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49章 李世民:太子要搞一国两政?

第249章 李世民:太子要搞一国两政?

第249章 李世民:太子要搞一国两政? (第1/2页)

按照正常的行政划分,高丽是要被切割成辽东道,平壤道两大块。
  
  但李承乾上书的奏表里,却是把整个高丽,都划分成了辽东道。
  
  在这方面,其实就已经体现出了李承乾的野心了。
  
  这是要把整个高丽,都独占归于自己麾下。
  
  而李世民之所以会同意,首先是因为太子已经实际上掌控了这些地方。
  
  全面扫荡所有高丽贵族,这样的狠事,是李世民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毕竟李家本身也是世家的一份子,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亦是联合世家。
  
  中原的环境,也不存在说联合百姓扫荡世家这样的做法。
  
  这就是皇帝与世家共治天下的来源。
  
  可偏偏是李承乾这么做了。
  
  这跟高丽贵族本来就站在大唐对立面有所关系,可寻常人哪里会想这么做,地方治理,不应该还是要靠贵族吗。
  
  这样的行为,打破了千年以来,人们的认知。
  
  李世民是有些心动的。
  
  他忍受世家已久,皇帝的权力被分割,曾经不可一世的李世民,在对臣权方面妥协很多。
  
  看到太子这般行事,心中暗爽。
  
  尤其是五姓七望的动作,这使得李世民想要借太子之手,来对五姓七望形成彻底的压制。
  
  在李世民的设想里,太子跟世家之间,应该是不分伯仲,两败俱伤,最后是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加强中央集权,最后惩戒太子一番,大唐皇帝的位置,还是让自己这个嫡长子来干。
  
  这是多么完美的事情。
  
  可偏偏,太子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计。
  
  长安,太极宫后殿。
  
  君臣议事。
  
  房玄龄汇报着关于五姓七望的情况。
  
  “太子于辽东道实行新政,该地方县城三分,增设州府都察院,司刑寺,依照六部制度,划分文武法三权。”
  
  “三官之间,互不统帅,往上听神武宫太子教令。”
  
  “按照太子的吩咐,县尉只听从最高刑部调令,县丞只听从大理寺调令,包括官员升迁事宜皆是如此。”
  
  “县城之中,又增设数十官职,分管各项事务,对原本县令所管辖之事进行拆分。”
  
  “由于大量官职新设,使得官员需求增大,如今新罗受太子所管辖,人员倍增,但凡前往辽东之学子,几乎九成皆可入仕途。”
  
  说到这里,房玄龄微微一顿。
  
  一句太子新政,让这个事情,变得上升到了政治博弈的层面。
  
  一国两政,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太子野心,昭然若揭。
  
  使得李世民不得不慎重对待了。
  
  他是想让太子继承皇位,可想的是继承,不是让太子给夺走了。
  
  太子这么做,有没有把他这个老子放在心里?
  
  长孙无忌疑惑道:“太子增设如此之多的官员,岂非是每年俸禄都是个大数目,这般下去,如旧长久?”
  
  官员俸禄可不是个小数,大唐官员七千余,对于朝廷也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了。
  
  房玄龄闻言,看了眼魏征,而后道:“太子消减了六品往上官员的俸禄,尤其是田产赏赐,几乎尽皆消减,所有田产,尽归于神武宫,只是加大了米钱供给。”
  
  “譬如县令原有之俸禄,几乎减半,然门房之俸禄,却又归于公廨支出。”
  
  县令的门房,这就跟后世的秘书差不多,在此前,门房的俸禄开支,都是县令这边自己给的。
  
  但是现在,太子不仅把门房包含在内,包括公廨的食堂厨子,都全部纳入公廨,不再由县令独自承担。
  
  看似县令的俸禄被削减,实则县令只要管自己跟家人,其他的开支全部都算在了公廨上。
  
  这么算下来,俸禄也不能说低了。
  
  加上权力被分走后,真正要管辖的政务也大大减少,也没有之前那么累了。
  
  简单来说,曾经的县令如果不贪,很难过上好日子。
  
  当个清官,只能是两袖清风。
  
  现在的县令不贪,却可以自给自足。
  
  魏征的眉头皱了皱,又舒展开,又皱了皱。
  
  褚遂良有些坐立不安之感,总觉得太子这块,有些针对他的意思。
  
  李世民手持文书,认真的看着。
  
  这文书上的内容,就是关于太子对官员的改制增设,包含官员俸禄具体的各方面章程,规制。
  
  是李道宗送来的。
  
  李世民看得很认真,他也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政治制度这块,有着深厚的见解,否则也不会大力精简大唐官员,把大唐初发展成历朝历代官员最少的朝代。
  
  从李世民的角度来看,是精简官员,一切简单处理,减少朝廷负担的同时,也让所有的政务责任变得简单清晰。
  
  哪方面出了错,都可以很轻松的找到责任人。
  
  但是太子如今,反其道而行之,大量增设官职,分化权力,这是跟李世民完全不同的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李世民的眉头,下意识的紧皱一起。
  
  房玄龄那边还在继续说着:“如今天下学子闻风而动,不通过科举便能轻易踏入仕途,引得大量读书人前往辽东谋取官职,使得辽东官员良莠不齐,然而太子那边,对此不闻不问。”
  
  “尤其是世家子弟,更是纷纷成群结队的前往,长久如此,怕是易生事端。”
  
  这件事,房玄龄本来是不想聊的,但现在不得不聊。
  
  因为已经牵扯到了五姓七望的根本。
  
  夫人的枕头风,还有自身这边跟世家的牵扯,让房玄龄也没有办法,只能把这件事拿出来说。
  
  五姓七望是七个庞大的世家,这其中不仅是嫡系,更多的是旁支庶出。
  
  在先前,旁支庶出想要当官,也是个很难的事情,首先是学问上要出众,还要有名声,再受到族内举荐。
  
  因为李世民打压七大望族,这让从官的机会变得更少。
  
  七大家也没有办法,只能是先由着嫡系子弟,再是到旁支庶出。
  
  先前这样也是正常,可现在却因为太子的关系。
  
  有些看不到机会,本身学问不算太高的旁支庶出,不顾及太子跟魏王的争端,跑到辽东毛遂自荐为官。
  
  原以为太子那边会有所排斥,谁知太子完全不在乎,只要有学问跟基础的功名,管你是哪家来的,直接任命。
  
  这等消息传回中原之后,众多旁支庶出的子弟看到了出路,也不顾及主家了,纷纷往辽东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