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幕僚 (第1/2页)
赵大这一睡,那就是日上三竿。
而起来后,又拉那胡姬过来折腾了一圈,这才开始问起这胡姬的名字。
说来也不是个人,都玩了五次了,都还不知道人家名字。
这胡姬自小就长在川地,虽然曲线夸张,如同一匹西域的汗血宝马,但说起话来却温温柔柔的。
胡姬告诉赵大,她叫茂娘,并无名字。
好好好,的确是茂,妙啊。
赵大往下瞅了一眼,表示印象深刻。
说来赵怀安对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本来他只觉得这幅身体只是牛马的好材料,现在一看却还是自己想得浅了,就这禀赋,那真是鏖战的圣手啊。
刚刚一番折腾,赵大成了贤者,任由茂娘像只大号的波斯猫趴在自己胸口画圈,自己则想着保义都以后的发展。
现在保义都确实发展苗头确实不错,品牌声量也很好,然后投资人和大客户都找了几个,但却有几个发展瓶颈需要赵大好好解决。
一个就是军中乏幕僚、书手、赞画。
说白了,就是军中都是大老粗,别说知识分子,就是识文断字的都凑不齐。
这却是不行的,很多人以为军中有刀就行了,但实际军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具备掌握文字的人去执行。
别看赵怀安的队伍好像只有千人,但在实际的军队序列中,这已经是平日停驻的最大兵力了。
那些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军队,在唐军军制中叫行营,而行营就是这一个个独立的营头组建的。
所以别看现在赵怀安还是个都将,领着千百军,只是个小军头,但在地方上的话却比一个刺史还要权重。
而保义都作为独立营头,其幕下僚佐虽然比不上行营幕府那般规模,但该有的却也不能少。
营司僚至少要有“司兵、司骑、司仓、司胄”这四个最核心的曹佐,
司兵是专门管理士兵的征集、训练、考核、调配;司骑就是管理营中驴马群;司仓就是管理军中粮秣,封存管理,标记检查,不使之浪费。
司胄就是管理营中兵甲成色,每当立营就会先巡视一遍,看哪些有损害,哪些有遗失的,这些都要定期检查,以防军士盗卖军器;
所以之前王铎就和赵怀安说过这个情况,说保义都至少也要配齐这四司,这样军中才能井然有序。
一般成熟的军队,队伍每到一个地方扎营,人家营将都要带着四司去巡查全营,去检查兵士、战马、兵胄、粮秣,只有此四件事弄到心中有数,才能掌握部队的战斗力。
哪像赵大动不动就带着下面人团建、喝酒?
总之当时老王那番话说的赵大满羞愧的,所以他痛定思痛,决定募齐一个营该有的幕僚配置。
包括四个司曹,加上左右两个佐吏,还有军中掌管军纪、司法的判官,以及执法的虞候,这两人都需要配书手和办事的城局、傔人八人。
此外,营帐这边还需军典两人,一个典军、一个典钱粮,都是负责两块事的文牒、起草,反正涉及这两块事的都要管起来。
再加上,负责总操全局事务,辅助赵大的长史、掌书记、参谋诸人,这又是五六个。
总之要想搭建起一个营基的幕所,至少需要十七八个老练的吏佐、幕僚。
此外还有一个要紧事,那就是赵大想把军中的钱库独立出来,一个是专门给弟兄们发饷,一个就是他准备弄一个“义库”。
这段时间,赵大在了解了大唐放贷的风气后,就决定自己搞一个吸纳储蓄的私人钱库。
这第一批储户肯定就是保义都的这帮兄弟们,这帮丘八有钱了也是乱花,不如存在“义库”里面放贷,收利息。
而后面这个利息钱,又可以作为赏钱发给下面的兄弟。
这里面挣钱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赵大要抓住下面人的钱袋子,这样弟兄们的心才能跟着他赵大一起走。
不过这事也不是那么容易办的。
毕竟从本质来讲,这有点挺无耻的,基本就是忽悠员工投资公司,然后投资挣的钱给自己发工资。
所以赵大在想一个契机,把这事办妥帖了。
但不管什么时候办,找一批合格的钱粮书手都是必须要的,而且还不能和原先营中的一批是同一人。
毕竟左手转右手就已经很敏感了,再用同一批人经手,别说兄弟们信不过,他赵大自己都信不过自己。
但这两边人数的需求一加,也四五十号人,本就没跟脚的赵大,短时间里,去哪里弄到这么多熟手呢?
目前为止,几番搜罗下来,赵大才勉强凑了一个长史王铎、掌书记张龟年、判官薛沆、剩下的人压根都没着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