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一百三十五章:给孤封了车骑将军府!

第一百三十五章:给孤封了车骑将军府!

第一百三十五章:给孤封了车骑将军府! (第1/2页)

在举孝廉一事上,刘辩实难多加干涉。
  
  刘辩揉了揉眉心,神色间透着几分无奈。
  
  他是凭借古文学派为助力,在政治上逐步稳固太子之位,在古文学派刚刚收获第一份回报之际,就要下场干预。
  
  况且这些被举孝廉的古文学派或太子党亲眷、弟子,在忠诚度方面至少具备一定保障,亦是当下太子府臣属的重要来源之一。
  
  所幸三公和尚书台在他的监督之下,会进行正式的考核流程,不至于让一群酒囊饭袋或是只会高谈阔论的清流名士借孝廉之路入仕。
  
  如今能够通过孝廉途径入仕者,要么在策问中对政务庶务有独到见解,要么具备在太学担任博士的治经水平。
  
  既无治民之能,又无治经之术,何以为孝廉?
  
  孝廉名册上的这些人,若无意外,亦将进入太子府任职。
  
  这些人或身怀才具,或已有在地方担任郡吏、县吏的经验,虽经验尚显不足,却也能勉强维持太子府的日常运转。
  
  “宫台行事沉稳有度,且年过而立,这一年半载中或许会有诸多属臣入府,便晋升为太子庶子吧。”刘辩目光温和地瞥向右侧下首处正在处理奏疏的陈宫,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开口道,“届时汝当费心,令彼辈早日熟稔太子府诸多事务。”
  
  陈宫欣然领命,太子这话里分明是有让他在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作为老人去多带带带新人,帮他们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这不就是太子中庶子的职责吗?
  
  而且太子夸他行事沉稳有度,这难道不是高度的评价吗?
  
  刘辩看着陈宫溢于言表的喜色,并没有说些什么。
  
  陈宫有智而迟,听上去这个评价似乎还挺中听的,但若是换个词,那便是好谋无断。
  
  陈宫是多谋之人,但他不善于做出决断,这并非是说他做出的决断是错误的,只是他在要紧事务上,若非思虑再三不会轻易做出决断。
  
  尽管最终的决断多是正确的,但却失了时机。
  
  “十日后,让名册上的孝廉入永安宫策问,请三公、卢师,与尚书令刘公、尚书仆射羊公及其余六曹尚书于永安宫一同参与。”
  
  既然升了官,那就别想清闲下来了,身为太子他自然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仅叮嘱陈宫亲自过问的事情便超过二十件,至于王朗、钟演、刘翊这三个平素清闲之人,也都得全力投入工作,太子家令田丰更是忙得几乎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
  
  “嗯?刘子相呢?”
  
  环视了一圈,田丰去配合郭图将从赵娆府上抄没的财产中的七成入库,顺便核验府库中的账目,故而不在此处。
  
  陈宫、王朗、钟演三人都在一旁复核、整理尚书台初步批复的奏疏,唯独不见了太子仓令刘翊。
  
  说起这个刘翊,颍川郡颍阴人,也算是汉室宗亲了,只不过世系太偏远了,比刘备这个中山靖王之后好不了多少。
  
  但刘翊家资颇丰,颍阴刘氏与颍川郡众多世家豪门历来交好,世代为二千石之职。
  
  刘辩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当初在平定黄巾后班师回朝途中,听闻刘翊大散家资救济因黄巾之乱而缺粮断粮的百姓,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又是一位借此养望之人。
  
  不过毕竟是位汉室宗亲,刘辩随口让贾诩探查了一番,却不想得知经刘翊救济存活下来的百姓竟高达八百人,刘翊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有人逝世,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
  
  寻常养望之人可不会做到如此细致的地步,只追求一个表面工程罢了。
  
  而刘翊行善之举竟至于颍阴县人若得到不知来源的帮助,便一致认为是向来乐于助人的刘翊所为。
  
  而且刘翊昔日为颍川郡功曹之时,无论是宦官势力还是世家豪门,只要是为非作歹的,他都绝不容情,并且拒绝了时任颍川郡太守种拂举孝廉的推荐,弃官归乡。
  
  无论刘翊此举是否依旧有养望之嫌,但君子论迹不论心,这般举止已然胜过了不知多少自诩清流的士人。
  
  而后刘翊在接受太子府征辟令与几名友人赴雒阳途中,一路将车马珠玉全部换成钱财接济了路途中遇见的饥民,最后险些饿死在途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