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阴阳矛盾 (第2/2页)
唯有张载沉思片刻后,神情开始变得兴奋,他开口道:“愚尝苦思‘太虚即气’,气充塞宇宙,至实至动,然其聚散屈伸、升降浮沉之内在机枢,始终不得其门,今闻此论,豁然开朗!”
“阴阳二气,非仅为气之清浊两端,实乃一气自身所蕴之两种根本情状与力量,相反而相成,相摩相荡!正是此内在之‘矛盾’相激,方有‘动’之勃发,动极而力竭,则‘矛盾’之势转,促其归于‘静’之凝敛,静极复动,循环无端!”
“宇宙间,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万物生灭,莫不是此阴阳矛盾之气,交感、激荡、转化之结果,‘矛盾’者,实乃‘气化流行’之枢机,万物生生不息之原动力也!”
——啊?
陆北顾微微张大了嘴巴。
这是什么怪物啊?说一遍不仅能领悟到精髓,还能马上举一反三?
此刻,他终于认识到了顶级哲学家恐怖的思辨能力。
张载激动地踱步,旋即又猛然停住。
他直视陆北顾,抛出一个更深的追问:“然则,气聚而成形,物各有其性;气散而复归太虚,太虚无形,至静至一。若依‘矛盾’为万物化生之枢机,则气聚之时,矛盾显;气散归虚之时,矛盾是否亦随之消散?太虚之中,矛盾存否?若存,其状若何?若灭,则气之散入太虚,岂非归于寂灭死静?此与佛老‘空’、‘无’之说,又有何异?”
张载的追问直指“气本论”的终极问题。
作为本源的“太虚之气”与作为现象动力的“矛盾”之间,是何种关系?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其宇宙论,能否彻底摆脱佛老“空寂”本体的阴影。
“子厚兄问太虚之中矛盾存否,我以为,气聚成形,阴阳矛盾显,万物化生;气散归虚,阴阳矛盾隐,复归太虚之本然。太虚非空非无,乃气之本体状态。”
“此状态,非死寂,乃蕴含阴阳矛盾之潜能,如同水之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覆此乃‘能’之两面,即是水之‘矛盾’潜能.常态之下,水波不兴,矛盾潜能隐而不显;遇风起浪,矛盾潜能显化为现实冲突。”
“故而太虚即气之本体,其本身即蕴含阴阳矛盾之无限潜能,此潜能乃一切气化流行、万物生灭之总根源。曰:太虚无形,矛盾潜蕴;气化有象,矛盾显行。此即‘体用一源,显微无间’!非但与佛老之‘空寂’迥异,更彰显宇宙生生不息之真谛。”
陆北顾巧妙地将“矛盾”作为“气”的潜能属性融入“太虚即气”的本体论中,尝试来解决张载的终极困惑。
张载的神情,变得若有所思了起来。
而在张载思考之际,程颢又开口问道:“吾辈常言‘心统性情’、‘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乃吾儒根本,若依此‘矛盾’之说,万物皆有其内在矛盾,相摩相荡,此乃化生动力,吾深以为然。然则,此矛盾之相摩相荡,是否仅为力量之角逐、形式之更迭?其间可有‘仁’之生机、‘爱’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