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一杯敬未来 (第1/2页)
签署好合同,办理完所有的手续,黄文荣立即带着团队乘坐专机返回了京州市。
飞机穿透云层,开始缓缓下降,透过舷窗,京州市渐渐在眼中放大。
黄文荣靠窗坐着,却没有多少欣赏风景的心情。
他轻轻合上手中那份已经翻阅了无数次的合同副本,指尖在烫金的封面上无意识的摩挲着。
终于算是不负使命的完成了。
尽管他早就知道了最终结果,但他团队的这些人却真的是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拼命。
空乘甜美的落地广播响起,黄文荣深吸了一口气,将复杂的情绪稍稍压了下去。
他整理了一下因为长途飞行而略显褶皱的西装外套,领带也重新紧了紧。
因为他已经透过舷窗,看到了远处机场上密密麻麻的车辆。
这场欢迎仪式的规模,绝对会超出他的想象。
果然,当他走下飞机的舷梯时,眼前的景象不禁让他的步伐顿了一下。
通道两侧,整齐的站立着很多排略显苍老的身影,他们穿着统一的华夏软件集团工装,手中没有挥舞的花束,没有喧闹的标语,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
当黄文荣他们的身影出现后,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了过来,那炽热的目光,竟然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庄重。
很快,掌声雷动。
看着那一张张激动的老迈面容,黄文荣感到自己的喉头有些发紧。
他努力维持着面部表情的平静,加快了脚步。
通道的尽头,他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最前面的刘贵武。
这位平日里举止沉稳的华夏软件集团总经理,此刻竟显得有些失态。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矜持的等待,而是不由自主的向前迎了好几步,几乎快要走到通道的禁区线边缘。
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深蓝色的中山装,衬的他身形十分挺拔,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每一根都很整齐。
此时,黄文荣也注意到了他的双手,他垂在身侧的双手,手指正无意识的反复蜷起又松开,暴露了他此时的心境。
当两人的距离缩短到触手可及时,刘贵武猛的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黄文荣的右手。
那握力之大,甚至让黄文荣感到了疼痛感。
“黄总。”刘贵武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他顿了顿,才终于吐出后面三个字:“辛苦了。”
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三个简短的字眼里。
他的目光紧紧锁住黄文荣的脸,眼神里满是难以言喻的激动,甚至隐隐泛着一层泪光。
“刘总。”黄文荣将黑色公务包交给了刘贵武,笑道:“幸不辱命,这是合同,您看一下。”
刘贵武用颤抖的手接过黑色的公文包上,眼神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他突然感觉,这个公文包里装着的不是一份合同,而是他的青春,是他的一辈子。
他想起了大学毕业时的意气风发,他想起了和于森等人年少轻狂的想要改变华夏的IT困局,他想起了COSIX第一次立项的情景,他想起了无数少年班的学员前仆后继的投入这条不归路,然后从相信到质疑到绝望最后到放弃,然后各自分道扬镳。
这一刻,无数的画面像是幻灯片一样掠过刘贵武的脑海。
他站在原地,努力不想让眼泪掉下来,可眼泪这种东西,从来就不听主人的指令。
豆粒大的泪珠,顺着刘贵武的脸颊滑落。
黄文荣很理解刘贵武此时此刻的心情,所以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刘贵武身后。
这一看,他的心再次被触动。
通道外那片本应宽敞的迎客区,此刻竟站满了人。
不仅仅是华夏软件集团他熟悉的那几位高管,汉东省政务协会的主要领导们也几乎都到齐了。
江志学会长、分管工信的张启明副会长、省商务产业协会、省工信产业协会的负责人……
他们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半圆弧,静静的站在那里。
没有人说话,也没有预想中的媒体长枪短炮的疯狂围堵,但这种无声的近乎肃穆的迎接阵仗,其蕴含的分量和郑重,远超任何锣鼓喧天的仪式。
江志学今天穿着一件浅灰色的夹克,身形清瘦,气质儒雅,这几年的会长生涯,也让他的头发挂满了白霜。
见黄文荣的目光望过来,他脸上露出温和而沉稳的笑容,主动迈步上前,伸出了手。
“黄总,欢迎回家。”江志学先和黄文荣握了握手,眼神里满是赞赏的神色。
这句‘欢迎回家’,此刻此景听在黄文荣耳中,显得格外的有力量。
它意味着归属,也意味着从此以后陌陌集团要背负的更大社会责任。
黄文荣和江志学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刚在江志学的陪同下走出机场,一阵极其轻微的啜泣声夹杂在尚未完全停歇的掌声中,钻入了他的耳朵。
他下意识的转头望向通道一侧列队的华夏软件集团员工队伍。
那是华夏软件集团的老员工,每一个人的年龄都比刘贵武要大,他们习惯性的保持着笔挺的站姿,站姿就像是他们最喜欢的那首《小白杨》。
仔细看去,这些老员工的眼眶都已经通红。
黄文荣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猛的撞了一下,一阵酸楚不免涌上了心头。
这群老一代的程序员,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一个真正属于国家自己的、从底层代码到上层应用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意味着什么。
那是他们在无数个深夜里,为了一个兼容性问题为了一个系统漏洞焦头烂额时,心底最深处的一丝期盼。
那是一种挣脱束缚不再受制于人的扬眉吐气。
长期经受技术捶打凌辱的他们,能够深深的感受到这种共鸣。
他们甚至都快忘记了,他们到底有多少自主研发的软件因为所谓的兼容性问题而折戟沉沙。
这种无声的动容,比任何响亮的口号都更具穿透力。
就在这时,一辆红旗轿车停在了不远处的路边。
车门打开,一位身着深色夹克、不怒而威的老者在几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缓步走了过来。
他的步伐不快,却异常稳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