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8章 世界第三大经济圈(第一更,求订阅) (第2/2页)
“是的,父亲,也正因如此,大马和南洋经济圈各国才会推行“全民年金”制度。”
“这正是我们的示范效应,”
李毅安笑着说道:
“因为我们不搞房地产,所以整个南洋经济圈都不搞这个,因为我们搞“全民年金”,他们才会搞相同的年金政策,现在……”
手点着从驻大马代表处发来的报告,李毅安说道:
“大马全面推行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劳动标准法在企业的全面落实,对于整个南洋经济圈都是有示范作用,现在的时机恰到好处……”
李毅安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五年之后,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济格局的变化。
伴随着东方大国国门的打开,世界贸易体系中将会再多一个成员,实际上也就是竞争者。
如果现在,南洋经济圈不完成社会保障机制尤其是劳动标准法案的落实,等几年之后再做这些,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会有企业用脚投票。
就像港岛一样,在七零年代八零年代的时候,遍地都是工厂,到处都是工业大厦,也就是工厂大楼。但是伴随着劳工法案等措施的实施,再加上港岛本身自由港零关税的优势,企业主们迅速用脚投票,纷纷将工厂迁往粤省。
短短十几年时间,原本名噪一时的港岛制造,就变成了昨日黄花。
当然,这里却不一样。毕竟,南洋自由贸易区实施的是对等关税,而且这不局限于关税本身,还有包括非关税贸易壁垒,比如进口配额、指定进口代理商,附加税等壁垒。
就像与墨西哥进行贸易,墨西哥对进口的工业制成品收重税,实施进口许可证制度,而SEA也是有样学样的对墨西哥征收高额关税,实施进口许可证制度。结果导致墨西哥对SEA出口几乎为零——毕竟,墨西哥的产品太低端,全世界都是同类产品。
总之一句话,对信奉“公平”原则的SEA来说,他的贸易原则就是公平——主打一个,你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你。
虽然这可以最大限度确保贸易公平。
但是,有些事情,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
也正因如此,李毅安才会在月前的“贸易会议”上,与各部讨论自由贸易区的劳工权益、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与美国动辄指责自己的盟友不同,SEA这边更倾向于“委婉的建议”。
当然了,如果他们不听劝的话,李毅安的后招就是把两者纳入到“自由贸易协定”的修正条款里。
谁不改,谁退出!
当然,这只是下策。
而现在大马的带头,则大大的推进了这项工作。
“有了大马的带着,接下来,棉兰老、泗水以及暹罗、掸邦也会跟进的,嗯,不出意外的话,几年后,自由贸易区基本上也就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保保障和劳工权益保障制度,如此一来,我们才会真正走向成熟……”
说到“成熟”时,李毅安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什么?
是欧洲!
没错,就是欧洲,在李毅安的规划之中,未来的“南洋自由贸易区”,应该是一个类似欧盟的团体,通过经济上的一体化,一步步的实现其它方面的一体化。
在这个自由贸易区之中,所有人都应该享受富足祥和的生活,而社会保障、劳工权益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必须要完善。
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完善,才能真正构建起消费市场——让民众敢消费。
“当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之后,民众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就会像SEA人一样,愿意消费,有了内部的消费,自然也就有了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了经济。到时候……嗯,大概是5年之后,我们将会成为继欧共体、美国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市场。”
听着父亲的的期待,李奕轩想了一下,说道:
“现在已经是第三大市场了,根据专家的估算,今年北美经济圈的经济规模是1.7万亿美元,而欧共体经济规模是1.4万亿美元。而我们今年的GDP将超过6000亿美元,大马有可能突破300亿美元——这是得益于石油涨价,其近海油田今年上半年的产量已经超过600万吨,暹罗受石油涨价影响,预计今年的GDP增长速度低于8%,但仍然会达到550亿美元。泗水可能突破300亿美元,棉兰老是350亿美元,撞邦85亿美元,星洲55亿美元,从市场规模整体上来说……”
在心里稍微计算了一下,李奕轩说道:
“一共是7640亿美元。”
在儿子得出这个数字之后,李毅安无奈的耸了下肩膀,说道:
“你看,南洋经济圈的经济规模也就只是欧共体的一半,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距离欧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一部分距离。”
虽然如此,但是李毅安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毕竟,SEA的第三波经济增长高峰期,将在明年到来……
然后话音稍顿,李毅安的眉头轻扬,用充满信心的语气说道:
“不过,这并不是问题,三十年前,我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空白,可是我们却可以在雨林中崛起,从无到有一步步的达到现在这一水平,而且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整个南洋经济圈都是如此,四年,最多五年之后,我们整体市场规模就会超过一万五千亿美元,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有资格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此之前嘛……要知道,苏东经济体的规模还是超过我们的。”
随后,李毅安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道:
“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