了。
  
  当一群勋贵,无法和老头子同心同德,怀有相同的理念,一路往前走。
  
  又不愿接受一份荣华富贵回家享福。
  
  那就只有被清洗的命运。
  
  无非是最终谁输谁赢罢了。
  
  人生这条路,总有很多人,拉也拉不动,想继续往前走,要么分道扬镳。
  
  如果被人死死拽着腿,拖累前进步伐。
  
  只能一脚踢开。
  
  这种事,无法以感情、正义、道理、公理来衡量。
  
  ……
  
  十数日后。
  
  朱棣抵达鸡笼屿。
  
  当天,整个鸡笼屿十分热闹,庆祝凯旋。
  
  随后几天,朱棣亲自带刘江河、陈忠等人,参观了鸡笼屿,又送对方前往福建。
  
  去了福建,叶茂、辉祖、蒋有孝会安排这些人观摩事宜。
  
  重新恢复平静后。
  
  朱棣开始着手组建第一混成协。
  
  当夜。
  
  一大家子人,吃过晚饭后。
  
  东旭抱着雍鸣,跟着朱棣、徐妙云来到房间。
  
  朱棣落座后,示意东旭坐下,笑着询问:“听说要组建第一混成协,你坐不住了?”
  
  东旭想当兵,想给他帮忙,他和妙云都很清楚。
  
  杨东旭讪笑,点点头。
  
  徐妙云倒好茶后,朱棣把一杯推到杨东旭面前,审视着这个大小伙子。
  
  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
  
  东旭才十岁。
  
  村里的孩子王。
  
  眨眼时间,就已经成了大小伙子。
  
  时间过得可真快。
  
  朱棣收起感慨思绪,询问:“你的学识,现在参加科举,考个秀才都没问题,真不准备考科举了?”
  
  小雍鸣坐在杨东旭怀中,好奇抬头看着杨东旭。
  
  杨东旭摇头,“师傅、师娘,曾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师傅也不惟功名是举……”
  
  自从师傅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鸡笼屿后。
  
  就越来越忙了。
  
  他受师傅、师娘教导庇护这么些年。
  
  学了一身本事。
  
  现在只想替师傅分忧。
  
  反正,他也没想过回大明,为朝廷效力。
  
  作为师傅的学生,还需要那一纸功名吗?
  
  朱棣懂这孩子心思。
  
  点点头,略作沉吟,说道:“师傅编练混成协,你跟着师傅一起帮忙,但你不在混成协任职……”
  
  杨东旭抿了抿唇,认真听着。
  
  “你在我身边,正式的职务是兵备官,从明天起,咱们鸡笼屿的造船、冶铁、火器工坊等一系列军事相关的事物,我会慢慢让你蒋叔教导你接手……”
  
  进忠这几年,管着鸡笼屿的一摊子,几乎都快累垮了。
  
  东旭在他心中。
  
  就是未来的军备大臣。
  
  到底是自己抚养、教导长大的孩子。
  
  他舍不得扔到军中,推上战场。
  
  东旭这样的孩子,扔到军中也是一种浪费。
  
  这天下最不缺能带兵打仗的。
  
  但缺能提升技术的。
  
  东旭学了这么多年,他的知识才华,更应该发挥在军事技术方面的探索。
  
  “你不要失望,军备方面有很多你发挥的地方,比如,如何使咱们的战船速度更快,扛风浪更强,比如火铳弹丸发射后的弹道,研究弹道,提升火铳射击精度以及距离……”
  
  伽利略为什么研究两个铁球自由落体运动。
  
  因为对方是军备官。
  
  本身就是研究弹道的。
  
  伽利略可以,他的学生,杨东旭就不可以?
  
  一直以来,他都没有过分凭借穿越者,推动什么科技树发展。
  
  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对人力方面的营运组合。
  
  乡土村社如此。
  
  雇工身股制也是如此。
  
  他就是想创造一片适合科学技术、各种聪明才智生根发芽的土壤。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只有土壤合适了。
  
  种子才能萌芽,才能茁壮成长。
  
  如果土壤气候不合适。
  
  种子即便能萌芽。
  
  生长过程也会极为艰难。
  
  甚至,很大概率会枯萎。
  
  明朝末年,中原的土地上,已经开始发生资本萌芽。
  
  明朝末年,中原的土地上,各种探索已经十分活跃。
  
  可就是土壤不对,气候不合适,这颗种子最终枯萎。
  
  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一旦完善,将会极大促进所有人的积极创新。
  
  任何科技,都是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相信,无数百姓,会一步步探索实践,推动技术发展。
  
  不改造气候和土壤,他以穿越者的身份,建立再高的华丽阁楼,终究都是空中楼阁。
  
  被暴虐推到的可能性太大。
  
  东旭在大明,搞明白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
  
  或许不能名留青史。
  
  但他这个老师,可以给这个学生著书立说,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名留青史。
  
  “你先跟着师傅,接触军事,将来,等你年纪再大点,如果还想从军,师傅给你机会,师傅和你立个十年之约如何,你现在十五,如果你二十五岁,在军备方面的探索,还没出成绩,还想从军,师傅就亲自送你从军,怎么样?”
  
  十年。
  
  如果这孩子,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探索,真的没有进展。
  
  无论是从文从武。
  
  他都可以安排。
  
  才二十五岁。
  
  彼时,家也有了,孩子也有了。
  
  性格也更加稳重成熟。
  
  能力也更强。
  
  到时候,即便从军,他也放心。
  
  “嗯。”
  
  杨东旭笑着点头,鼻音却有些哽咽。
  
  他又不是傻子,也不是白眼狼,岂能不知,师傅这么安排的良苦用心。
  
  师傅自己早早就冲杀在第一线。
  
  如今,却处处为他们考虑,给他们选择机会的同时,尽可能的在他们扑棱翅膀,振翅翱翔前。
  
  给他们最大庇护。
  
  朱棣笑着瞪了眼,“没出息!”
  
  然后转移话题,询问:“观摩团捎信来时,八叔就在信里提及,给你说的亲事……”
  
  八婶儿直接把人家姑娘当童养媳,接到了土桥村。
  
  倒不是让小姑娘帮着做事。
  
  而是想让小姑娘去村中学堂学东西。
  
  村中另一批年龄更小的孩子已经到了读书年纪。
  
  村里学堂请了先生。
  
  八叔、八婶儿自己掏钱,送未来儿媳去学堂学习。
  
  不得不说,八叔八婶儿很有眼界。
  
  “你现在十五了,准备什么时候回去成亲?”
  
  东旭脸瞬间红成猴屁股,低头,看着怀中小雍鸣,有些害羞道:“师公启程时,我写了封信给家里,我准备等师傅带领第一镇回金陵时,跟着回去……”
  
  师傅现在走不开。
  
  可他人生头等大事,成婚。
  
  他想师傅、师娘能在场。
  
  他想在这个场合,像对待父母,给师傅、师娘磕个头。
  
  朱棣笑着揉了揉小伙子脑袋,“行,到时候咱们一起回去。”
  
  “明天起,就跟着师傅,协助师傅一起编练第一混成协,在这个过程中,师傅教你练兵、统兵……”
  
  ……
  
  翌日。
  
  江宁。
  
  大清早。
  
  嗒嗒嗒……
  
  一人一马冲入城内,直奔王记药铺。
  
  药铺尚未开门。
  
  耿瑄抵近药铺,一跃从战马跳下来,跑到门口,就拍门大喊:“民丰,民丰,快点!”
  
  他想喊媳妇春晓。
  
  可怕春晓生气。
  
  刘民丰这傻小子,就是最好的工具人。
  
  吱呀!
  
  药铺门打开。
  
  耿瑄看到亭亭玉立的少女时,脸上笑容顿时更甚,“春晓,快点准备一下,咱们回金陵,今天,咱们师傅的海军战船就要抵达金陵!”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