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这也是我的活? (第1/2页)
未来战争一直都是战役学术界,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只有战术才会遍翻近代战争史,结合足够多的战例进行分析。
而后形成书面教学实例,传授各种实操打法。
有例子,有出处,可以提供给更多的人去讨论。
到了战役级,现实中没那么多的例子可循,就只能设想各种未来可能存在的规模,进行推演。
但像陈默这种。
上来就讲三十年后的三战规模,推崇无人化作战,这种说法当下不是没有人懂,恰恰相反的是,懂的人还挺多。
可问题是,懂这方面的人,他不在陆指啊。
学院的使命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指战员,而不是培养军事学家。
无人化作战是否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是不是信息化最终表现出来的形态,这都跟眼下的教学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一堂前瞻课。
别说中培的人听懵了。
就连老校长李亚钟,都听得额头青筋直蹦,胸腔中怒火更是熊熊燃烧。
礼堂内。
众多干部内心最后一丝侥幸也被无情的轰碎,不少人听的脑子嗡嗡的,像是塞了一个马蜂窝似的。
出现这种情况,并非是陈默课讲的不行,实在是他讲的太前瞻了。
瞻到很多人失去了对自身的定位。
知道什么叫军人的信仰嘛?
知道野战军战无不胜的信念,都是怎么来的嘛?
很多野战军基层干部,包括士兵,脑海中都曾有过这样一副波澜壮阔的画面。
这个画面的名字叫做,百年黑暗屈辱。
俯瞰荒芜大地,战火纷飞,满目疮痍,山河缟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混战,饿殍满地,易子而食毫无希望。
直到有一天,在寒冷的黑夜中,一丝火种诞生,巨龙渐渐觉醒,浪潮从北向南,席卷九州。
在dang的领导下,野战军诞生,这是一支前所未有,属于人民的军队。
不是属于封建帝王老子的部队。
这是一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部队,这也是一支,在百年困境中,第一次,以大无畏,敢死,今日既赴死的铁血部队。
先烈们发出咆哮。
七十多年峥嵘岁月,曾与鬼子血战,曾向白头鹰亮刀,曾向白象挥剑,曾朝北方饿熊龇牙,曾铁拳硬砸中南半岛,曾立身战火之中,打服四方,用血立国。
这是一支建国后,从来没有让战争发生在家里的部队,高丽,白象,中南半岛等等所有的战争,都打响在别人家里。
因为从前黑暗,寇来,屠戮万民,但有了这支部队,以后,只有我可往,我可以反击你,去你家里打垮你,就是这么硬气。
这是一支一穷二白,同时面对过两个超级帝国极限施压的部队。
这是一支当他流氓时,全球都毛骨悚然的部队。
当然。
这也是一支,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歼七最后一颗炮弹是我,向我阵地开炮,我今去,忠孝两难全,唯杀敌报国,英雄辈出,组成国家防线的部队。
成为这支部队的人,本身就是一种信仰。
然而就在刚刚。
一个姓狗的秀才,大言不惭,说什么未来战争会趋向无人化,军种反而成了未来最大的短板。
这让人如何接受?
前瞻可以,但你不能太前吧?
前的让人失去方向,这就偏离了入学第一课的初衷。
发现礼堂内气氛不对劲。
始终稳坐钓鱼台的老校长,终于稳不住了。
他“噌”地一声起身,大步走到礼堂发言台,扫了眼还跟迎客松似的,杵在台上的陈默,李亚钟龇牙怒骂道:“下去!”
“是!”
陈默挺了挺胸膛,立正,敬礼。
随即转身,快速跑到座位上坐好。
前瞻课本就不是他的本意,讲信息化发展最终最有可能的走向,本身就绕不开无人化。
他又不是专业的讲师,更不是老教授,面对台下一群犟种,能讲到这种程度,也算是尽力了。
至于说什么把一帮学员道心都给讲的破碎,那纯属扯淡。
重症就得下重药。
数字化改革第一批开放的实验单位,哪有那么容易带,不让这帮人见识见识未来发展,给点压力。
他们还真以为蓝军营就能代表信息化,改革可以一步步的走,但干部必须要有足够的未来观。
至少在思想上,坚决不能落伍,说得再直白点,就是不能满足一点点发展的现状。
如果陈默本人那么容易满足,只是把当初陆院的设想变成现实,那蓝军营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更别提分队作战,以及后续科学院会陆续安排更多的新式武器过去搞实验。
有野心,才有未来!
但很显然,眼下这个时代,他的观念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李亚钟上台后,他目光扫过礼堂内众人,过去好一会,才沉声道:“好了。”
“刚才陈营长分享的特遣战斗群,以及未来三战可能出现的形式,分享的很好。”
“但这不是我们目前该考虑的问题。”
“三大兵种未来不会被裁撤,如果都裁撤了,边境线怎么办,抗洪救险怎么办?”
“这些,总需要人来做。”
“无人装备,还没达到那个地步。”
老校长的发言,让现场一帮刚刚遭受过心灵洗礼的干部,瞬间犹如抓到最后的救命稻草。
对啊!
几万里边境线难道不需要人守护嘛?
众人齐刷刷望向陈默。
而陈默则是龇了龇牙,并未回应,他还是那句话,前瞻是学术理论,只是提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
旨在对比当下,可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思维不要故步自封就行。
至于说无人化,根据科学院的最佳推算,时间线都要拉到2040年。
距离现在足足还有四十年的光景。
届时,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谁能熬到那时候,职位还是营长?
就算有这么离谱的人,也没这么离谱的规定去支撑啊。
四十年。
几乎相当于近两代人成长的时间,到时候,除了陈默还算年轻之外。
其他人最起码也得到古稀之年。
所以,三战无人化,本质上就是一堂学术性的前瞻课罢了。
“但陈营长也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李亚钟先是否定陈默的基调,而后,又神色严肃的看向台下众人。
“信息化的发展确实会进入高速期,任何人抗拒,也都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当时代淘汰你时,你根本无法反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