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师姑传艺》 (第2/2页)
“其实,不管是练拳法、指法还是腿法,重点从来不在手脚怎么动,而在心里怎么想。就像阴阳指的点穴奇功,最讲究以静制动:得先让心沉下来,静到极致了,才能生出灵活的劲儿;气要顺着经脉运到指尖,力才能跟上,气力拧成一股劲,才能精准点中穴位,差一点都不行。”晓彤边说边做着动作。
“那怎么调节心呢?”苗苗又追问,这次语气里少了疑惑,多了几分求知的认真,她总算明白音乐和功夫的关联了,现在更想知道“调心”的诀窍。
“师姑说,关键在‘静’,静极才能生动。她说这种‘静’不是呆呆坐着不动,而是心里的平静。”包晓彤往前倾了倾身,一字一句地转述,陈苗苗等人听得认真,生怕漏了细节。
“静有什么好处呢?”显然,护士郝小雨更关心健康养生。
晓彤认真地回答:“长期待在道观那种内外清虚的地方,听不到外面的吵闹,心自然容易静,人也能少生病、活得长;就算是长时间打坐修炼的人,有时候脑子里会冒各种念头,听着道家音乐,就能慢慢排除杂念,把神思凝住,把气息稳住,最后就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忘了自己是谁,也忘了周围的东西,只剩下心和道合在一块儿。”
“什么是物我两忘啊?”小雨还是没太懂,追着问,眼神里满是求知的迫切,这词听着玄妙,她想弄明白到底是种什么状态。
“主要是指一种顺应自然的心境,不是刻意去‘忘’,而是自然而然就不执着了。”包晓彤皱着眉想了想,努力找着通俗的说法,又补充道,“就像《周易》里说的:‘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知天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意思就是说,跟天地的规律合拍,就不会违背自然;知道万物的道理,去帮助别人,就不会出错;就算走了不同的路,也不随波逐流;明白天命,就不会忧愁;安于自己的处境,心怀仁爱,就能学会爱人,这大概就是物我两忘的底色吧。”
她的话还没说完,苗苗就猛地一拍手,兴奋地喊起来:“我懂了!我懂了!就是要真正进入纯自然的境界,心里不惦记‘我要做好动作’,也不琢磨‘周围有什么’,没有‘物’和‘我’的分别,这样身体就会跟着本能走,不自觉地把所有动作都做好,对不对?”
包晓彤被她这股兴冲冲的样子逗笑了,故意捏着嗓子,学着当年唐云如温和又带点调侃的语气说:“我就说你这孩子有道性嘛,一点就透,比晓彤当年机灵多了……”
“晓彤姐,别拿我打趣呀!”苗苗连忙摆着手,脸颊有点红,却依旧一脸认真,“我是真的懂了,不是瞎猜的,就像我弹吉他,有时候弹得入迷了,忘了看谱,手指却能自己找对弦,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好好好,我说真的。”包晓彤收起笑意,眼神里满是认可,“你说得对,就是有悟性。师姑当时用音乐试我,其实就是看我能不能放下‘要练会功夫’的执念,真正被音乐打动,沉下心来。幸亏我那会儿没总想着‘记动作’,真听进去了,不然说不定还学不到阴阳指的真本事呢。”
就在这时,旁边的丛林里突然传来一阵“哗啦”声,像是有什么东西撞断了树枝,原本断断续续飘来的埙声也猛地戛然而止,空气里瞬间安静下来。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勾住了好奇心,你看我、我看你,随后不约而同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过去。
拨开半人高的野草,就见包天喜歪歪斜斜地抱着一棵老槐树,脸颊通红,醉醺醺地把脸贴在粗糙的树干上,像是在跟树干“亲吻”,嘴里还含含糊糊地嘟囔着:“好……好香啊……比酒还香……再让我闻闻……”
其实这几天,包天喜天天揣着个油光锃亮的酒葫芦,在营地四处找人喝酒:早上刚亮就拉着守夜的人碰杯,中午吃饭时跟炊事员对饮,晚上更是抱着酒葫芦不撒手。就连营里最能喝的班玛多吉,都被他缠得没办法,连着被灌醉了好几次,现在见了他的酒葫芦就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