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单日首破4000万!300亿?那我们就砸500亿! (第2/2页)
运费居然要16元!
不到半小时,“外卖配送费比餐贵”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榜,评论区里炸开了锅。
有人调侃:“现在送外卖比开网约车还赚钱,我明天就辞职去跑外卖!”
也有人担忧:“商家和平台这么烧钱,以后会不会把成本都转嫁到我们消费者身上?”
还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桃点点APP上不少商家悄悄涨价,平时15元的餐,现在卖30元。
“之前常点的单人餐全没了,现在随便点份饭都要四五十,这补贴大战怎么反而让我们吃不起饭了?”
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商家们的处境也十分尴尬。
杭城市郊的一家铁牛牛肉面,老板对着收银机唉声叹气,原本他家18元一碗的牛肉面是外卖平台上的爆款,每天能出200多单。
可自从桃点点把配送费涨到15元后,平台抽成也跟着提高,为了不亏本,他只能把牛肉面涨到25元。
结果订单量暴跌!
别看他涨价了,但平台15元的补贴红包,他得出60%,也就是9块钱。
“这哪是什么补贴大战啊,分明是逼着商家做慈善!”
老板一脸无奈地吐槽。
没过几分钟,后台收到了平台的处罚通知,擅自涨价,封店一周。
可他在看到这条消息,竟不由地松了一口气。
相比之下,筷跑平台上的商家日子要好过不少。
虽然核心商圈的配送费也涨到了16元,但筷跑给商家的补贴政策更灵活。
针对客单价20元以下的小商家,筷跑不仅减免了50%的平台抽成,就连配送费的补贴,也由平台承担了大部分。
一些同时入驻了筷跑和桃点点的商家,索性把桃点点的店铺设置了休息状态,直接不接单了,只做筷跑一家的生意。
在骑手圈子里,这场配送费的“补贴大战”早已成了最热的话题。
午高峰一过,桃点点平台的商家、骑手和用户,对平台全都积攒了一肚子不满。
商家这边,接了单却没人配送,找平台要说法、申请赔偿时,客服又总是推三阻四,得不到有效回应;
骑手那边更糟,订单根本送不完,系统卡顿、漏送餐品的情况频发,短短两个小时,不少人就收到了好几个投诉,辛苦跑单还得担责;
至于用户,等了一两个小时,收到的午饭早就凉透了。
就算用了补贴没花多少钱,可肚子平白无故地饿了这么久,换谁都高兴不起来。
“有一说一,桃点点的配送效率依旧拉胯,还是点零食、奶茶一类的商品吧。”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下楼吃碗面!”
“准备去办一张健康证,明天也去跑外卖,刚刚给我送外卖的小哥说,他一上午赚了600多!”
网友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下午三点,桃点点把配送单价提升到17元,可筷跑转眼间就把价格提高到了18元。
而此刻杭城阿狸总部,唐永波面沉如水。
运营总监坐在对面,将电脑屏幕投在LED屏幕上,上面是桃点点实时运力数据。
相比早高峰,兼职骑手数量非但没增,反而少了两成。
用户已经清楚了筷跑的套路,无论桃点点给多少配送费,筷跑都会再加1元。
“为什么?17块还留不住人?”
唐永波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眼底布满红血丝。
他实在想不通,不过是一块钱的差距,怎么就像一道天堑,把骑手牢牢锁在筷跑那边。
更关键的是,钱花出去了,预期的效果却完全没达到,这种情况下,马立云肯定是要追究责任的。
运营总监连忙解释道:“唐总,我查到原因了!筷跑那边不光是订单单价给得高,还专门出了新政策,今天所有订单的配送单价,全都是按最高标准来计算的!”
卧槽!
唐永波当即愣在了原地。
“唐总,那我们?”运营总监见唐永波不说话,于是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废话!当然是跟进了!”
唐永波回过神来,一字一顿地说道。
如果不提高单价,桃点点在晚高峰就会输得一败涂地。
钱撒出去了,若是没有外卖员送餐,那不成了笑话吗?
当天晚上,直到凌晨,全国近300万的全职和兼职外卖员,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这一天,全国的外卖订单超过了5800万!
章旭豪特意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先是宣布筷跑外卖的单日订单量已突破4000万单,随后又态度鲜明地直言:“听说阿狸打算砸300亿入局,那我们就砸500亿!”
次日下午,陈延森乘飞机赶往港岛,参加橙子科技的上市聆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