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被震服了 (第1/2页)
窗外的霓虹灯闪烁,城市里流淌着七彩的光。
咖啡厅里灯光柔亮,磨豆机发出低沉的咆哮,褐色的粉末在玻璃容器里腾起烟尘,旋即被蒸汽吞没。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焦香味,柚木桌面上,两杯拿铁热气腾腾。
加了一块方糖,秦若之轻轻搅动,杯中的泡沫一一炸开。
“素心,景泽阳怎么了,这么晚把我们约过来?”
“不知道,我问了,但他不说,说是见了再讲!”景素心皱着眉心,“若之,他不会是想反悔吧?”
秦若之顿了一下:确实有可能。
用叶安宁的话说,和林思成待一起,不需要太多的交流,光是那种感觉,就能让你亲切的体会到,什么是“岁月静好”。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不管是秦若之,还是林素心,对林思成的感观都极好。
沉稳,内敛,淡然,甚至带着点儿恬静。
而景泽阳恰恰相反:话多,好动,贪玩,爱闹,嘻嘻哈哈,吊儿浪荡。
把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人放一块,会发生什么,秦若之和景素心都能想得到。
但问题是,又不是让他陪林思成去玩的。只是让景泽阳看着点,别让林思成被人下了套,而且还许了那么多好处,他有什么不满意的?
转着念头,秦若之“呵”的一声:“离了张屠夫,还能吃带毛的猪?他不干,有的是人干……”
景素心没说话。
只要叶安宁发话,确实有的是人干:其它不说,万一以后叶安宁和林思成成了,现在就等于烧冷灶。提前结个善缘,景泽阳以后少不了沾光。
主要的是两人年龄相近,再者景泽阳虽然整天没个正形,嘴却很严,而且也敢担事,所以才选的他。
但他自己不愿意,那能有什么办法?
景素心叹了一口气,端起咖啡杯。将将送到嘴边,秦若之支了支下巴:“他来了!”
顺眼看去:景泽阳进了咖啡厅,东张西望。
景素心招了招手:“这边!”
景泽阳走过来,坐到了两人对面。
帮他要了一杯咖啡,景素心开门见山:“怎么了,和林思成闹矛盾了?”
景泽阳“嘁”的一声:“他稳的跟我大大爷似的,能闹什么矛盾?”
秦若之刚喝了一口咖啡,闻言没忍住,“噗嗤”一声。
幸亏躲的快,不然就得喷景泽阳一脸。
景泽阳抽了张纸巾递过去:“若之姐,你先别笑,我就问你:你不觉得像吗?”
秦若之仔细想了想,又笑出了声:“像,确实挺像!”
景素心瞪了景泽阳一眼。
大大爷是他们俩的大伯,现在退休了。没退休前在教育部,进教育部之前在清华当教授。
就那种标准的学者型人格:端庄,大方,沉稳,儒雅,谦虚,礼貌。
别说,如果只比较性格,林思成真就挺像。
秦若之抿着咖啡:“那你叫我们出来干嘛?”
景泽阳往后一躺:“我就是纯好奇!”
秦若之顿了一下:“好奇安宁为什么看上他?”
“这个我已经不好奇了!”
景泽阳掰着指头,一样一样的数,“林思成长的好看,性格也好,懂的又多,又渊博。该热心的时候热心,该有正义感的时候一点都不缺,说明能任事,敢担责……关键的是,才二十一!搁我是女人,我也喜欢。”
两个女孩一脸嫌弃:“唏~”
当然,他俩鄙夷的是景泽阳。对于林思成,她们俩还是非常欣赏的。
“那你好奇什么?”
景泽阳不知道从何说起。
整理了一下思路,他神秘兮兮:“姐,你们知不知道,他这次来京城,是来干嘛的?”
景素心顿了一下:“林思成不是来学习吗?”
秦若之也点了点头。
叶安宁在电话里就是这么说的。从机场接到林思成,他当面也是这么说的。
“他那是谦虚!”景泽阳嗤之以鼻,“你们知不知道他在文研院干嘛?指导项目。知不知道受他指导的都是谁?”
“文研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研究员……好大的一群。而且其中好几位都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连咱大伯见了,都得主动握手!”
两个女孩愣住,眼睛一点一点的瞪大。
在文研院指导项目?
文研院虽然算不上顶级的研究机构,重要性比不上军工、科技、航天等部门,但怎么也是国家级的研究中心。
从里面随便拎一个实习研究员出来,在外面都是正儿八经的专家。林思成才大学毕业,能指导什么?
“不信是吧?我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信……”
景泽阳“啧”的一声,“你们是没见今天那个场面:文研院专门为他开了欢迎会,从前到后一个小时,掌声就没停过。林思成就准备了十分钟的讲话稿,但愣是半个小时才讲完……”
“我当时都被惊呆了:别说他只是王三叔的学生,就算是王大爷王主任(王齐志的父亲)来了,有没有这个待遇?”
“之后到实验室,一群五六十岁的专家和研究员围着他叫老师,又是请教又是指点,我才知道:他是专程被文研院请来,指导项目的。”
“据说是他研究出了什么BTA技术,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懂,只知道和考古和文物有关。但马院长在会上亲口说:这是十一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从筹备开始到现在,文研院已经研究了近五年……
但林思成后发先至,只用了一年时间,但研究成果至少领先文研院、国博十年以上……而且不止是国内,包括国际上,他也是独一号,一骑绝尘,莫望其项……”
景泽阳越说越兴奋,秦若之和景素心木木愣愣。
她们倒是知道林思成在西大办了一座文物研究中心,规模不小,文物也不少,听说研究能力也很强。
去年去西京玩,叶安宁还带他们参观过,说是林思成白手起家,积土成山,中心从无到有,只用了半年时间。
当时她们还想:林思成确实挺厉害,不怪一向眼高于顶的叶安宁,突然就春心萌动?
但她们没想过,林思成能厉害到这种程度?
秦若之和景素心再是不懂,也知道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自然基金、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什么概念:一个项目,三个国家级的指标……
两人面面相觑。
突然,景素心想了起来:“不对啊,我们上次去的时候,安宁说林思成的那个中心主要研究文物修复?”
“不是他那个中心,是王三叔的实验室。不过王三叔只是挂个名,项目从设计到具体研究,一直都是他负责。”
“你们肯定想不到,他手下都是些什么人?用张老院长的话说:来文研院洗试管都够呛……我当时就想:等于这个项目,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林思成的功劳。关键在于,他没毕业,就把项目完成了。那时他多大,二十,二十一?”
景泽阳手一摊:“想不通是吧,我也想不通……”
两个女孩继续沉默,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想也能知道:既然是学校下属的实验室,林思成肯定用的是同学、校友。
如果这些人能力真那么强,早就研究出来了,何必等林思成?
说来说去,还在于林思成。
而二十一岁的时候,自己在干什么?
不用回忆,看看景泽阳就知道:没心没肺,吃喝玩乐。
而二十一岁的林思成,已经站在国家级的研究殿堂,主持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指导一群他能叫伯伯、乃至爷爷的专家搞研究。
照这么一想,感觉自己之前的二十多年,全活狗身上去了?
两人面面相觑,怔愣了好一会,又看了看景泽阳。
“别看我!”景泽阳撇了撇嘴,“言哥的原话:景三儿,你脑子秀逗了,和谁比不好,你和林思成比?八辈子也赶不上……”
“啊,言大哥也认识林思成?”
“只是他认识林思成,林思成不认识他……但这个放在后面再说,咱们先算算账。”
景泽阳懒洋洋的往后一躺,“驴都知道,上磨前得先添把料。你俩倒好,拿弟弟当日本人哄,眼睛一蒙,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知道拿鞭子抽……”
“呵”的一声,景泽阳斜着眼睛,“来,谁来说说,为什么没人跟我说过,林思成是个捡漏高手?”
两个女孩愣了一下:“啊,他又捡漏了?”
“好一个‘又’?”
景泽阳一声冷笑,又拧巴着脸,像是丢了十个亿的模样,“你们知不知道,我们今天去哪了?潘家园!从前到后,林思成问了我三次,整整三次:景哥,你要有兴趣,就挑一件,我帮你把把关……”
“我倒好,压根就没搭茬……我当时就想着,隔行如隔山,研究是研究,鉴定是鉴定,文研院的研究员那么多,也没听说过谁捡了漏,谁发了财。
我当时还好心劝林思成:林表弟,千万别被坑了……这地儿别的不多,就三多:假货多,傻子多,骗子更多……但你们猜怎么着?林思成眼睁睁的在我眼前捡了三次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