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杨钊和闪光文化 (第1/2页)
与此同时,在蓉城高新区的一栋写字楼里,杨钊正对着电脑屏幕发愁。
他的公司“闪光文化”占据着这层楼的一个角落,办公区只有400多平,但装修得颇具现代感,墙上贴着不少旗下网红的照片和短视频平台的lOgO。
只是此刻,公司里显得有些冷清,只有二十几个员工在工位上无精打采地敲着键盘。
杨钊的办公室是玻璃隔断的,他能看到外面的情况,外面的员工也能看到他。
但他此刻没心思管这些,他的注意力全在屏幕上那些惨淡的数据上。
杨钊算是国内最早一批投身MCN(多频道网络)行业的人。
最早是从游戏直播平台斗鱼起家,签了几个技术不错有点幽默感的小主播,做游戏内容聚合和推广。
那时候行情好,靠着平台红利和一些广告植入,也赚了点小钱,过得还算滋润。
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斗鱼这类游戏直播平台,流量高度集中于头部顶流大主播,像他这种小MCN机构,能分到的资源和曝光量极其有限。
旗下的主播不上不下,难以突破瓶颈。
内容形式也相对单一,过度依赖游戏直播,变现渠道主要靠平台分成和少量广告,抗风险能力很差。
去年,看到短视频风口崛起,尤其是抖音的迅猛发展,杨钊意识到必须转型。
他果断带领团队开始向抖音倾斜资源,尝试孵化短视频网红。
但抖音的逻辑和斗鱼完全不同。
斗鱼看重的是直播时长、互动性和游戏技术,而抖音更偏向于短、平、快的创意内容,算法推荐机制神秘莫测,对内容质量、人设打造、运营技巧的要求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他的团队尝试做了几个方向:颜值舞蹈、美妆测评、知识分享......
钱投了不少,人也签了一些,但效果始终不温不火。
做出来的内容要么同质化严重,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要么抓不住热点,蹭不上流量;
好不容易有一两个视频数据稍微起来一点,后续又无法持续,很快被打回原形。
公司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斗鱼平台的老业务增长停滞,收入甚至还有下滑的趋势;
抖音平台的新业务投入巨大,却迟迟不见回报。
现金流开始紧张,员工的士气也有些低落。
杨钊感觉自己就像陷入了一个泥潭,使不上劲,看不到明确的方向。
他靠在椅背上,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电脑屏幕上,是一个竞争对手孵化的抖音账号,短短三个月,粉丝暴涨到两百万,流量数据惊人,听说刚刚又拿到了新一轮融资。
对比自己这边的惨淡,落差之大,让他心里充满了焦虑和不甘。
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缺乏顶级的战略眼光和资源整合能力,缺乏对内容生态和算法规律的深刻理解,也缺乏足够的资本来试错和撬动更大的流量。
单靠他自己和这个小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太难了。
就在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那是父亲最得意的学生,这两年父亲嘴里说得最多的那个男人。
那个已经一飞冲天,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传奇人物——陈默。
华兴最年轻的总裁,集团IT总裁,执掌技术帝国和前沿的智能汽车业务。
这已经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更可怕的是,他还是灵境互动的第二大股东。
这家公司最近在港股上市时可谓是轰动一时,市值超过六百五十亿人民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