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6章 技术改变未来(第三更,求订阅) (第1/2页)
在“堡垒”之中,所有的窗户都是虚假的,不过只是一个装饰物而已。
为了弄出窗户的模样,堡垒里的大多数探员探员会刻意在上挂上一副画,弄出有窗户的假相。
探员们如此,法医们同样也是如此。在这栋大楼里工作的并不仅仅只有警察,还有法医,以及进行科学鉴证的专业人员。
在二十三楼的法医鉴证中心,假窗户前有两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中间堆着好多书,还有一台很有未来感的台式电子计算机,机身上可以看到“王安电脑”的标志。
清晨,堡垒外面阳光明媚,而堡垒内部灯光明亮。
李江恒到了办公室,拉开椅子,坐下,开机,等待电脑打开的时候,给自己倒水,然后他又一次翻看着面前的资料。
作为法医鉴证中心的助理法医,李江恒的工作并不局限于随法医到各地进行现场勘察,作为研究生的他还在研究着一种新技术——dna侦破技术!
两年前,他在永兴大学的实验室检视一批DNA的X射线图谱胶片,这些DNA都来自他一个同事的家庭成员。
当时,他看到这些家庭成员复杂的DNA图谱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检视,他意识到这些复杂的图谱反映的是每个人的遗传密码,相当于每个人特定的DNA指纹,可以在法医领域进行精确的个体识别,也可以与孟德尔遗传定律配合进行准确的亲子鉴定。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他就一门心思扑到了DNA指纹研究上,来到国家警察总局的法医鉴证中心后,李江恒一直试图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刑侦破案上。
但很可惜,哪怕就是警察总局,对这一技术也是持以怀疑态度,毕竟,二十一年前,也就是53年,Watson和Crick才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虽然后来,他们两人因为此项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生理学奖。
但是DNA检测作为一种新技术,还没有达到为世人公认的地步。
“只需要一个案子也就行了!”
心里这么盘算着,李江恒看着面前的电子计算机屏幕,调出了一个档案——这是一个尘封了十五年的案件。
十五年前,在东宁接连有多名“研修生”被强奸、杀害,当时警察总局派出最优秀的探员前往东宁查办这一案件,但是最终,却是一无所获。
“就是这个案子了!”
看着证物链中的诸多证据,李江恒用力的拍了下手掌,说道:
“不过,该怎么说服孟探长呢?”
不,应该说是总探长!
这是当年他留下来的旧案。
……
“哒,哒……”
办公室里,赵明慧一边敲击着电子计算机的键盘,一边把目光投向探长,自从加入警察总局,成为探员,她已经经手了多个案件。
甚至她接触的第一个案件还是“安全案件”,哪怕最后移交给了保安局,但也算是经历丰富。
现在她早就已经不再是“菜鸟”了,可以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探员。
“明慧,”
突然,探长冲她指了一下。
“这里有一个案子,你处理一下。”
“我?”
赵明慧有些疑惑的说道:
“什么案件?”
“普通的案件,标准格式化回复就行,这里有法医的报告,死者是正常死亡,嗯,给地方警局发过去就算结案了,”
有时候,国家警察总局的工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毕竟,SEA的治安环境还是非常好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
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他们的工作也变得很轻松,不过地方警察的事务就很多,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处理家长里短的事情。
接过卷宗,仔细看了一下,赵明慧便忙活了起来,就在她用电子计算机打着回复公文的时候,另一边只见总探长孟农飞,一进来就抱怨道:
“他妈的,都是什么操蛋的事情,这种事情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怎么了,头。”
朱敏行连忙走了过去。
“菲律宾代表称他们的警察破坏一个器官贩运集团,涉及到我们这边,这不,外务部和司法部沟通后,把这件事交给了我们。”
孟农飞抱怨道:
“真是的,违法的行为又没有发生在我们这里,我们去调查什么?这完全就是菲律宾人在那里找麻烦。”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孟农飞的脸上完全是一副漠不关心的表情。
对于他来说,他压根儿就不在乎外国人的死活,他所关心的永远只有自己人,既然犯罪行为并不是发生在本土,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去调查呢?
一直以来全世界如此——没有哪个国家,会为了发生在外国的犯罪行为,然后主动的把自己人送进监狱。
“那现在……”
不等朱敏行把话说完,孟农飞就说道:
“怎么办?回复他们——经过调查,我们没有发现直接证据指向我国公民,建议终止调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