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0【几大名校公然抢人】 (第1/2页)
大厅里的高校老师,此刻分为两批。
白天参与审稿那些教授,负责跟B组一等奖沟通。
而今晚才出现的这批,全是有招生话语权的领导,负责跟A组一等奖选手接洽。
比如金陵大学,就来了一位招生办科长,代表着招生办主任出席。
清华来的是中文系主任,即上午接到阁非电话那位。那个时候他正在等飞机,半下午刚飞到魔都,明天还要飞去办其他事情。
复旦来的是中文系副主任,下午从家里开车过来的。
这些人,只看27位A组一等奖文章,然后从其中挑选自己满意的。
他们全都盯上了陈贵良!
陈贵良和其他选手一起走进大厅,没有急着去跟谁接触,而是仔细查看有哪些大学。
有分量的高校来了十所:清华、北大、复旦、南开、武大、南大、厦大、中山、北师大、华师大。(章末有高校投票。)
另外还有陪跑的艺术类院校,获奖者可以去读他们的编剧等专业。
陈贵良看明白之后,直奔清华而去。
清华王主任那张桌前,已经有两人在咨询。陈贵良也不着急,站在旁边听他们说什么。
一位获奖者问:“王老师,今年清华能降分多少?一共有几个名额?”
王主任回答说:“我们会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列入清华的招生重点关注名单。但暂时还没有降分政策,如果你们过了清华录取线,只要第一志愿报清华,就有很大的几率被录取。”
这个答案,也不算完全无用。
确实有人勉强过了录取线,却最终无法被清华录取。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新概念一等奖就有优势了。
听说没有降分政策,两个获奖者顿时兴致缺缺。
又聊几句,便鞠躬告辞。
“陈贵良同学!”
清华的王主任,看到陈贵良站在旁边,居然主动喊他的名字,生怕陈贵良不过来交流。
“王主任好,”陈贵良问候一声,“王主任认识我?”
王主任笑道:“看了你参赛时的免冠照。有没有兴趣来我们清华?”
陈贵良说:“我的学习成绩,距离清华还有点远。”
“你平时能考多少?”王主任问。
陈贵良说:“二本没问题,有时候能过一本线。高考前再努努力,或许可以考普通重点。”
“这样啊,”王主任仔细想了想,“你那篇文章,我和清华的刘老师都非常喜欢。虽然暂时我们没有降分政策,但开校之后可以再讨论。你也知道,高考招生是大事,一个两个老师说了不算,必须要开会进行集体表决。”
“我明白,谢谢王主任。”陈贵良道。
王主任说:“你留一个电话,随时保持电话畅通。如果学校讨论有结果,我会在自主招生考试前一周通知你。”
陈贵良写下自己的小灵通号码,又害怕这玩意儿不靠谱,再写下边关月的手机号,还括号备注为“紧急联系人”。
王主任笑眯眯收好电话号码。
刚才跟陈贵良简单沟通,王主任已经心里有底了。他虽然无法搞到免试名额,但学校开会讨论时,应该能申请到极为优惠的条件。
比如,陈贵良过了一本线或重本线,就可以被清华特招进去。
这玩意儿得双向发力,王主任尽量争取,陈贵良尽量考好。
否则的话,王主任再争取都没用。韩韩那种高中挂科一大堆的,就算文章写得再好,清华也不可能录取。
陈贵良刚刚离开,又有获奖者上前。
那获奖者直接拿起桌上的笔,写下自家的座机号码,又写下班主任的手机号:“王主任,我没有手机,打座机也可能家里没人。这是我班主任的手机号,如果打不通座机可以打手机。”
“那个……”
王主任话到嘴边又收回,点头道:“行,有消息我就通知你。但清华没有降分政策,这位同学可以去其他学校看看。”
那获奖者疑惑道:“刚才你不是说清华还要再开会讨论吗?”
王主任哭笑不得,这玩意儿还没法解释,难道说专门为特招陈贵良开会?
王主任模棱两可道:“开会也不一定有结果,你不要抱太大希望。你平时考试成绩如何?”
“稳过重点线,如果发挥得好,清北复交也有希望。”那获奖者说。
王主任微笑鼓励:“那祝你高考超常发挥。”
陈贵良已经来到北大那边。
北大对新概念极为重视,直接来了一位社科部部长。
桌上有名牌,写清楚名字和职务。
陈贵良问候道:“程部长好。”
“陈贵良是吧?你平时成绩如何?”程部长笑得和蔼可亲。
陈贵良认真回答。
程部长说:“你那篇文章写得很好。今年北大只对新概念降20分录取,但如果你走自主招生的话,我可以给你降分到重本线。只要你过了重本线,北大直接录取!”
“我尽量。”陈贵良道。
程部长害怕被复旦抢人,又补充一句:“其实吧,你只要过了一本线,也是有很大机会的。有些事情可以变通,到时候再开会讨论。”
他有九成把握,给陈贵良申请一本线录取。
但话不能说太死,万一出现意外呢?
“谢谢程部长。”
“留个联系方式吧。”
就在陈贵良写电话号码时,站他后面的获奖者都听傻了。
同样是一等奖,为啥给他特别优待?
等陈贵良离开,这人立即上前:“老师,我轻轻松松过重本线的。”
敢跑来清华北大咨询的,除了陈贵良之外,哪个不是稳过重本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