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二百六十二章:“衣冠南渡”计划

第二百六十二章:“衣冠南渡”计划

第二百六十二章:“衣冠南渡”计划 (第2/2页)

“大司农,臣处尚有‘踏犁’,无需畜力,较过往的耒耜更为轻省,若不计气力消耗,其效约有曲辕犁之半。”柴玉的话语忽然顿了顿,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满,冷哼了一声道,“另有置于河中取水之‘龙骨车’,此物原为尚方工匠所创,却被那毕岚用于洒扫道路,此物本可用于百姓在河中取水灌溉田地。臣依国家点拨略加改进,制出‘筒车’,可借湍流之力自行转动汲水,无需人畜之力。”
  
  “如此,水流平缓可用‘龙骨车’,水流湍急处可用‘筒车’,至于高度可根据水深而更改尺寸。”
  
  柴玉令工匠将一件件新制农具及未被用于正道的旧器抬入殿中,一一详述其用途、特点及适用地形,滔滔不绝近一个时辰,却毫无倦色,言语间满是对天子奇思妙想的由衷钦佩,曹嵩也听得极为专注,喜色溢于言表。
  
  刘辩对此倒无甚浓厚兴趣,只在一旁静心批阅奏疏。终归不是什么专业人员,所能提出的新型农具,不过后世史册所载的几件出名些的农具而已。
  
  待柴玉终于讲述完,他与曹嵩这才恍然发觉被他们冷落了许久的天子,面上不由浮现出一丝尴尬。
  
  “无妨。”刘辩对此不以为意,嘴角噙着一抹温和笑意,道,“农者,国之本也,朕甚喜见汝等心系农桑之态。”
  
  “巨高公,朕欲在荆州、扬州、交州开垦荒地。此间农具多宜南方水网之地,这件事还是要劳烦巨高公费心统筹安排。”
  
  后汉对于江南的开发尚可,但仅限于荆州以北地区。
  
  荆州以南地区的开发度很低,扬州这一块更是几乎遍地是未开垦的荒地。
  
  历来说后汉时期的江东是刀耕火种,但实际上这种刀耕火种与科技不发达的刀耕火种是两回事。
  
  这刀耕火种,实际上是在开荒。
  
  初期的江东,只能依靠火焰烧掉纷乱的草木,并以草木灰为肥。
  
  不过江东的土地利用率的确很低,进步空间很大。
  
  他准备委派些知兵却不会滥用武力的朝臣,去荆州、扬州和交州担任刺史,清剿山越充实人口田地,并大量开垦荒地增加国家的耕地面积。
  
  刘备便是他准备培养的荆州刺史人选。
  
  当然,这一切的缘由,归根到底还是人口不够充裕。
  
  若是如历史上那等汉末乱世,中原士人南渡江东、江南,为了填饱肚子谁还会不去大量开垦土地呢?
  
  迁徙人口,这件事是他必须安排的,不过他也会给予配套的扶持政策,赠送耕牛,免费发放铁制和先进农具,视开垦荒地面积给予钱粮赏赐乃至爵位赏赐,免赋税数年。
  
  只是这件事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筹备好的,具体细节还需要尚书台、侍中寺以及三公九卿一同商讨。
  
  不过迁徙的人中,不能只有百姓,许多颇有家资的世家豪门也能趁势迁走。
  
  刘辩私下里对迁徙世家豪门进入荆南、扬州以及交州的计划,取名为“衣冠南渡”计划。
  
  都是被逼迫着前往南方,被大汉天子逼着南渡和被胡人手握刀兵逼着南渡,又有什么区别?
  
  反正不南渡的世家豪门,都得死!
  
  哦不对,好像胡人还是愿意接纳部分世家豪门的跪舔的。
  
  不过无所谓,无论是物理上解决了不愿意“衣冠南渡”的世家豪门,还是世家豪门纷纷主动“衣冠南渡”,都能暂时解决土地问题。
  
  “此乃臣职分所在,何谈劳烦。”
  
  曹嵩虽被天子被天子加了担子,却也没有怨言。
  
  于他而言,能见大汉垦田日增,赋税日丰,便是最大乐事。
  
  诚如天子所言,农为国之本。
  
  若在他治下,大汉农事兴盛,那么他必能青史留名。
  
  届时,敢有诟病他为阉宦之后者乎?
  
  三公之位,旁人坐得,他曹巨高偏坐不得?
  
  刘辩忽又想起召见曹嵩的另一件事没谈,微一摇头,笑道:“尚有一事,关乎曹氏,朕需征询巨高公之意。”
  
  侍立一旁的高望会意,轻轻拽了拽尚沉浸在农具之中站在原地的柴玉,示意其先行告退。
  
  曹嵩闻言一怔,听天子语气,这似乎是一件大事,但天子的态度却很宽和,料想并非什么坏事,不然也不会给他临时加担子。
  
  待刘辩表示了对曹操未来“封无可封”的担忧后,曹嵩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怪异之感。
  
  他素来知天子器重曹操,却未料到竟重视至此,简直比他这个父亲对曹操的期望还高,甚至忧及来日功高到封无可封的地步?
  
  天子似乎是也太过看重曹操了!
  
  上一个被天子担忧封无可封的,似乎便是如今的百官之首,太傅卢植!
  
  这俨然是将曹操视作如太傅卢植般宰辅之才来栽培!
  
  当然,天子能如此坦率直言此等顾虑,也着实是让曹嵩这种历经宦海沉浮的老臣,深切感受到天家对曹氏的信重。
  
  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曹嵩也觉着颇为棘手。
  
  爵位不传长子,难道传于次子?
  
  于礼法不合!
  
  曹嵩凝神苦思,一时无解。
  
  见曹嵩沉吟良久,刘辩略作提点:“朕闻巨高公膝下,除孟德之外,尚有四子?”
  
  曹嵩一共有五子,嫡长子曹操,次子曹彬,三子曹礼,四子曹玉,五子曹德。
  
  只不过除曹操外,其余四子才具平庸,甚至难称中人之资。
  
  而闻听天子言语,曹嵩先是一愣,随即眉头深锁。
  
  刘辩亦不催促,良久曹嵩眼中光芒一闪,似乎终于领会圣意,肃容拱手道:“臣斗胆,向国家讨个恩典,将来臣若故去,请将臣之食邑一分为四,不由孟德承袭,分赐臣其余四子。”
  
  刘辩看向曹嵩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分满意与赞赏。
  
  这等识大体、明进退的臣子,才是他所倚重和喜爱的贤臣。
  
  老祖宗早就给了解题答案,就是孝武皇帝的推恩令。
  
  只不过曹嵩的情况不同,是嫡长子本身必然会具备足以比肩其父乃至超过其父的食邑,嫡长子本人将不会分到哪怕一户食邑。
  
  若只是寻常推恩,倒也无妨。
  
  但这种特殊情况下的推恩,天子不可强令,须得臣子自行领会,主动陈请。
  
  否则,对于臣子的意义不同,外界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也会不同。
  
  前者近于惩罚,后者则为恩典。
  
  若曹嵩不如此决断,刘辩虽然也能想出其他法子封赏曹操,但留下的后患必会在将来令曹氏付出代价。
  
  也许是天子的忌惮,也许是曹家被雪藏,那就不是刘辩信重曹操就能改变的结果了。
  
  (5345字)
  
  ——
  
  PS:呱,今天回家不小心睡着了,梦见我发布章节了,就安心地睡着,差点睡过去了,所以加个1300字的小更补偿晚更。
  
  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1300字的份上,多砸点月票吧!
  
  注1:根据近现代使用古代的手法制作糖,汉的饴糖甜度大概是30%,上文的红糖大概能有65%甜度,唐宋的通过结晶的砂糖甜度大概是90%,不是作者随意杜撰。
  
  注2:《盐铁论》中论述的大汉人均食盐年耗费大约是一斗(官方度量食盐的盐斗计量),约莫是3公斤,即0.1石,食盐定价180钱一石。
  
  180钱/石*0.1石*5000万人=9亿钱
  
  铁业的收入就没那么显著了,许多价格成本信息资料都没有留存,估计是作为机密资料的缘故吧,但按照汉武帝盐铁官营后的比例,盐铁大致利润2比1,铁业收归官营约莫是4.5亿钱,主要作用是在节约开支。
  
  那么盐铁官营的总收入也就是13.5亿钱,扣除成本有个10亿是必然的。
  
  而盐铁的收入,还是按照汉武帝时期的消费水平计算,随着铁器在民间使用率提升,成本降低,以及食盐消费水平提高,这10亿收入实际上还是往低了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