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核辐射 (第2/2页)
前世,直到2023年左右,省文物部门才从海外购回一樽北宋倒流壶,算是填补了“北宋耀州倒流壶出自陕省,陕省却无倒流壶”的空白。
但现在才是2007年,那这一只是哪来的,最后又去了哪?
其次,规格不够。联想起上一世,又是省政府,又是国字头单位又是央视,就差在美国时代广场租个屏公告全世界的架势,今天这阵势已经不是寒酸,而是诡异。
当然,也可能是时间还没到,各级单位认知不够。但政治觉悟再低,是不是也该来个局领导,再请三五个同样权威的专家共同鉴定?
其它不论,万一爷爷收黑钱了呢?
第三,价格不对:660万?
既便现在才是2007年,加个零不至于,翻一番没丁点儿的问题。
难道是发扬风格的爱国人士?
下意识的,林思成看了看两位客商:气定神闲,风轻云淡……
就三份报告,就那么多字,林长青来来回回看了两遍。
想了想,他又拿起放大镜:“林思成,你打光,我再从注水孔看看内胎!”
老爷子又请两个工作人员帮忙。
因为要把壶倒过来,变成底上口下。关键这玩意浑然一体,最上面是提梁,所以必须要悬空,不然一个不小心就会把提梁弄断。
林思成叹了一口气:又多了一个疑点,客商心太大。
这玩意要是自个的,哪会同意这么干?
又没付钱,摔了怎么办?
老爷子也是,一激动,就不管不顾了……
转念间,林长青拿着放大镜,盖到了注水孔上,又示意林思成打光。
林思成一手虚托提梁,另一只摁开手电,一道强光照向镜片。
然后老爷子拿起内窥检测报告,看一看镜片,再看一眼报告上的照片。
还边看边指挥:“林思成,往左一点!”
“往右,再右……”
林思成顿时就乐了:老爷子哪是看内胎?
不对,也确实在看内胎,但他这么看,摆明是怀疑检测报告有假。
咦,还真别说?
正暗暗乐呵着,老爷子又让他后退两步,换成散光。
林思成言听计从,退了两步摁开手电。
但光刚打出去,他下意识的眯了眯眼睛。
所谓的散光,就是一道光晕,除了底以外,也将整个壶身笼罩其中。
釉面没有之前那么亮,但更润,隐约间,给人一种“幽翠”的视觉感官。
说白了,就是绿。
但这是古青瓷,可以泛灰,可以泛黄,也可以泛白,怎么可能“泛绿?”
害怕是角度的问题,林思成朝扶着壶身的助理,也就是之前到楼底下接他们的那个女孩支了支下巴:“关助理,是不是很漂亮?”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一脸古怪:不是……这小子想干嘛?
看到爷爷瞪了他一眼,林思成才回过神来:自己想的太投入,没把话说清楚。
“我问的是壶,是不是很绿,像翡翠一样?”
就当你问的是壶吧。
老爷子点点头:“是挺绿,估计是散光的原因!”
是吗?
林思成又换成了强光。
只当他是在掩饰尴尬,林长青没吱声,其他人的脸色却更怪了:这小子怎么有点不分场合?
想撩下去撩啊?
霎时间,之前产生一点好印像轰然破碎。
林思成浑不在意,只是直勾勾的盯着仍旧泛绿的壶身,脑子转的飞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瓷确实会变色,这是常识。
如果特定为青瓷,如果釉质老化,就会泛黄。
如果受潮或是受其它外在干扰,釉层颜料结构发生变化,就会泛灰。
如果长时间暴晒,受紫外线影响,则会泛白。
但这一只,却泛绿?
倒也不是不能泛绿:青色由绿色和蓝色构成,如果颜料分解,绿色分子不变,蓝色分子逐步减少,就会产生这种现像。
但条件极为苛刻,除非有极强的外部因素干扰,比如核辐射。
核辐射?咦,好像哪里不对……
林思成转过头,看了看桌面上的那两份鉴定报告:一份碳14,一份热释光。
核辐射,热释光……
脑海里闪过一道光,林思成的脸色“唰”的一白,咬住了牙。
我操你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