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29章 神助攻

第429章 神助攻

第429章 神助攻 (第1/2页)

大明朝对于内阁之权的限制颇深,从根源上就不让内阁成为宰相。
  
  无论大小事务,内阁都需要皇帝的朱批才能处理。
  
  明代也不是没有权倾一方的阁老,但是这些阁老都是要皇帝和内廷配合的。
  
  但即使如同严嵩这样的权倾朝野,等到皇帝想要对付他的时候,也是一点反抗都没有。
  
  皇帝只要一旨圣旨,就能轻易换掉阁臣。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皇帝年幼,阁臣辅政。
  
  这时候阁臣看起来权力很大,但是依然需要太后和司礼监配合。
  
  比如三杨辅政的时期,三杨看起来权力很大,但是等到明英宗朱祁镇长大,张太后又去世后,三杨就很快退出了政治舞台。
  
  原时空张居正也是同样的,他们所谓的宰相权利,是通过内廷配合才完成的。
  
  这一点就和唐宋宰相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大明内阁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
  
  而宰相的行政权,最重要的就是独立的人事权。
  
  汉代的丞相最厉害,不仅仅有独立的人事权,可以任命外朝的职位,还有自己组建班底的权力。
  
  汉代丞相府可是有几百人的官吏编制,专门向丞相负责,为丞相服务的。
  
  汉代宰相还兼具功侯或者外戚之类的身份,甚至可以凌驾于皇帝之上。
  
  唐宋宰相也有任命官员的权力,名为“堂除”。
  
  唐代宰相就可以以政事堂的名义任免官员,宋代更是如此,甚至因为战争,堂除的范围还在扩大,宰相可以任免中高级的武将。
  
  苏泽这份奏疏,借助天花疫情的机会,给内阁争取“七品以下官员任免,以及六部九卿衙门的日常庶务”。
  
  其实这些事务,在隆庆时期,司礼监也都是直接批红的。
  
  但是程序依然要从司礼监走,需要皇帝授权。
  
  这也就意味着,内阁还是在代行皇权。
  
  苏泽这份上疏,就是明确的将这两项权利划归到内阁。
  
  这两项权利别看小,实际上大有深意!
  
  七品以下官员的任免,看起来是很小的权力,七品以下的官员官职低微,但任何官僚体系都是金字塔结构,越是底层的官员数量就越多。
  
  而且官员人事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权力。
  
  就算只是七品以下的官员人事权,那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
  
  再说了,现在是七品以下,日后也可以五品以下嘛?
  
  只要开了口子,那就可以开更大的口子。
  
  其次是“六部九卿衙门的日常庶务”。
  
  大明内阁权力,除了皇权限制之外,还有两个限制。
  
  一个是科道言官,这是朱元璋的制度设计,科道言官一定程度上是皇权的延伸,是皇帝设计出来监督官僚体系的。
  
  虽然实际上科道言官有时候也会成为限制皇权的工具,但是总体上科道的权力来自于皇帝,他们经常会用皇权来限制内阁权力。
  
  不过这一点,苏泽通过考成法,算是控制住了科道。
  
  剩下一个限制,就是部权了。
  
  六部九卿衙门,这是大明朝设立的时候就明确职权的。
  
  《大明会典》中早就详细明确各衙门的职权,他们的权力是有法理依据的!
  
  但是除了明初的时候,日后六部九卿衙门地位一落千丈,牢牢被压制在内阁之下。
  
  六部九卿衙门也不服气,明明你内阁才是个草台班子,凭什么能够节制我们?
  
  咱大明设立六部九卿衙门的时候,你内阁连个编制都没有呢!
  
  阁部权力之争,也是历朝历代政治斗争的一股暗线,绵延至今。
  
  “六部九卿衙门的日常庶务”,这等于强化了内阁对六部九卿衙门的控制,明确了内阁统领六部九卿衙门的地位!
  
  这样一来,必然遭到“部权派”的反对。
  
  此外还有司礼监。
  
  想到这里,李一元更是麻了。
  
  可骂完了之后,李一元又开始思考起来。
  
  这份奏疏是内阁授意,还是苏泽自己的想法?
  
  不可能是内阁的授意。
  
  李一元开始分析。
  
  隆庆皇帝还是舍得放权的,可以说苏泽所提的,“七品以下官员任免,以及六部九卿衙门的日常庶务”,一直都是掌握在内阁手里的,司礼监也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公务反对。
  
  隆庆皇帝的内阁,和司礼监配合默契,没有出现过内外廷的争斗。
  
  眼下皇帝身体不好,甚至连更大的权利都让出来了,内阁其实没有理由授意苏泽多此一举。
  
  退一万步,就算是皇帝驾崩了,太子年幼,秉政的权力还在内阁手里。
  
  有这个动机,扩大内阁权力的,只有未来要入阁的苏泽了。
  
  可是行得通吗?
  
  李一元并不知道。
  
  但是在他看来,苏泽选择的时机还是非常巧妙的。
  
  天花横行,苏泽以防疫为理由,减少内外朝的公文往来,这本身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至于天花疫情结束之后,还要不要继续执行这个政策,那就看皇帝会不会废止了。
  
  以李一元对于这位皇帝的了解,一旦通过了,皇帝大概不会废止。
  
  毕竟不是所有皇帝都是太祖朱元璋那样的权力狂,如果所有皇帝都这么重视皇权,那也不会出现内阁了。
  
  苏泽在这时候上书也是正好。
  
  对于内阁体系的改革,都只能由内阁之外的人提出来。
  
  这也是很常见的政治惯例,总不能自己上书请求给自己升官吧?
  
  但是大明官场上又有这样的一个BUG。
  
  能够提出来对内阁体制改革的,都是阁臣一级的重臣了,他们因为自己就是内阁成员,无法提出对内阁进行改革。
  
  而内阁之外的大臣,因为自身份量不够,也无法上书请求改革内阁制度。
  
  这样的结果,就是内阁这样一套原本当做秘书机关的“不正规”机构,就这样成为了大明的政治核心。
  
  入阁也成了那些科举卷王们的最终努力目标。
  
  也不是没人想要对内阁进行改革。
  
  内阁权力和实际功能不匹配,阁臣施政的掣肘太多,这算是大明的历史问题了。
  
  很多大臣也都提出过要改革内阁,将内阁的权力制度化规范化,而不是这么糊弄着。
  
  但是都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改革措施都宣告失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