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5【春风得意马蹄疾】 (第1/2页)
七月下旬。
严校长亲自开车来乡下送录取通知书,后面还跟着市报袁记者的车。
吴梦的家在县城,他上午已经去送过了,下午直奔陈贵良家里。
吴梦终究还是没敢报元培班,那玩意儿太邪乎。
“咵~~~”
车下传来底盘刮擦的声音,严校长却并不心疼,在颠簸的县道开得飞快。
今年全市四个清北,二中就占了其中两个。
轿车驶入村道,天气炎热看不见村民。
严校长瞧见路边不远有民房,便下车顶着太阳步行过去,站在一家人的院坝外喊:“有人吗?请问有人吗?”
袁记者没有下车,天太热了。
他今天的任务很简单,拍一张严校长给陈贵良送录取通知书的合照。
一个村妇走到堂屋门口:“你找哪个?”
严校长说:“我是来给陈贵良送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他考上北大了。”
村妇连忙走去院坝外,朝着远处喊道:“四公,二嬢,你们外孙考上北大了,录取通知书都送来了!”
热得只能窝在家里睡觉的村民,被这一嗓子喊得纷纷走出家门。
外公外婆更是飞快奔至。
“两位老辈子好,我是二中的校长,来给你们外孙送录取通知书。”严校长微笑道。
“好好好,校长好!”
外公连忙邀请:“太阳大,天气热得很,校长到屋里喝杯茶嘛。”
严校长说:“不了,我就是来问路的。”
“我带你过去!”外婆忙说。
小舅正在打牌,此时跟牌友一起赶来,严校长干脆开车把三人全带上。
有几个村民也不嫌太阳大,小跑着一路追赶看热闹。
多数村民却是回到家里躲太阳,不时有某家传出训孩子的声音:“你看人家陈贵良都考上北大了,你在学校搞些啥子?还不快去做暑假作业!”
那几个跟着过去的村民,沿途呼朋引伴做宣传,村主任等干部也闻讯赶来。
……
陈贵良正在家里翻《明史》,继续摘抄用得着的内容。
却听屋后传来嘈杂声。
堂弟陈贵荣的声音最响亮:“哥,通知书送来了,北大的通知书送来了!”
陈贵良还没动,父母已然奔去外面。
平时云淡风轻的奶奶,此刻也显得很激动,站在屋檐下不停往外望。
严校长和袁记者被村民簇拥着过来,陈贵良上前握手,并介绍自己的父母和奶奶。
爷爷此时也来了,陈贵良假装没看到。
严校长又跟陈贵良的长辈握手,微笑赞叹:“你们辛苦了,为国家培养出了一个人才!”
父母和奶奶顿时笑开花。
严校长把录取通知书拿出来,亲手交给陈贵良:“陈贵良同学,祝你在大学里面再创辉煌,争取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袁记者退后几步,按下快门拍出照片。
他看着陈贵良家破烂的房屋,突然生出一个想法,把严校长拉到旁边说:“要不换个地方拍照。比如找一块旱地,陈贵良手里拿着锄头,顶着大太阳帮家里干农活。严校长你也站在地里,把录取通知书交给这个农村学生。”
严校长暗暗叫绝,便招手把陈贵良喊来。
陈贵良听得无语:“40度的天气,哪个农民还干活啊?”
袁记者说:“新闻也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你平时也要帮家里干农活吧?”
“嗯,有时候会。”陈贵良道。
袁记者说:“那就不算弄虚作假了。我们接下来要展现的,是你平时做过的事情。只不过因为今天太热,所以你才没有做。这叫场景重现!”
陈贵良心想:老子上辈子也学的新闻专业,你这瞎几把扯什么蛋呢?
陈贵良连连摇头:“算了,这样不好。”
袁记者以为是年轻人脸嫩,于是又去找陈贵良的父母商量。
看热闹的村民听到对话,纷纷鼓励陈贵良“场景重现”。
“就去地里照相嘛,你平时经常挑水的。”
“不要害怕,我们不乱说。”
“听记者的话,快去地里头照一张。”
“……”
村民嘻嘻哈哈说着,没人把这当回事儿,还认为大家一起演戏很有趣。
除了陈贵良,所有人都支持袁记者。
陈贵良只能配合大家演出,反正市报只在本地发行。而且普通市民根本不看,机关单位订阅了也没人看。
这是一份只有销量、没有读者的报纸!
陈贵良握着锄头,去地里跟严校长拍了一张。
袁记者又让他们一家四口,再加上外公外婆,站在破屋前拍一张合影。陈贵良手捧录取通知书站中间,长辈们站在他两侧和身后。
严校长对长辈们说:“明天要在县城戴大红花坐车游街,你们也一起去嘛。”
奶奶去不了,晕车。
陈兴华和姚兰两口子欣喜答应。
外公问道:“我们也能去?”
“都能去,”严校长说,“一辆大巴车,送两个考生和家长,坐再多人都绰绰有余。”
小舅问道:“我也去可不可以?”
“都可以。”严校长说。
立即有村民开玩笑:“吔,三拐子,你走路都走不顺,还要去戴大红花游街啊。”
小舅昂首挺胸:“外甥要读北大,老子为啥去不得?”
陈贵良笑着看向陈兴民:“二叔和贵荣也去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