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32章 国体初论之其二

第432章 国体初论之其二

第432章 国体初论之其二 (第2/2页)

高拱内阁雷厉风行,但是隆庆皇帝如此信任高拱,也塞进了和高拱政见不合的张居正为次辅。
  
  异论相搅,这是皇帝的本能。
  
  所以当高拱等四位阁臣用请辞来逼迫皇权的时候,隆庆皇帝感觉到了本能的威胁。
  
  朝堂上,是不是存在一个苏泽为先锋,阁老为后援,要给中书省招魂的阴谋集团?
  
  病中的隆庆皇帝难免多疑。
  
  如果不是这几位阁臣都和隆庆皇帝私交极好,高拱也是皇帝最敬重的老师,皇帝大概就要同意他们的请辞了。
  
  但是猜忌总是难免的。
  
  更可怕的是,自己病情缠绵反复,如果撑不过去,那儿子要如何面对外朝的悍臣?
  
  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要思考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冯保通报,阁臣殷士儋求见。
  
  隆庆皇帝本来是不想见的。
  
  但是他和殷士儋的关系很特殊。
  
  殷士儋学养丰厚,长期担任日讲官,皇帝最喜欢听他讲学。
  
  有时候见不到殷士儋,隆庆皇帝还会询问左右,殷士儋怎么没来讲学。
  
  比起高拱这种师生关系,隆庆皇帝和殷士儋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这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轻易斩断的。
  
  隆庆皇帝点头,冯保还是将殷士儋带了进来。
  
  向皇帝行礼之后,殷士儋说道:
  
  “陛下,老臣今日来,是向陛下请辞的。”
  
  隆庆皇帝有些疑惑,你不是早就上了辞表了吗?
  
  殷士儋坚定的掏出自己的新辞表。
  
  “臣归乡致仕的心意已决。”
  
  隆庆皇帝有些黯然。
  
  这下子皇帝也明白了,殷士儋是真的要辞职了。
  
  隆庆皇帝已经失语,也说不出挽留的话。
  
  殷士儋说道:
  
  “请陛下看一看臣的辞表。”
  
  隆庆皇帝打开辞表,他明白这份辞表等于是殷士儋的政治遗产,算是他离开朝堂的最后一表了。
  
  但是看了开头,皇帝又疑惑起来。
  
  这是一篇有关教育的奏疏。
  
  也对,殷士儋的职位是教育专务大臣,他辞表谈教育也是正常的。
  
  这份辞表,讨论的还是德育论和智育论。
  
  这个话题一直都被士大夫讨论,主流的结论是,在预科以上的高等教育中,还是要以智育为先。
  
  而殷士儋的这份辞表,在于强调小学和预科教育中,德育部分的重要性。
  
  特别是殷士儋还要求在这部分教育中,增加有关“忠君”的教育内容。
  
  殷士儋诚恳的说道:
  
  “陛下,教育乃是大事,乃是百年之计。”
  
  “国权在君,如心在身,百体从令,则天下治矣。”
  
  “陛下之权,天授神赋,不可分割。凡议政、立法、刑赏,皆出上裁。内阁和有司不过是陛下委任之权。”
  
  “陛下即国体,忠君即爱国。”
  
  “如此一来,纵是霍光复生,亦不可夺万万臣民之志,凌驾皇权!”
  
  听完殷士儋的话,隆庆皇帝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一套其实也不新鲜,就是宋儒的做法,将皇帝神圣化,和国家绑定。
  
  忠君即爱国,宋儒就是通过这套办法,确立了皇帝的权威。
  
  所以宋代虽然农民起义不断,权臣也有,但是皇帝的权威依然很强大。
  
  强如王安石,没有皇帝支持,也只能罢相。
  
  就连南宋的几任权相,也都是皇权之下的,在没有出过汉唐那样的超级强势宰相。
  
  殷士儋一辈子都致力于心学。
  
  心学在“忠”这个问题,远不如宋儒纯粹。
  
  这从两派对“忠、孝”的论述可以看出来。
  
  宋儒对君主神圣化,忠君就是天理的一部分,就是自然而然就要遵守的,所以孝要比忠更靠后,那忠孝难两全的时候,选择“忠”就是必然的。
  
  阳明心学则认为“天理”和“人欲”并不对立,“心外无理”“心即理”,天理自在人心,人只要自明本心,即可体察天理。
  
  那面对忠孝问题上,阳明心学是从人的本心,也就是人本心是“孝”出发,通过致良知而引出“忠”。
  
  这并不是说阳明心学不强调“忠”,而是认为“忠”是在“孝”发微后的下一个境界。
  
  这也就意味着,对君子来说,“忠”是高于“孝”的,但是对于没有这个思想觉悟的普通人来说,阳明心学就宽容许多,认为孝是本性,不应该苛责。
  
  这微妙的区别,也是让嘉靖皇帝多次打压心学的原因。
  
  而殷士儋这份辞表,在学术上等于开了阳明心学的倒车,又回到了宋儒那一套上去了。
  
  一名心学大儒,其政治遗产竟然是一份论述宋儒思想的教育奏议。
  
  这就是说殷士儋为了皇权,放弃了自己坚持的学术思想。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忠君了。
  
  这可把隆庆皇帝感动坏了!
  
  关键是殷士儋的方案确实不错。
  
  殷士儋又说道:
  
  “皇权至高,则可以超然于万物之上,圣天子可垂拱而治。”
  
  听到这里,隆庆皇帝明白了殷士儋的全盘计划,他手书道:
  
  “所言极是。”
  
  殷士儋见到隆庆皇帝同意了自己的计划,也是松了一口气。
  
  殷士儋是尊皇派,但是他也是文官之一。
  
  隆庆皇帝这样的皇帝自然值得尊,可谁又能保证继任者是什么样子呢?
  
  殷士儋在奏疏中写了宋儒这套的好处,但是这套体系皇帝就要从中枢的日常具体事务中摘出去。
  
  皇帝被神圣化,就不适宜染指具体的政务,要成为超然于朝堂之上的仲裁者才行。
  
  宋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宋代的皇权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宋代皇帝要执行某些政策,就需要提拔倾向于某个政策的宰相,然后委托外朝文官去做具体的事情。
  
  大明这套君主体系,上限很高但是下限很低。
  
  遇到朱元璋这种,政治军事满格的君主,朝廷的效率就很高。
  
  但是遇到不行的君主乱操作,国家就很容易衰落。
  
  殷士儋这套体系,皇帝不行国家也能正常运行,但是皇帝想要有所作为,那权术能力就要非常高明才行。
  
  但这也非常契合如今的情况。
  
  皇帝正担心年幼的太子,是不是能继承好帝国。
  
  想到这里,皇帝不再犹豫,拿起殷士儋的奏疏,批红写上“准奏”二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