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二百八十七章:钱朕不想给,货朕又想要,有什么办法没有?

第二百八十七章:钱朕不想给,货朕又想要,有什么办法没有?

第二百八十七章:钱朕不想给,货朕又想要,有什么办法没有? (第2/2页)

嘿,既然每当发生天灾之时,世家豪门就会低价购入百姓土地,将百姓变为他们的佃户,那为什么他这个皇帝不能将百姓变成自己的佃户?
  
  这天下,难道还有比天子拥有的土地都多的世家豪门嘛!
  
  于是孝章皇帝下诏要求地方官府将空闲的公田暂借给流民耕种,并提供种子、口粮、耕具,租借耕牛,在最初的三年或五年内免除农民租税负担。
  
  嗯……说白了也就是,让失去土地的流民成为天子的佃户。
  
  等免税期过后,这些农民还是需要向朝廷缴纳极高的田租,这份田租则被称为“假税”,占据农民一年收入的四成,若是租借了朝廷的耕牛则还需要额外缴纳另一笔租借费用,当初的由朝廷发放的种子、口粮也必须偿还。
  
  其三,则是官田。
  
  尽管官田与公田听上去是一回事,实际上治理方式、作用也是一致的!
  
  区别在于,官田实际上是作为少府所掌控,分遣官吏前往各处官田管辖,也就是所得不必缴纳赋税,直入天子内帑,有时也会作为对立功军士的赏赐。
  
  耕种官田的,也都是官奴、罪犯,以及由少府花钱雇佣的百姓。
  
  只不过,公田和官田不能轻动,即便是租借给失去土地的流民耕种,也需要慎之又慎!
  
  大汉是踩着大秦的错题本过河的,大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除了某个杀光了兄弟姐妹的二世皇帝,以及皇权不下乡使得六国尚未臣服的遗老遗少得到了对律法进行解释的权力,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便是土地!
  
  秦以耕战立国,军功爵制固然是让大秦这架战车勇往直前,然而随着田地的封赏,大秦朝廷所拥有的田地就不足了。
  
  老秦人是不愿意将立功得到的土地,封在远离关中与河东以外受到大秦统治时间较短的地区。
  
  即便是受到秦统治数代的巴蜀沃野,在交通不便利的时代,也不是老秦人愿意前往的。
  
  这就导致有功将士都封在了关中与河东,最终竟无田地封赏给新立功的将士。
  
  然后大秦选择是,用六国之地和边塞新垦田地来封赏立功将士,顺便还能起到为朝廷充实边郡人口以及巩固边疆的作用。
  
  作为一统天下的始皇帝,他有这个威望和能力压制老秦人的离开故土的不满,但秦二世却没有这个威望和能力,再加上与赵高等人的倒行逆施,最终连老秦人都背叛了大秦。
  
  刘辩最初曾考虑过,令并州四营与幽州二营兵马,将家人一同迁至边疆,鼓励他们闲时自行开垦土地,并做主将他们新开垦的土地尽数赏赐给他们,给予数年的免税政策以及免税期结束后的低赋税优待。
  
  然后当时还在雒阳的田丰就开始对他阴阳怪气了,表示殿下您应该再从中原强行迁徙几十万人过去实边,然后在边疆修建城池、驰道,而为了防备鲜卑,还可以再修建些防御性建筑,比如长城!
  
  在田丰提出长城前,刘辩就差拍案叫绝了!
  
  然后田丰表示,暴秦就是这么想的!
  
  始皇帝将这些事情全部付诸实践,最后大秦灭亡了。
  
  好吧,既然踩着大秦的错题本了,刘辩也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我大汉以仁义立国,怎能沿袭暴秦的制度呢?
  
  嗯……改天想想法子,换个名目做同样的事情。
  
  大汉抄大秦作业都抄了近四百年了,不差这一回!
  
  只是,乡土情结,故土难离,在整个封建时代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朝廷鼓励了百姓一整年开垦荒地,但民众开荒的积极性依旧极低的缘故。
  
  余下七万顷田要么是少府名下的官田在官奴和刑徒的开垦下拓荒,要么是全国各地世家豪门令佃户和仆役开荒,但积极性也就只是勉强给了天子一个面子,响应了一下天子的号召罢了。
  
  中原之地是华夏的发源地,兖州、豫州、司隶以及非中原的冀州,这四州之地根本没有多少可供开垦的荒田,否则老爷们早就开垦了。
  
  这四周剩下的荒地,多是贫瘠的山地或沼泽,开垦的成本太高,况且这些地方多远离村落民居,少有人愿意跑那么远去开垦,所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太长。
  
  权贵老爷们看不上,吃饱穿暖的百姓也看不上,开垦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会耽误自家原有土地的耕种,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则是没有这个本钱去开垦。
  
  即便勉强开垦,田地越多赋税也越多,但这些荒田的收成却是不如寻常田地,因此缴纳完赋税反而导致家中的收获减少了。
  
  因此刘辩又惦记上了群体庞大的佃户,朝廷颁布政令愿意为佃户们偿还所欠主家债务,但需要他们迁往扬州、荆州、并州、幽州、凉州等地,准许得到新开垦荒地的土地所有权,并给予三年免税期和免费赠予种子、口粮,低价租借耕具、耕牛的配套优待政策。
  
  然而一是受到“乡土情结”的制约,二是……也许当佃户每年剩下的口粮,反而比在新开拓荒地三年免税期结束后每年剩下的口粮还多。
  
  毕竟世家豪门是会将佃户作为隐户,诸多田地作为隐田,皆不上报于朝廷,不缴纳这部分隐户的口赋和算赋以及隐田的农税。
  
  若是佃户和田地数目极多的世家豪门,例如汝南袁氏,他们向百姓征收的“租赋”由于被数量惊人的隐户和隐田所平摊,反而使得佃户们每年上缴朝廷征收的赋税还要少。
  
  不过大多数的世家豪门是无法做到汝南袁氏这般的,但若是成为世家豪门的佃户,则能避开地方官府和朝廷征收的不在常规赋税之中的苛捐杂税。
  
  卖官鬻爵之下,官员们将缴纳给皇帝的“买官钱”最终都平摊在了百姓的身上,因此产生了诸多假借朝廷名义的苛捐杂税,例如叛贼泰山郡守张举假借朝廷名义,所征收的“太平税”和“讨贼税”。
  
  为了让官员们能还上“买官钱”和购买新官职,朝廷也往往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为了修缮宫室,刘宏还要求百姓缴纳亩税,拥有一亩田必须缴纳十钱的亩税。
  
  世家豪门帮百姓避免了这些苛捐杂税,因此百姓往往也都更愿意依附在世家豪门门下当没有土地的佃户,而且遇到灾荒之年,他们也不用承担天灾所带来的风险,而是由主家来承担。
  
  他们的代价,无非就是失去本就不属于自己的田地的耕种权。
  
  刘辩摄政以来,固然是让百姓见识到了朝廷的积极改变,执政第一年的诸多举措也增加了百姓对于新天子和朝廷的信任,但还不足以令他们去冒风险和离开故土。
  
  除非朝廷将作为国家承担风险能力支撑的官田和公田直接授予佃户,否则他们是不会愿意的。
  
  然而朝廷也是绝对不能大量将公田和官田授予百姓的,否则大汉才真是要走“暴秦”的老路子,有亡国的危险。
  
  因此刘辩很希望能有一种,既可开垦荒地和移民实边,开发那些开发度不足的地区,又能解决数量庞大的佃户问题,还不用将官田和公田分出去的办法。
  
  简单来说,钱朕不想给,货朕又想要,有什么办法没有?
  
  (5002字)
  
  ——
  
  PS:呱,今天又加班了,还是好累!
  
  所以心情依旧特别不好,只加个1000字的小更。
  
  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1000字的份上,多砸点月票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