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问政北王 (第1/2页)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
大明北方,自京城至北平行都司再到奴儿干都司都次第换上了绿装。
四月二十六壬子,万历便带着小朱常洵和宋应星出发了。
这次他还把皇贵妃秦兰和荣昌公主都带上了。
皇贵妃秦兰那是要去见自己的宝贝儿子,荣昌公主则是要去见未来的驸马。
他们的第一站还就是北王城。
那数百艘威远战舰加数千艘飞梭船组成的舰队那是浩浩荡荡一路从潮白河到北运河再到海河入内海,然后走辽河转松辽大运河,不到三天时间,他们竟然就赶到北王城了。
四月二十九乙卯,下午酉时许,太阳还未下山,北王城便已然在望。
这时候的北王城真的有点像北国的金陵了,城外的舟船那都如同金陵城一般的密集了。
甚至,为了舟船往来方便,城南的河道都一直挖到松花江去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北王城就等于有了一圈护城河一般,城西是松辽大运河,城北是嫩江,城东是松花江,城南则是里许宽的新运河。
这一圈下来都不知道建了多少码头,松花江、嫩江和松辽大运河上那是到处都是码头。
城南新运河两岸的码头那更是密密麻麻的如同梳子一般。
这会儿北王朱常溆和戚继光、秦良玉、张元德、秦邦屏、秦翼明等正站在高耸的主码头上翘首以盼呢。
硕大的旗舰靠上码头,那吊桥般的舱门才刚刚放下,皇贵妃秦兰便带着荣昌公主疾步而出。
紧接着才是单思南所率的金吾卫,然后才是万历、李玄成、小朱常洵和宋应星。
万历抬头一看北王朱常溆,那都不由得一愣。
这小子竟然比皇贵妃秦兰还要高了,兴许是因为这边猪牛羊肉随便吃,这小子竟然长得比秦邦屏还壮实了!
好家伙,这简直就是一员无敌猛将啊!
这小子貌似还不知道自己壮实得跟铁塔一般了,竟然还低头一个劲的在皇贵妃秦兰怀里撒娇。
万历愣了一愣,这才朝着一众上前行礼的将帅挥手道:“免礼,免礼。”
这时候北王朱常溆貌似才反应过来,父皇也来了。
他连忙离开皇贵妃秦兰的怀抱,拱手躬身道:“儿臣参见父皇。”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你可准备了足够的军粮?”
北王朱常溆连连点头道:“父皇,儿臣把军粮备足了,北王城里就有上百万石。
还有,从北王城到阿伦河卫一线六百余里,所有卫城都屯了上十万石的军粮,所有千户所和百户所也都屯了上万石的军粮。
阿伦河卫那边儿臣更是一直命人划着蜈蚣船往过拉,这会儿那边都已经屯了三百多万石的军粮了。”
这就是他从东往西推的主要原因。
奴儿干都司的粮食多,这边不管聚集多少人马,那都不用担心军粮问题。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元敬,人马集结的如何了?”
戚继光连忙道:“万岁爷,神武营四十万将士和辽东镇、蓟州镇十万骑兵,还有三十万守备营将士都已经齐集阿伦河南岸了。
麻将军和一元也都到了,微臣让他们在那边坐镇,没有过来。”
这会儿他们战马和舟船简直不要太多,特别是舟船,蜈蚣船和飞梭船那都是数以千计,专门转运人马和粮草辎重的威远战舰那都快上千艘了,可以说,只要能通舟船的地方,人马集结乃至粮草转运基本都不用操心。
万历又抬头扫视了一圈,随即问道:“良玉,你手底下人马呢?”
您没说要多少人马啊。
秦良玉连忙解释道:“万岁爷,末将手下人马都在镇东堡待命,只要传令过去,三十万人马都能在一天内赶到定辽中卫的港口码头。”
这刚开始的时候川军将士倒是不用上,因为兴阿林过去是一片大草原。
川军将士如果跟着骑兵一起过去,那估计得虚耗几个月的粮食。
还是等铁路修过去了再说吧。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抬手道:“走吧,溆儿,带父皇去城里看看。”
这会儿的北王城那真不是一般的繁华,不但城外舟船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的多,城里那也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那大街两边的商铺这会儿都已经开张了,什么售卖粮食的、售卖粉条的、售卖熏肉的,乃至售卖饲料的、售卖肥料的、售卖瓜果蔬菜的、售卖猪仔的等等,那是琳琅满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