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陈延森:叫什么陈总?叫我陈院士!教育集团的起点! (第2/2页)
……
第二天一早,陈延森乘飞机赶往沪城。
同一时间。
位于川沙的一间幼儿园门口,此刻人头攒动,少说也有上百人,基本都是国内各家主流媒体的记者。
《国民日报》的一名工作人员打了个哈欠。
“李哥,昨晚没睡好?”摄像师随口问道。
“别提了!赶稿子忙到凌晨,天一亮就接到了主编的电话,又给我派了外采的活。”
李哥拿手拍了拍脸颊,试图让自己清醒一点。
说到这茬,他忍不住吐槽道:“谁能想到,森联资本先是开了托儿所,这才没过多久,又开始做幼儿园的生意了。”
“李哥,我有个朋友,就把女儿送去了橙子托儿所,听说一个月全托2000块,但是包一日三顿。
我看过他拍的照片,说实话,那伙食好得不像话,每餐都有两荤一素一汤,外加水果、酸奶或牛奶,剔除房租、人工和运营成本,怕是连100块都赚不到,你说这陈延森图什么?”
摄像师啧啧称奇地问道。
在富豪圈和企业家中,陈延森无疑是最另类的一位。
第一,从来不用外包,旗下员工全部都是正式职员,交社保、发底薪;
第二,什么生意都做,造芯片、开食堂,前段时间还弄了一个养猪场。
换成其他人,多半要被骂成‘不务正业’的典型。
可陈延森偏偏做一行火一行!
之前不被看好的蜜雪冰城、筷跑食堂、橙子超市和幸运咖,如今却家家生意火爆。
“可能他在做慈善吧?只是他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李哥想了想说道。
在他眼里,云速快递、筷跑外卖和筷跑食堂等项目,压根就不赚钱。
一年下来,恐怕连五个点的利润都没有。
唯一的用处是,养了几十万名员工。
按理说,只要陈延森肯降本增效,绝对能靠着云速快递、筷跑外卖和筷跑食堂赚到大把的钞票,可他却把大部分的收益都分给普通员工。
“册那!据说橙子建工在唐镇、华泾等区域,买了好几块居住用地,准备给员工盖福利房,虽然也要花钱买,但只要市价的六成,搞得我都想跳槽了。”
摄像师语气酸溜溜地说道。
“这人.像个圣人。”李哥思索一番后,给了个评价。
2014年是经济腾飞的时代,所有人都在往前看。
遍地都是996的狼性文化推崇者,陈延森这种推行“上四休三”和“六小时”工作制的企业家,放眼全国,仅此一家。
“如果每个老板都能像森哥这样就好了。”摄像师叹了一口气道。
“旁人也没有森哥的能力啊!你看拼呗、深蓝科技和橙子科技这几家公司,跟印钞机似的,哪怕其余的项目一分钱不赚,森联资本也能扛得住。”
李哥嘿嘿一笑,对陈延森的称呼,也悄然改成了“森哥”。
这时,一辆奔驰车缓缓驶来。
李哥探头瞥了一眼,随后把脚收了回来,这辆车才几十万,上面能有什么大人物?
姚真把车停好,接着推开车门,抬脚走了下去。
她原来是浦东第二幼儿园的副园长,受到橙子教育集团的邀请,成了橙子幼儿园的第一批园长。
“园长,不知道这些记者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认定了大老板今天会来参加开园仪式。”
副园长郑涛一看到姚真,连忙挤了出去,跑到姚真的跟前同步说道。
橙子幼儿园首批规划的13家园区,分布在沪城各个大区,这些园区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收购途径获得的。
“记者愿意报道反倒是件好事。
一方面,橙子幼儿园的数量后续还要增加;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只靠集团内部员工子女来填补生源,总得出面向社会招生。”
姚真摆摆手,不以为意道。
郑涛一想也是,集团对橙子幼儿园的定位是以员工子女为主,又不是完全封闭的内部园区。
正说着,人群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辆黑色迈巴赫在两辆奔驰商务车的护送下,朝着幼儿园方向平稳驶来,最终稳稳停在了幼儿园门口。
陈延森朝车窗外扫了一眼,没有急着下车,直到安保人员分作两列、整齐守在门外,他才推开车门,径直走了下来。
刹那间,相机的快门声响个不停。
陈延森抬手看表,九点四十七分。
“老板!”姚真和郑涛见状,赶忙迎了上去。
陈延森停下脚步,微微颔首,冲着姚真问道:“距离开学还剩20多天,能招满300名学生吗?”
“老板,云速、筷跑、筷跑食堂、蜜雪和幸运咖这几家公司的员工子女,初步统计有60人左右,其余的生源需要通过对外招生来解决。”
姚真如实回答。
缺口有240个!
“能搞定吗?”陈延森又问。
“老板,没问题的。”姚真信心满满地保证道。
橙子幼儿园规模虽不算大,教师团队配置却十分齐全,覆盖了教学、管理、后勤、保健等多个维度。
其中,主班教师会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心设计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五大领域的课程活动。
配班教师则负责准备教具、组织小组活动,同时配合保育员做好幼儿进餐、午睡、如厕等生活环节的照料。
保育员也就是生活老师,主要承担幼儿饮食相关工作,比如分餐、观察进食情况,另外还要负责幼儿的午睡管理与个人卫生护理。
除此之外,园里还配备了美术教师、音乐教师、舞蹈教师,再加上食堂工作人员、保洁员等岗位,分工细致又全面。
她心里很清楚,以橙子幼儿园的亲民定价,说明老板压根没打算靠它赚钱。
一家教学好、团队完善、餐品有保证的幼儿园,难道在沪城还招不到学生吗?
陈延森见姚真底气十足,于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陈总,请问您为什么要涉足学前教育产业?”
番茄台的一名记者,高举着话筒,大声问道。
陈延森缓缓转身,露齿一笑。
酒香也怕巷子深,他来沪城,不就是为了造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