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防守一波?好,放手一搏! (第1/2页)
12月18日大雾
今天,沈复兴是被电话铃声叫醒的。
淳化镇的炮声还未响起,来自武汉的超远程电话却率先打了过来。
熟悉的乡音在耳畔响起:“维安啊,战场情况如何?”
听到这个声音,沈复兴整个人都精神了,身体不自觉站直:“委座,税警总团一步不退!金陵外围淳化镇仍在我手!”
“哦?这很好嘛,我怎么听说,部队伤亡很大,金陵指挥混乱啊。”
诶?谁去打了小报告?
沈复兴快速思考:“部队确实有伤亡,但我们遵从您的指导,坚守金陵,坚守先总理陵墓,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
混不混乱,你都知道了吧?别想套话啊。
似乎是见沈复兴不上套,电话那头顿了顿:“小狐狸,我跟你讲,36师、88师兵力不足,你部快速向其靠拢,互为掩护。”
“是!”沈复兴立马答应,看来,有人不想税警总团牺牲太大。
“你要记住,抗战不是一时一刻的,莫要逞一时之勇,再被围了。”
说完,那边就挂了电话。
沈复兴这下,不知道是该欣慰还是该感动。
至少,最后一句话,明显是给他留后路,送安慰。
电话的另外一头,叹息声中,男人看着眼前芜湖沦陷,日寇有可能渡江北上截断金陵后路的电报,满脸惆怅。
“不守金陵,无颜面对全国,守金陵,怕是又守不住”
确实两难,但上位者,不就是做决策的吗?
上午
借着大雾,税警1团、2团、3团、4团开始秘密向雨花台靠拢,留在淳化镇的一营士兵,最后撤回雨花台的,不足400人。
为避免部队拥挤,并留足预备队,税警1团、2团与3团被安排在了雨花台与大胜关之间驻守,也就是如今的建邺区。
城外!
这一调动很快就被卫戍司令部发现,当唐生智的电报送到沈复兴手上,回给他的只有冷冰冰的“委座口谕”。
有本事,你自己去核实,没本事别叫。
至此,金陵城外的据点只剩下牛首山脉(含将军山)、雨花台、南板桥渡、紫金山。
而南板桥渡位于牛首山炮台掩护之下,日寇要么冒着重炮威胁,强攻中路的光华门等路口。
要么就只能拔掉紫金山与牛首山、雨花台据点。
用一个对垒游戏做打比方,上路、下路都是难啃的骨头,但如果你要抓中路,那就有可能被反打一波。
沈复兴也在雨花台见到了宋希濂,却没有见到孙元良,两人现在一个负责中华门,一个负责雨花台。
对于沈复兴的到来,宋希濂没有丝毫意外,老头子也给他打了电话。
雨花台后方的指挥部内
“沈将军,总算是等到你了,我这5000弟兄,孤军守在雨花台,势单力薄啊。”宋希濂明显很高兴,有税警总团的加入,这雨花台,便稳了几分。
“宋师长太客气了,只是,为何不见孙师长?”沈复兴有些疑惑,这俩不是一前一后互为犄角的吗?
宋希濂面色尴尬:“许是在城内吧.”
沈复兴顿时觉得后脑有些发胀,血压开始升高,他试探着问道:“秦淮河?”
宋希濂没有回答,只是递过来一支烟:“沈将军如今,还有多少兵力?”
“4个团,不足14000人,我已命令1团、2团与3团为预备队,驻扎在侧翼,随时可以支援雨花台、牛首山阵地。”
宋希濂大喜过望:“好好好!足够了,淞沪战场放不开手脚,这雨花台,我要让小鬼子好好尝尝我36师的厉害!”
沈复兴皱了皱眉:“放不开手脚?”
“淞沪百姓太多,如何打?这里不能动,那里没法炮击”
宋希濂说着说着,没发现沈复兴的思绪已经飘到了其他地方。
没错啊,为什么他在金陵总觉得难受,各种束缚。
一来,唐生智不是张发奎,二来,每每他陷入死地,百姓或是撤走,或是已惨遭毒手。
如此一来,他才能放开手脚。
这时候再去想为什么,【东方的敦刻尔克】任务被认定为正确的选择。
无论你能力多强,身后有几十万百姓,这怎么打仗???
救人民,也是救自己!
“宋师长,我还有事,失陪一下,剩下的防守任务,由第二副总团长孙立人负责。”
说完,沈复兴点起接替小满的杨晓武,带着警卫就冲回了金陵城。
“这你们长官不会去秦淮河抓孙师长吧?”宋希濂有些担心。
这孙元良好色之名,整个金陵无人不知,回秦淮河跟回家似的,哪家的头牌功夫好,哪家的头牌身藏名器,他都一清二楚,如数家珍。
哪怕是激战到现在,那天会后,宋希濂也只是见过他两次而已。
但沈复兴并不是去抓孙元良的,他没那么无聊。
骑马开道,身前身后上百警卫,还有十几骑围着他。
浩大的阵仗急驰在空荡荡的金陵街头,偶尔有百姓看到这架势,也是避之不及。
一行人很快来到位于总统府南侧,太平路上的一处洋楼。
在通报之后,沈复兴终于见到了日耳曼顾问法肯豪森。
“沈将军,战事激烈,你怎么过来了?”这位国防军顾问对沈复兴的造访很是好奇,不由主动问道。
沈复兴听着翻译的话,没有在意,而是态度诚恳:“这次来,我有一事相求。”
法肯豪森愈发疑惑,有什么事情可以求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