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45章:李泰,你现在可还不是太子

第245章:李泰,你现在可还不是太子

第245章:李泰,你现在可还不是太子 (第1/2页)

李泰干不过太子。
  
  但晋王比之现在的魏王,同样是相差很大。
  
  同安大长公主也好,李勣也罢。
  
  这都只能算是估值,是未来夺嫡的助力,潜力,而不是李治如今的势力。
  
  比如长孙无忌,暂且也只是把李治当做一条后路,让长子跟其保持关系。
  
  左右金吾卫确实是很强的实力,可李治目前尚且不能完全掌控。
  
  就像是先前太子对付魏王那样,现在魏王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晋王。
  
  魏王党的壮大,听起来似乎有些虚无缥缈,实际上如果李治想借助金吾卫来对付魏王,很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
  
  金吾卫上下武官,不知多少人都属于是魏王党人。
  
  反而是魏王如果要对付晋王,可以很轻松的就架空李治这个左右金吾卫大将军的权力,使其调兵不动,命令无用。
  
  晋王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金吾卫了。
  
  李勣也不可能说出面跟他去对付魏王,同安大长公主更不可能了,毕竟都是一家人,小辈争执,长辈怎么能去拉偏架。
  
  如果同安大长公主出来拉偏架,魏王那边还有陛下在呢。
  
  可以说从各方面来说,魏王的势力,都要远超晋王。
  
  李治对此很是清楚,所以才会表现得这般低声下气。
  
  况且他本来就是弟弟。
  
  长幼有序在这个时候,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一如太子对魏王的压制,魏王哪怕势力大,在面对太子的时候,也只能是各种忍让。
  
  李治回去的时候,是全程阴沉着脸的。
  
  李泰这边,好不惬意。
  
  压制晋王,让他感觉到了快意。
  
  从太子那边受到的委屈,现在都发到了晋王身上了。
  
  ——
  
  神武宫。
  
  李承乾对于长安城的事情,自然是鞭长莫及。
  
  不过就算是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好关心的。
  
  太子党的势力,是跟皇帝同根同源,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可言。
  
  能带兵打仗的,也都跟着来到高丽。
  
  从现在来说,应该称之为辽东道了。
  
  毕竟高丽从现在开始,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彻彻底底的灭亡了。
  
  很快,新罗跟百济,也要步入后尘。
  
  苏定方已经带着一万兵力,前往新罗王城,以探查叛乱的名义。
  
  路上的城池也不敢阻拦。
  
  不仅是有大唐太子教令,还有新罗王的文书。
  
  所有新罗地方都要配合唐军的检查,审阅,乃至于命令。
  
  这给了苏定方太多可以发展的地方了。
  
  新罗王都金城这边,也是大开城门,不敢有丝毫阻拦。
  
  苏定方一入城,直接换走城防,把控全程,占据宫城月城。
  
  然后就开始了大审问阶段。
  
  百济那边,也开始紧急备战起来。
  
  从人口数目上来说,百济比新罗多不了太多,然整体实力,要远超新罗。
  
  比之高丽肯定是要差些,但确实不算是软柿子。
  
  贞观十五年,百济王扶余璋病逝。
  
  诏立其世子扶余义慈继承父位。义慈王即位后,开始对贵族中心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强化王权。
  
  贵族统治对于大部分的国家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在大唐这边就是世家大族的叫法。
  
  义慈王年幼时即孝声远播,时人誉为“海东曾子”。
  
  生于百济王室之家,自小在权谋倾轧与宫廷教习中成长,身系百济国运,被寄予厚望。
  
  身形魁梧、面容坚毅,眼眸中藏着聪慧与野心。
  
  早年的扶余义慈目睹百济在高句丽与新罗的夹缝间艰难求存,直到在父亲的统治下,结交倭国,逐渐强大。
  
  上位伊始,扶余义慈便决意革新图强。
  
  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将朝堂上碌碌无为、中饱私囊之辈清扫出门,提拔贤能,一时间,百济朝廷气象一新,政令畅通,为国家崛起凝聚起人心与力量。
  
  在军事上更是亲力亲为,效仿中原王朝,严酷训练士卒,百济军队脱胎换骨,士气高昂,隐隐有称霸半岛的架势。
  
  羽翼渐丰的扶余义慈,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
  
  彼时,新罗与百济边境城池时有纷战,扶余义慈以此为契机,御驾亲征。
  
  一连攻克新罗十余座城邑,国土面积大幅拓展,百济声威大震。
  
  这一时期,扶余义慈站在权力巅峰,荣耀加身,邻国皆惧,国内百姓也为这份赫赫武功欢呼雀跃。
  
  然而,盛极必衰的阴影悄然笼罩。
  
  对贵族的打压引起了反噬,大唐东征高丽,让扶余义慈感觉到了危机。
  
  谁也没想到,扶余义慈也想不到。
  
  偌大的高丽,竟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彻底消亡了。
  
  这年头都还没过去呢,大唐太子都已经扫荡高丽全境。
  
  大唐太子所带来的压力,以至于扶余义慈对针对百济贵族的计划落空。
  
  虽说从贵族手里取得了一部分的权力,可无奈的扶余义慈,只能是选择妥协。
  
  跟李世民忌惮五姓七望那样。
  
  如果扶余义慈坚持跟百济贵族开战,换来的只能是整个百济的动荡不休。
  
  而在这个时候,一旦国内动乱,又怎么能应对大唐太子的进攻。
  
  百济贵族们就是看到这样的机会,选择逼迫扶余义慈让步。
  
  从部分方面来看,其实扶余义慈跟现在的李承乾,是有些相像的。
  
  有着优秀的军事统领天赋,性格上也非常之骄傲。
  
  在唐军攻打高丽期间,扶余义慈不仅阻绝了新罗向大唐朝廷的道路,百济也不再向大唐朝贡。
  
  天下没有永远的盟友,自然也不会有永远的敌人。
  
  在扶余义慈担忧的同时,金春秋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
  
  对于新罗的计划,暗中结盟的请求,立即给予了肯定的回复。
  
  眼下对付大唐太子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事情,自然是先放到一边去。
  
  然而金春秋这才刚离开,大唐太子发檄文征讨新罗,新罗女王前往神武宫向大唐太子请罪的事情,就传了过来。
  
  百济王都,泗沘城。
  
  宫殿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烛火摇曳,映着百济王扶余义慈阴鸷又焦虑的面庞。阶下,几位重臣神情严肃,噤若寒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