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前朝罪臣林海叩首 (第2/2页)
众人都笑起来,唯有黛玉脸上一红,情不自禁又看一眼楚延,恰好与他笑着的眼神对上,黛玉忙低下头。
楚延微笑道:“林如海是前朝探花郎,为官口碑很好,先是兰台寺大夫,再做了几年的巡盐御史。”顿了下,继续说道:“等他上京来,仍叫他做兰台寺大夫。”
黛玉起身行礼谢恩,脑海中千回百转。
她父亲在奏折内,提到了入宫跪恩一事,这既是答应在大乾朝当官,也是默许……她在宫中受封为妃一事。
黛玉不知道父亲是因看到她在宫中受宠的告示,才答应入朝为官,还是并不介意为新朝效力,可事已至此,她也只得认下。
父亲入朝为官,她在宫中做皇帝妃子。
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不能改了。
湘云乐得一拍手笑道:“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林姐姐替父谢恩!”
众人都笑起来,黛玉也笑着要说话,忽听外面传来声音,下一刻,便有脸色憔悴的年轻公子,一瘸一拐的走进来,正是贾宝玉。
刚才的喜庆气氛顿时僵住。
黛玉住了嘴,不说话,湘云也没话说,宝钗宝琴惜春等更是没别的话,刚才她们也没站起身迎,因她们如今都是皇帝妃嫔,别说贾宝玉来,就是贾母来,在正经场合她们也不去迎。
还是贾母开口道:“你身上有伤,这会子又跑来做什么?快些回去休养。”
贾宝玉看着一屋子姊妹们,忍不住又落泪道:“再过两日,姊妹们就要进宫去……陛下!”说着,他跪下来朝楚延磕头:“我如今也是太监了,请陛下开恩,让我也进宫伺候陛下和娘娘们!”
此刻,王夫人脸色十分难看,一言不发。
贾母叹道:“你又胡闹什么?如今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怎还跟以前一样顽闹。”又道:“你老子跟你娘都拿你没法子,我也管不了你了,今儿趁皇上也在,说开来倒也好。”
楚延随口问:“说什么?”
探春道:“宝二哥一直想进宫,跟我们求了几次,我和二姐姐她们都怕了他。”
楚延笑道:“怎么你们不跟我说?”
湘云忙说道:“再不说这事了,况且二哥哥进宫能做什么?真能当太监不成?”
贾宝玉赶忙点头,说他能当太监!
湘云笑道:“二哥哥别来哄我,你刚才闯进屋来就是没了规矩,进屋后又没有马上跟皇帝陛下磕头,这哪里是太监的规矩?”
楚延忍不住笑。
别人说这话也就罢了,偏偏是湘云是用娇憨率直语气说出来的,可谓是直插贾宝玉心口上!
这时,宝钗含笑道:“宝玉也没有给我们磕头过,可见心里并未把真自己当做太监,不能服侍宫中嫔妃们。依我看,宝玉还是留在家中为好。”
又是一刀!
只把贾宝玉说得脸上紫涨,羞愧不敢回话。
以往在内宅里,他跟姊妹们见面哪里有磕头过?可如今姊妹们都是宫中嫔妃,他只是一个太监,理应在她们面前立规矩才是!
王夫人这时终于说话:“罢了,宝玉你先回去!等会我再去看你。”
那贾宝玉却是忽然跪下,先朝宝钗磕头行礼,再朝湘云、宝琴,以及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分别磕头,一轮磕下来,额头上都红肿了。
最后才朝黛玉道:“林妹妹,我当你太监,服侍你可好?”
黛玉那姣花照水的脸上没有太多神情,只淡淡道:“我屋里并无太监,我也用不着太监来伺候。”
贾宝玉闻言,如遭雷击,那他自宫又是为了什么?!
宝钗说:“我们也不用太监,入宫一事再不必说了。”接着又笑道:“陛下今儿来老太太这,是为林妹妹庆贺有了林伯父消息。”
楚延笑道:“其实还有一事。”
众人都看过来,他继续道:“两日后,朕与姑娘们迁居大明宫,年底再回大观宫,在这儿过年。期间,史太君你们可进宫探视姑娘们,待中秋时,朕再下旨召你们入宫,与姑娘们一同中秋赏月。”
看一眼贾宝玉后,楚延说道:“朕也不是无情之人,你贾家人都入宫了,留你一个在这也不好,中秋时特许你也入宫赏月。”
由不得贾宝玉说话,贾母忙起身谢恩,笑道:“陛下降旨,许我们一起入宫赏月,老身和儿孙媳妇们定当早早准备着。”
邢夫人也笑道:“能入大明宫赏月,是我们的福气,谢陛下恩旨!”
提到赏月,湘云忙高兴说:“大明宫里头有一座好大的湖,那时我们去划船,在船上赏月,看那湖水倒影月亮,我们在船上吟诗作对,定是不可多得的盛景!”
湘云说得诗情画意,连贾宝玉也不禁心生向往。
众人都对中秋湖上划船感兴趣,笑着聊了一番。
贾母笑道:“你们年轻人作诗,我们就不凑热闹了,在湖边亭子中赏月,看云丫头你们在湖中划船顽。”
贾宝玉原本正高兴,忽听老太太的话,顿时又着急起来,那时中秋划船,他还能在船上跟姊妹们吟诗作对吗?!
莫不是只能跟老太太在亭子中,眼睁睁看着皇帝与林妹妹、宝姐姐、云妹妹她们在船上顽……
楚延笑道:“离中秋还有些日,不如期待林妹妹父亲到京,按他在奏折上说的,估计十天半月后就能坐船到京城。”
黛玉眉眼又有了喜色,更不去理会贾宝玉如何。
稍坐片刻后,楚延回大观园,姑娘们一个不留,尽数跟着他回园子去。
贾宝玉又只能看着姊妹们,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那身影高大的皇帝,一步步消失在他视野内……
皇帝刚走,王夫人便吩咐婆子们:“将宝玉搀回房里,这几日也不叫他来请安了,只在床上好好休养!”
婆子们忙应声,过来将贾宝玉扶走了。
邢夫人望着他背影,自言自语一句:“好好一个男孩儿,怎么就成太监了呢?唉,也是可怜的。”
说着也走了。
王夫人手里紧攥着手帕,脸上火辣辣的疼,半晌才吩咐一婆子说:“去叫兰儿跟大奶奶过来我这!”
那婆子脸色为难,悄悄跟她说道:“太太,大奶奶如今跟兰哥儿住在园子里,轻易叫不动人……太太刚才也看到了,陛下给平娘娘也赐座。”又道:“我今早才听说,昨晚陛下又召大奶奶去侍寝,怕是今后咱们也该叫李妃娘娘才是!”
一席话说得王夫人脸上更是无光!
李纨本是自己儿媳,如今却是要变成“李妃娘娘”,今后再见到她,岂不是还要给她磕头行礼?!
这天杀的世道!
她怎么就生了一个短命儿子,又生出一个来讨债的太监儿子……只剩一个亲孙子了!
贾兰是孙子虽也好,可他偏偏不是自己生的!
那婆子早看出她心中所想,因笑道:“太太也别担忧太多,兰哥儿虽不是太太肚子里爬出来的,可太太细想一下,大奶奶今后在宫中当妃子,兰哥儿还能一直跟着?”
王夫人眼前顿时亮起,“你是说……?”
婆子笑道:“兰哥儿以后是要回来住的,那时他是跟宫里当皇帝妃子的娘亲近,还是跟要教养他十年二十年的奶奶亲近?”
王夫人忽然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山的喜悦,少了一个儿子,却多了一个如同儿子的孙子,今后就有依靠了!
大喜之下,王夫人叫人送几份好菜去给李纨和贾兰吃,又吩咐人去量贾兰的身体尺寸,她要亲自给孙子做几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