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六月二十九日电 (第1/2页)
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要分裂国家,还准备和你的队友加入同一个阵营,你会怎么办?
在昆明前往老街的火车上,沈复兴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众人,然后低头在面前的桌上写着什么。
显而易见的,车厢内的核心层懵逼了。
在此之前,沈复兴收到电报,那位自诩罗马的继承者,接受德日的委托,找到委员长说和。
以77事变前的地盘为界,中日握手言和。
但这里面有一个永远都绕不过去的地方,那便是汪逆。
这已经不光是分裂国家的问题,还要面临人心尽失、彻底沦为傀儡的问题。
眼下,德意日三国正在积极商谈联盟事宜。
到时候,德国老大,意日老二老三,一旦委员长选择妥协,那不是一辈子都要被骑在头上不能反抗?
失去的领土,还怎么拿回来?
秋海棠叶归于一统的理想如何实现?
一旦在法理上背弃先总理遗志,他这位置也就做到头了。
众叛亲离还是轻的,这下场,就不仅仅是岁月史书的问题。
李希烈反应最快:“所以我们要南下不对啊,可世界主要国家还是承认了维希。”
老王摸着下巴,想说什么,又收了回去。
沈复兴不答话,而是看向其他人。
杨耀祖努力思索,发现在一隅之地成长起来,跑得最远的地方只是河内的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
倒是许知远放下书:“春秋十二篇,司徒招内斗灭陈,郭开亡赵案例比比皆是,但眼下的局面,便是翻版的郑人病之,无有婉转余地。”
沈复兴摇头:“瞎比喻,你这春秋是小满教的吧?”
“啊?叫我吗?”小满从车厢尾部端着茶水走来,一脸迷茫。
这时候盘石族长似乎觉得有些聒噪:“这种事情,你们想这么多干啥,换我们大山里,发生这种事情,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黄勇敲了敲烟锅:“你们汉人想法太多,干就完了。”
沈复兴笑笑,看着有些明白过来的李希烈与老王:“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吗?”
老王点头:“你问的这就不是我们国家,而是法兰西与安南!接下来,应该是衣带诏?”
所有人瞪大了眼睛看向老王,这个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参谋,做事四平八稳专门擦屁股补漏洞的家伙,竟然听懂了?
“对咯,保隆与日寇勾结,大概率会加入德意同盟,维希是德意傀儡,暹罗改名泰,大概率也会加入,那么我们”
沈复兴话到一半,李希烈反应过来:“我们就是英法在亚洲坚实的盟友!”
黄勇一阵脑仁疼:“就说你们汉人花花肠子最多,你就说打谁不就完了?”
盘石点头附和:“就是,我以为.”
“哈哈哈,可不兴这么说,不要一口一个你们汉人,我们是中华民族,都是一家人,我把你当家人,你把我当什么?”沈复兴面色一凛,冷冷地看向黄勇。
黄勇察觉不对,立马放下烟锅,自己给了自己一个耳巴子,“啪~”的一声脆响吓坏了李希烈。
“是我失言了。”
沈复兴没有阻止他的表态,而是继续对着两人冷声说道:“眼下要的是同舟共济,不分你我,都是为了种族的延续,文明的传承,这种话我不想听到第二次。”
盘石收敛神色点头称是。
黄勇低头,只恨自己说话不过脑子。
见两人态度恭敬,沈复兴这才点头:“人到哪儿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只有放下茶水的小满随口回答:“叔,这会儿应该出龙州,过镇南关了。”
“什么镇南关?谁?”老王忽然瞪大了眼睛,竟然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沈复兴不抬头,继续写着什么,语气轻描淡写:“安南事务司特使沈定远,走的是陆路,小鬼子兵力不足,龙州、镇南关、谅山都是法属印支的部队与保隆的叛军在驻守,仪仗队持国旗开路,去见叛臣保隆。”
轰——!
沈复兴的话说完,整个车厢震惊了。
特使?
沈定远?
出镇南关?
持国旗开路?
老王与李希烈顿时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们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
上次孔宣那个憨货不算,毕竟有英法两国在,小小暹罗不敢造次,愣是没让他作死。
但这次不一样,开战了!
过了镇南关,就是正式进入交战区,保隆刚在谅山与日军汇合,这是
“可带了国书?”李希烈连忙问?
“你觉得呢?”
听到这话,李希烈似乎是松了口气,随后缓缓说道:“其实,委员长的签名也不难模仿。”
“我签字了,一样的。”沈复兴没有抬头,继续写着什么。
!?
几人一阵惊慌,老王忙问:“写了什么?”
“退出安南,还政顺化,勿谓言之不预也。”沈复兴语气平静,仿佛在说天冷了要添衣。
这次,木那的许知远也震惊了,你这是什么特使?
人兵强马壮,为什么要听你的?
保隆、日寇、法属印支,哪个是软柿子?
更别说现在三方狼狈为奸,占据了柬埔寨、老挝还有越南大部,只有河内城市群与西贡城市群还在掌握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